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3-03-25 试题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

  单选题

  1、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思辨

  B、观察

  C、归纳

  D、实验

  参考答案 B

  2、个体与他人在()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

  B、目光接触

  C、面部表情

  D、身体运动

  参考答案 A

  3、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都是()。

  A、焦虑

  B、动机受阻

  C、挫折

  D、需要

  参考答案 C

  4、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态度

  B、社会动机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

  参考答案 B

  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消极

  B、双向作用

  C、定向作用

  D、积极

  参考答案 A

  6、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A、学派时代

  B、实证分析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哲学思辨阶段

  参考答案 C

  7、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A、人际吸引

  B、印象管理

  C、互动

  D、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D

  8、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A、模仿

  B、感染

  C、社会促进

  D、暗示

  参考答案 D

  9、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光环效应

  B、好恶评价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D

  10、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

  B、先内后外律

  C、几何级数律

  D、下降率

  参考答案 B

  11、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A、暗示

  B、社会促进

  C、感染

  D、模仿

  参考答案 D

  12、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沙赫特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

  A、弱很多

  B、弱

  C、强

  D、稳定

  参考答案 C

  13、关于爱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幼儿也有爱情体验

  B、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C、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

  D、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参考答案 A

  1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系统性原则

  B、非暗示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参考答案 A

  15、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

  B、趋向动机

  C、回避动机

  D、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 A

  16、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参考答案 C

  17、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是指()。

  A、认知

  B、人格

  C、行为倾向

  D、情感

  参考答案 A

  18、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A、他过去的经验

  B、他的个性特征

  C、他的情绪状态

  D、他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 D

  19、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

  A、情绪

  B、能力

  C、人格

  D、智力

  参考答案 A

  20、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模型。

  A、TIRO

  B、P-O-X

  C、A-B-C

  D、B=f(P,E)

  参考答案 C

  21、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A、以偏概全

  B、先入为主

  C、信息干扰

  D、社会适应

  参考答案 A

  22、已学习和掌握的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

  A、促进反应

  B、弱势反应

  C、懈怠反应

  D、优势反应

  参考答案 D

  23、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时,影响最大。

  A、1人~3人

  B、3人~4人

  C、4人~6人

  D、10人以上

  参考答案 B

  24、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1.0分)

  A、形象塑造

  B、自我暴露

  C、隐藏自我

  D、自我抬高

  参考答案 D

  25、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的特点。

  A、爱情

  B、喜欢

  C、单相思

  D、依恋

  参考答案 A

  26、“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

  A、刺激命题

  B、剥夺-满足命题

  C、价值命题

  D、成功命题

  参考答案 B

  27、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功能。

  A、价值表现

  B、认知

  C、自我防御

  D、工具性

  参考答案 B

  28、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A、进行干预

  B、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C、不用干预

  D、进行一定的引导

  参考答案 B

  29、企业家属于()角色。

  A、创造性

  B、功利型

  C、表现型

  D、自由型

  参考答案 B

  30、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B、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C、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D、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参考答案 D

  3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A、信息数量

  B、信息顺序

  C、信息内容

  D、信息真实性

  参考答案 B

  3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特里普力特

  B、勒温

  C、麦独孤

  D、F.奥尔波特

  参考答案 D

  33、身份的特点不包括()

  A、系统性

  B、稳定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参考答案 A

  34、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的关系。

  A、很复杂

  B、零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参考答案 C

  35、“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这指的是()。

  A、人际吸引

  B、利他关系

  C、依恋

  D、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A

  36、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A、物质

  B、情感

  C、信息

  D、能量

  参考答案 C

  3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B、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D、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参考答案 D

  38、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是()。

  A、目光

  B、身体运动

  C、面部表情

  D、身体姿势

  参考答案 A

  39、其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是()。

  A、观察者

  B、外控者

  C、内控者

  D、行动者

  参考答案 C

  4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

  A、个人

  B、亲密

  C、公众

  D、社交

  参考答案 A

  41、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参考答案 A

  42、詹姆士(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A、自尊=成功/抱负

  B、自尊=自信/抱负

  C、自尊=成功/自信

  D、自尊=抱负/成功

  参考答案 A

  43、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B、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C、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D、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D

  44、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A、成就动机

  B、社会动机

  C、抱负动机

  D、习得性动机

  参考答案 A

  45、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 A、行动者

  B、观察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参考答案 A

  46、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由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来引导。

  A、认知

  B、评价

  C、想象

  D、情绪

  参考答案 C

  47、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舒茨

  B、摩根

  C、费斯廷格

  D、奥斯古德

  参考答案 A

  48、在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

  A、迷恋爱

  B、空洞爱

  C、愚蠢爱

  D、浪漫爱

  参考答案 D

  49、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可控

  D、不可控

  参考答案 A

  50、处于()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A、伙伴爱

  B、友谊爱

  C、游戏爱

  D、激情爱

  参考答案 D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

  A.榜样

  B.强化

  C.移情

  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 )

  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

  16.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8.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2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1.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22.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

  2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24.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25.下面有关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B.游戏以想象为条件,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游戏

  C.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D.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形式

  2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2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28.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29.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30.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 )

  A.2岁后

  B.3岁后

  C.4岁后

  D.5岁后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怎样科学地组织幼儿复习?

  2.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

  3.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4.简述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2.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四、案例题

  (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5分)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你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

  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A 3.B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A 12.A 13.A 14.A 15.C

  16.B 17.B 18.A 19.B 20.D

  21.B 22.C 23.B 24.D 25.C

  26.A 27.C 28.B 29.B 30.C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

  2.(1)优点:能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利用特定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2)缺点:由于幼儿在实验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导致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

  3.(1)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2)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

  (3)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等。

  4.(1)缺失:缺少兄弟姐妹和儿童玩伴;

  (2)独特:经历比较特殊;

  (3)家长—子女关系

  5.(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6.(1)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情感上逐步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

  (2)依恋有三种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3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3、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4、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答案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 B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 C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 B )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 D )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 A )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C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 B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B )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A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 C )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 评价/反思 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 沉思型 认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勤奋感 。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 认知结构 。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 注意力 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 可控性 。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 经验类化说 。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言语直观 。

  24、技能指通过 练习 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 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内化 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 期望 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 民主型 和放任型。

  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 认知策略 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 三个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 中等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 自我强化 。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 三个阶段。

  35、 常模参照 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队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4

  一、 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 3 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 (2)客观现实 (3)心理现象 (4)抽象思维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4 。

  (1)客观反映 (2)想象 (3)记忆 (4)主观反映

  3、心理现象分为 1 。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 (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4、心理过程包括 3 。

  (1)认识过程、行为过程、知觉过程

  (2)认识过程、感觉过程、知觉过程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过程

  5、个性心理是通过 4 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

  6、 1 _ 是理论为主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5 _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6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4 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1)普通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实验心理学 (5)生理心理学 (6)比较心理学

  7、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1_ 。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称为 2 。

  (1)横向比较研究 (2)纵向跟踪研究

  (3)跨文化研究 (4)定性研究

  9、 3 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 (2)华生 (3)冯特 (4)马斯洛

  10、精神动力学派的创始人是 2 。

  (1)冯特 (2)弗洛伊德 (3)华生 (4)马斯洛

  11、 1 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2 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 3 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

  (1)精神动力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人本主义学派 (4)认知主义学派

  12、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1 。

  (1)认知过程 (2)行为 (3)思维活动 (4)潜能

  13、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2 。

  (1)认知过程 (2)行为 (3)思维活动 (4)潜能

  14、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强度称为 3 。

  (1)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受性 (3)差别阈限 (4)绝对阈限

  15、衡量感受器感受性的指标是__2_____。

  (1)反应时间 (2)阈限 (3)适宜刺激 (4)感受能力

  16、“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____3__现象。

  (1)反应 (2)对比 (3)适应 (4)刺激

  17、注意是一种 3 。

  (1)心理过程 (2)感知活动 (3)心理状态

  (4)既是心理过程又是心理状态

  18、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3 。

  (1)无意注意 (2)稳定注意 (3)有意注意 (4)定向注意

  19、信息的保持时间不超过2秒的记忆称为 1 。

  (1)感觉记忆 (2)情绪记忆 (3)短时记忆 (4)长时记忆

  20、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加以组织,记忆的容量可以扩大到__3_____。

  (1)3±2 (2)5±2 (3)7±2 (4)9±2

  21、认为遗忘的产生是由于记忆的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这种观点称为遗忘的1。

  (1)消退说 (2)干扰说 (3)抑制说 (4)疲劳说

  22、遗忘中质的规律表现为遗忘的__2、3_____。

  (1)位置效应 (2)选择性 (3)重构性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类遗忘的规律是 1 。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 (3)匀速递减 (4)快速减少

  24、以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4 。

  (1)胆汁质 (2)黏液质 (3)多血质 (4)抑郁质

  25、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3 。

  (1)胆汁质 (2)黏液质 (3)多血质 (4)抑郁质

  26、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4 。

  (1)信念 (2)兴趣 (3)性格 (4)能力

  27、信念属于 2 。

  (1)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倾向性 (3)心理过程 (4)性格

  28、罗夏墨迹测验属于 1 。

  (1)投射测验 (2)自陈测验 (3)能力测验 (4)智力测验

  29、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是 3 。

  (1)聚合思维 (2)直觉思维 (3)创造性思维 (4)抽象思维

  30、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___3_____。

  (1)二因素论 (2)群因素论 (3)三元智力理论 (4)多元智力理论

  31、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1 。

  (1)发现法 (2)头脑风暴法 (3)掌握法 (4)先行组织者

  32、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称为 3 。

  (1)概念 (2)类别 (3)印象 (4)归因

  二、 多选题

  1、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 1234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内省法

  2、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1234 的趋势。

  (1)综合化 (2)本土化 (3)实用化 (4)跨学科

  3、____134____是科学的三大特征。

  (1)客观性 (2)深刻性 (3)可验证性 (4)系统性

  4、实验法是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__14____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1)自变量 (2)无关变量 (3)客观变量 (4)因变量

  5、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__13____。

  (1)孕育阶段 (2)转折阶段 (3)确立阶段 (4)成熟阶段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1234 。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7、精神动力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主要包括 123 。

  (1)潜意识理论 (2)梦的解释 (3)泛性论 (4)本能学说

  8、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__123_____。

  (1)意识 (2)前意识 (3)潜意识 (4)后意识

  9、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__124_____。

  (1)本我 (2)自我 (3)忘我 (4)超我

  10、注意的基本品质有 134 。

  (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指向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11、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主要有___123____。

  (1)神经系统的特点 (2)后天的训练 (3)兴趣 (4)记忆力

  12、记忆按保持时间长短可以分为 134 。

  (1)感觉记忆 (2)情绪记忆 (3)短时记忆 (4)长时记忆

  13、感受器的重要功能是 23 。

  (1)加工信息 (2)收集信号 (3)能量转换 (4)识别信号

  14、用于解释符号识别的理论主要有__123_______。

  (1)原型匹配理论 (2)模板匹配理论

  (3)特征分析理论 (4)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

  15、自动加工的加工方式是___24______。

  (1)依赖大量注意资源 (2)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

  (3)应用灵活 (4)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16、思维按运行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34 。

  (1)受制思维 (2)动作思维 (3)发散性思维 (4)聚敛性思维

  17、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

  (1)直接的 (2)概括的 (3)具体的 (4)间接的

  18、思维按赖以进行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 234 。

  (1)受制思维 (2)动作思维 (3)形象思维 (4)语词逻辑思维

  19、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1234 。

  (1)动机 (2)定势 (3)功能固着 (4)问题呈现的方式

  20、衡量创造力的指标有 134 。

  (1)原创性 (2)深刻性 (3)灵活性 (4)流畅性

  21、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有 134 。

  (1)能力 (2)信念 (3)气质 (4)性格

  22、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__1345 _____。

  (1)自觉性 (2)持久性 (3)果断性 (4)自制力 (5)坚定性

  23、性格的结构可以分为 13 。

  (1)现实态度特征 (2)能力特征 (3)意志特征 (4)兴趣特征

  24、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有___1234______。

  (1)生物性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社会实践

  25、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将人格分为 13 。

  (1)内向型 (2)理智型 (3)外向型 (4)情绪型

  26、气质的类型有 1234 。

  (1)胆汁质 (2)黏液质 (3)多血质 (4)抑郁质

  27、心理测验的信度可以分为____134_____。

  (1)再测信度 (2)关联信度 (3)等值信度 (4)分半信度

  28、自我意识具体包括 1234 。

  (1)自我认识 (2)自我评价 (3)自我监督 (4)自我调节

  29、儿童依恋的类型大致有__123______。

  (1)安全依恋 (2)焦虑—回避型依恋

  (3)焦虑—矛盾型依恋 (4)焦虑—不安型依恋

  30、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可分为__1234_______。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5)逻辑运算阶段

  31、__13______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1)认知主义 (2)行为主义 (3)建构主义 (4)人本主义

  32、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有___123______。

  (1)联想思维 (2)直觉思维 (3)灵感思维 (4)受制思维

  33、教师可以通过__1234________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1)高超的教学水平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良好的作风 (4)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34、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发展和丰富案例知识的常用方法有__123______。

  (1)观摩教学 (2)微格教学 (3)教学案例研究 (4)教学反思

  35、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了___123______三个阶段。

  (1)顺从 (2)醒悟 (3)认同 (4)内化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____123______。

  (1)主动性 (2)社会性 (3)情境性 (4)强化作用

  37、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常用方法有___1234______。

  (1)树立远大目标 (2)明确问题 (3)激发需要 (4)及时反馈

  38、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__134_____等三个阶段。

  (1)有趣 (2)情趣 (3)乐趣 (4)志趣

  39、意志过程的三个阶段是___123______。

  (1)立志 (2)笃信 (3)有恒 (4)勤奋

  40、__4_____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1)能力 (2)理想 (3)气质 (4)性格

  41、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___1234_____。

  (1)家庭 (2)学校 (3)伙伴群体 (4)大众传媒

  42、社会认知的要素有 134 。

  (1)认知者 (2)印象 (3)被认知者 (4)认知情境

  43、印象具有__234____三大特点。

  (1)直接性 (2)间接性 (3)稳固性 (4)综合性

  44、印象形成有__123_____三种模式。

  (1)累加模式 (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4)递减模式

  45、常见的归因偏差有____123_______。

  (1)基本归因错误 (2)行动者和观察者偏差

  (3)防御性归因偏差 (4)首因效应

  46、改变态度的常用方法有__1234_____。

  (1)劝导宣传法 (2)群体影响法 (3)活动参与法 (4)角色扮演法

  4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 1234 。

  (1)熟悉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 (4)对等性

  48、社会认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偏差有 124 。

  (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主观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

  49、爱情包含__123_______三种基本成分。

  (1)亲情 (2)激情 (3)承诺 (4)友情

  50、侵犯性行为具有的特点有__123________。

  (1)是有意识、有意图的行为 (2)是外显行为

  (3)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4)是无意的行为

  三、 是非题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对主观世界的反映。×

  3、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4、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5、实验法中会引起变化的因素称为因变量。×

  6、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研究,不可以将群体作为单位。×

  7、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答案的方法。×

  8、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古老的心理学专著。√

  9、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779年。×

  11、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1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以正常人、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13、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14、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15、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但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6、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取决于刺激本身的特点和人自身的状态。√

  17、自动加工可以节约注意资源,但不能提高加工速度。×

  18、感受器专门负责识别信息。×

  19、每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几乎可以遍及所有范围。×

  20、感受器只有把物理、化学能量转换成生物能量才能被大脑所识别。×

  21、感觉剥夺研究说明感觉过程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22、守恒是知觉组织的重要形式。√

  23、知觉加工主要包括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赋予加工对象意义。√

  24、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25、遗忘对于人类来说是完全消极的×

  26、动机越强烈,问题解决的效率将越高。×

  27、顿悟具有可控性,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28、性格是很稳定的,无法改变。×

  29、信度不高的心理量表,效度肯定不会高。√

  30、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31、马斯洛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32、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和独断性。√

  33、所谓“我行我素”是指缺乏自觉性的人。×

  34、能力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5、能力和知识是可以等同的两个概念。×

  36、潜在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37、能变 成实际能力。√

  38、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

  39、心理发展具有可逆性和平衡性。×

  40、影响一个人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学因素。×

  41、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格式”就是指认知结构。√

  42、害怕和焦虑是两种几乎一样的情绪状态。×

  43、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进入了“心理断乳期”。√

  44、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

  45、程序教学是一种集体化的教学形式,采用认知主义原理设计。×

  46、教学效能感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之一。√

  47、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首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称为近因效应。×

  48、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促进新旧知识的合理联系。√

  4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50、学习的联结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51、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约在青少年末期就结束了。×

  5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53、在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暗示往往无法实现。√

  54、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优点是省时省力。×

  55、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

  56、心理治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心理疾病患者。×

  57、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完全的心理健康。×

  58、学习动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厌学。√

  59、对于想自杀的人应给予积极的危机干预。√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学校教育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4.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 )

  A.不可逆性

  B.单维性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

  5.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这是( )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6.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的认知风格是( )。

  A.冲动型

  B.反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7.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8.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9.(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10.( )是使教材有效地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A.练习册

  B.课程标准

  C.教学程序

  D.教学内容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6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

  2.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3.阈限是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反应之间的分界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它是个固定值。(×)

  4.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5.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快得多。(×)

  6.幻想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

  7.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8.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总是一一对应的。( ×)

  9.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提出了情绪智力,以色列心理学家巴荣提出了“情商”概念。(√)

  10.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1..因认知和个性的影响导致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成功,这属于内部挫折。(√)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层次从低级向高级递升,在每一个时期,只存在一种需要。(×)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14.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15.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6.由先前信息所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对后来的影响就是近因效应。(×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 1789 B. 1897 C. 1879 D. 1987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B )

  A. 理解性 B. 规律性 C. 整体性 D.恒常性

  3.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 B)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A.强刺激 B.弱刺激 C.适宜刺激 D.阈下刺激

  4.记忆一篇文章,常常是首尾易记、中间易忘,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符合遗忘原因的( D )

  A.衰退理论 B.提取失败理论 C.压抑理论 D.干扰理论

  5.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 )。

  A. 提出问题 B. 提出假设 C. 检验假设 D.分析问题

  6.儿童从周围人的表情中能了解自己的哪些行为动作受鼓励、应该做,哪些行为动作受责备、不应该做,这体现的情绪情感的功能是(D )。

  A.迁移功能 B.动机功能 C.感染功能 D.信号功能

  7.“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等,体现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D )。

  A.转移 B.抵消 C.补偿 D.合理化

  8.下列不属于加德纳多元智力成分的一项是( B )。

  A.言语能力 B.情绪智力 C.音乐智力 D.社交智力

  9.人格的核心成分是(B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能力

  10.( D)是发现学习论的创始者。

  A. 奥苏贝尔 B. 班杜拉 C. 桑代克 D. 布鲁纳

  11.提出“爱情三角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C )。

  A. 皮亚杰 B. 荣格 C. 斯滕伯格 D. 艾森克

  12.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 )。

  A. 暗示疗法 B. 系统脱敏法 C. 厌恶疗法 D. 放松疗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2. 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觉。

  3. 道德感: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4.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5.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感受性变化的`形式有哪些?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补偿。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体认知因素有哪些?

  认知结构的限制;迁移的作用;定势的作用;策略选择;功能固着与变通;原型启发。

  3. 简述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

  (1)排除忧郁。改变认知角度;合理释放情绪;改变行为方式;调换环境;休息。(2)学会制怒。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3)克服自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4)消除紧张与焦虑。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采取积极的行动方式。

  4. 什么是能力测量?能力测量有什么特征?

  能力测量凭借的是有一系列能引起个体反应的项目所组成的标准化量表,通过给个体每一反应项目的评分,并与经过大量取样而获得的常模加以比较来间接地推定个体的某种能力水平。能力测量有三个特征:定量化、间接性和代表性。

  五、案例题(20分)

  小王今年20岁,是某大学哲学系二年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到期末考试复习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还伴有睡眠障碍。她说:“我虽然学的是哲学专业,但是却还要学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理科课程。我在中学学习时,理科就是弱项,所以才报了文科,我感到负担沉重,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因数学等三科不及格进行了补考,心情一直不好,无法进行缓解。”

  请分析小王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她制定一个克服这一心理障碍的方案。

  从上述情况看,小王有考试焦虑症状。要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应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增加应试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以从容的姿态走进考场。不要总是用消极的自我暗示来影响自己,如“我肯定考不好”、“要是考砸了怎么办”。其次,应注意学习的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不打“疲劳战”,当感到压力大时,有必要调整一下学习的节奏,如可听音乐、散散步、参加文体活动等。平时应认真听课、及时复习,不要以为有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课后可以放松,临阵磨枪“过关即可”,这种侥幸心理给许多同学带来了消极影响或伤害。再次,如果过于紧张,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练习,将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放松。最后,做好考前和考试准备。例如,全面复习所学内容,不指望他人猜题或押题或考试前一分钟的复习,计划好在考试中所用的时间,遇到难题可以先避开,当别人交卷时要稳住自己等待。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

  C.需要

  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能力倾向

  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

  B.记忆过程

  C.思维特征

  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气质

  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

  B.15岁

  C.17岁

  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

  B.交往

  C.游戏

  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

  B.多愁善感型

  C.掩蔽现象型

  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8

  1,自我同一性混乱者会不知道自己是谁。(正确)

  2,情商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错误)

  3,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常常互补。(正确)

  4,职业倦怠是违法行为,需要司法的参与。(错误)

  5,压力中,工作压力的具体表现是,主要表现为工作氛围不健康,强权权力斗争,领导不能容忍失败惩罚为主的管理制度等等(正确)

  6,道德意识是指是非善恶规范与约束内心与行动。(对)

  7,职业倦怠有两个因素的影响,外因和内因。(对)

  8,当今,人们将是否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否能处理好家庭关系,看成是这个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9,外控的人更可能获得更高的工作业绩。(错)

  10.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对)

  11.成功与失败并不是不赢即输的绝对关系,而是可相互转化的动态促进关系。(错)

  12.创造包含于创新之中,但创新不包括创造。(错)

  13.无效沟通的危害…战火升级,产生差异…分歧…误解…冲突…危机。(对)

  14.我们不必努力做一个好好说话的公民。(错误)

  15.埃里克森认为心理社会发展分为9个阶段。(错)

  16.有效沟通七步骤是,邀约,表达,同感,倾听,探讨,分享,感谢。(错误)

  17.阳关心态增强能量,正面认识提升能量,和谐人际充满能量稳定情绪保障能量,这句话说法正确吗?(对)

  18.人天然就有沟通的本能,但常常情绪失控让沟通无法进行而导致人际危机。(正确)

  19.强,平衡,不灵活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抑郁症。(错误)

  20.有效沟通的技巧中,同感指的是,同感是对对方的感同身受的理解以及对对方感受由衷的体会和回应。(正确)

  21.处理信息是jp维度。(错误)

  22.一部人类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造史。(对)

  23.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心情低落,高度紧张,颓废,焦虑症,兴奋过度等消极情绪。(错)

  24.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错误)

  25.天底下只有3件事,你的事,我的事,他人的事。(错误)

  26.当人能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就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正确)

  27.人生有五毒,好累呀,职业倦怠,好忙呀,以忙为荣,好烦呀情绪不安好苦呀,我安全感好惨呀,得病没命。(正确)

  28.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主观上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幸福的情感生活,幸福的婚姻家庭与成功的事业要达成这些目标,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

  29.创造过程的八阶段中,第123阶段主要是有意识和被控制的。(对)

  30.性格属于情感(F)的表现是,关注个人感受与价值观,习惯赞美别人,言语友善,委婉犹豫情绪化,倾向,主观想法与道德评判,尽量避免争论和矛盾。( 对)

  30.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错误)

  31.人与人之间分歧和冲突本身不是问题,而对分歧和冲突的理性应对才是问题。(错误)

  32.适应和发展的特点是,一适应的相对平衡期缩短,动态调整期变长。二,个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正确)

  33.心理健康测试一般都是直接测试。(对)

  34.对于失望的'不良情绪调适方法是,勇敢地接受失败的挑战,脚踏实地的追求奋斗目标,期望具有灵活性,定更高的目标。(错误)

  35.改变不合理看法,错误观念的方法很简单,换一个字眼就能换一种看法,换一种思维就能换一片天地。(正确)

  36.情商有哪5种核心能力,一,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情绪标识,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自我把控,三自我激励能力,阳光心态,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同理感通,5,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善于沟通等。(正确)

  37.性格属于感觉型(s)的表现是,关注事物背后的意义谈话目标宏观,方式复杂思维跳跃喜欢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关注总体,未来,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思想习惯比喻推理与暗示。(错误)

  38.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正确)

  39.怎样缓解紧张情绪: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学会适当留有余地,学会妥善安排个人生活或家务活动,学会忙里偷闲,学会正确估计自己。(正确)

  40.当情境的作用很明显时,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正确)

  41.职业倦怠,是因为工作环境对于人个人能力,精力以及资源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胜任范围,而使得个人财力洁净,精疲力竭,在工作上束手无策。(正确)

  42.身与心无法分开,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变化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生理上的变化也会产生心理的变化。(错误)

  43.叛逆心理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错误)

  44.积极心态其特点是,有信心有希望有爱心诚实,踏实,敬业等。它有利于人的潜能发挥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正确)

  45.认真就是品质认真就是全力以赴认真就是精益求精,认真就是专心致志认真就是追根究底认真就是对你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正确)

  46.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错误)

  47.当来访者表现出自杀倾向时,咨询者应灵活地打破保密的原则限制。(正确)

  48.情商即智力商数指人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错误)

  49.当前人们面临的心理挑战是改变与发展。(错误)

  50.觉察内在发展动力,充分利用内在发展驱力。(正确)

  51.拖延只能带来负面影响。(错)

  52.现代社会的特征,最不变的是变化!(正确)

  52.人类的情商Eq目前尚无法精确测定。(正确)

  53.社会适应了3次浪潮有哪3次,培根的知识是力量,戈登的学习是关键,当代的财富才是王道。(x)

  54.情绪是一个过程(经验),情绪的两极性(相互转化),情绪的动力性,喜新厌旧性。(正确)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对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叫做( )。

  A.外受感觉;B.内受感觉;C.本受感觉;D.内脏感觉

  2.把明度相同的一个小方块纸放在白纸的背景上,就显得比放在黑纸的背景上要暗一些。这种现象属于( )。

  A.同时对比;B.继时对比;C.明适应;D.暗适应

  3.吃了糖以后再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吃了苦的东西后,再喝白开水也会觉得甜。这种现象属于( )。

  A.同时对比;B.继时对比;C.味觉适应;D.嗅觉适应

  4.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成熟;B.练习和习得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

  5.保持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秒钟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6.在回忆的时候,见到一个身高特别矮小的人,容易联想到一个身高特别高大的人,这种现象叫( )

  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D.多因律

  7.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和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叫作( )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

  8.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个最优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叫( )。

  A.发散式思维;B.常规思维;C.创造思维;D.聚合式思维

  9.把天上白云自然而然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有意想象

  10.如果一个学生考试失败了,以下哪种归因有助于他振作起来,面对新的挑战( )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外部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神经元具有接收刺激、传递信息和的功能。

  2.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种现象叫。

  3.人在疲劳时容易困,想睡觉。这种现象叫做。

  4.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5.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定型

  2.工具性条件反射

  3.知觉

  4.似动知觉

  5.韦伯定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运动知觉的条件。

  2.简述知觉的整体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3.简述工作记忆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4.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简述记忆遗忘的规律。

  6.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的品质。

  2.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情绪进行识别并促进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B A B D B C C D C B

  二、填空题

  1. 整合信息

  2. 不应期

  3. 超限抑制

  4. 信号性反应

  5. 模糊片断性

  三、名词解释

  1. 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的现象。

  2. 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能够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会提高的现象。

  3. 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4. 是指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一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现象。

  5. 是指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K=ΔI/I。其中I表示原有的刺激量,ΔI表示增加的刺激量,K表示常数。

  四、简答题

  1.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其产生条件包括: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参照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2.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者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时,各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如,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如把“折”与“拆”混淆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多注意弱的部分,以便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

  3. 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的双重功能。

  它有三个组成成分: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完成对存储信息的各种执行性加工,如果选择性注意、任务管理、计划监控等。视空间画板主要负责暂时存储视觉空间信息。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存储和控制。

  4.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性越强识记效果越好;(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如果把识记对象变成活动的对象或者内容,则识记效果较好;(3)识记方法,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之后的许多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一些规律:如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效果较好。

  6.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五、论述题

  1.(1)实际的敏捷性(2分);(2)保持的持久性(2分);(3)记忆的正确性(2分);(4)记忆的准备性(2分)。联系实际(7分)

  注意要把每种品质的含义写清楚,并且每种品质的培养都要有相应的例子。

  2.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每一条知识点都需要深入展开,并结合实际例子来答题)

  3. (一)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的标准

  (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良好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以上要点需适当展开)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0

  1。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2。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4。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情绪体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5。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A。严重惧怕

  B。焦虑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6。( )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A。转换

  B。解释

  C。推断

  D。记忆

  7。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 )。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8。( )即对所学内容的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形成个人对同类内容的一致看法。

  A。性格化

  B。价值概念化

  C。概念化心向

  D。组成价值系统

  9。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10。“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1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 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 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 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 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 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 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 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3.调查法

  4.测验法

  5.自变量

  6.内省法

  四、简答题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五、论述题

  1. 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

  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

  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D 5.A 6.C 7.C 8.B 9.C 10.A 11.A

  二、填空题

  1.1879年

  2.个性

  3.情绪情感

  4.心理特征

  5.气质

  6.个性心理倾向

  7.思维

  8.语言

  9.具体思维

  10.物理学

  11.人本主义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客观性原则是拽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其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5.自变量是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6.内省法是通过“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五、论述题

  1.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俗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持征是:①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②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朗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②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④第二信号系统(即以词语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活动系统)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2.弗洛依德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性本能发展的过程。控制人的性本能的能量是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投放的部位不同,这一部位称为“欲带”或“动欲区”。根据“欲带”的变化,儿童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2)肛门期(1—3岁),幼儿由于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里必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母情结”,女孩子会对父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父情结”。(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里必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亲或母亲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游戏等。(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发生在随之而来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弗洛依德认为,由于“固恋”和“倒退”,很少有人能够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固恋”是指由于里必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则是由于里必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

  3.(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预见行动的进程;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相反则会为消极情感左右。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2

  一、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

  A. 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

  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C.需要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个性

  2.自我意识

  3.需要

  4.动机

  5.兴趣

  6.气质

  7.性格

  8.能力

  9.智力分化论

  10.智力复合论

  11.智力内容变化论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个性的结构特点。

  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简述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5.简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7.简答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7.性格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 (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4

  一 、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 D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梅耶 D.比尔斯

  2、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的积极努力下,“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在哪个城市成立(A )

  A.纽约 B.华盛顿 C.旧金山 D.费城

  3、1930年,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名称是( C )

  A.世界心理学会 B.国际心理学委员会

  C.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D.国际心理咨询师委员会

  4、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西蒙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的问世,使通过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变成现实。其标志性成果是( D )

  A.人格测验量表 B. 气质测验量表 C. 情绪测验量表 D. 智力测验量表

  5.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 )

  A. 师生关系 B. 同伴关系 C. 异性关系 D. 以上都正确

  6. 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造成的影响是( C )

  A. 降低学习效率 B. 使思维更加灵活

  C. 双重的 D.负面的

  7. 提出了10种工作有关的价值观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凯茨 B. 霍兰德 C. 韦纳 D. 罗杰斯

  8.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 C )

  A. 个性化 B. 知识化 C. 人本化 D. 结构化

  9.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基础与核心素质是( C)

  A. 身体素质 B. 道德素质 C. 心理素质 D. 文化素质

  10.鲍比尔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 D )

  A.师生关系 B.同伴关系 C.亲戚关系 D.亲子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有( ABD )

  A. 家庭结构 B. 教养方式 C. 个体行为 D. 亲子关系

  2.父母的行为可以分为( AD )

  A. 专制型 B. 民主型 C. 溺爱型 D. 放任型

  3、下列各项对环境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 指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

  B. 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

  C. 包括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的综合

  D. 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

  4、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在具体实施预防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 ABC )

  A.早进行 B. 早准备 C. 早干预 D. 早治疗

  5、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下列哪些材料的集中保存( ABC )

  A.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 B.心理测验结果

  C.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 D.学生学籍资料

  6、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贯彻经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BC )

  A.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 B.分类建档

  C.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 D.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不建档

  7、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状况实行( AB )

  A.定期和不定期开放 B.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

  C.随意开放 D.有人来访开放、无人来访关闭

  8、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评估的内容有( ACD )

  A.领导重视程度 B.学生重视程度 C.管理机构 D.管理过程

  9、下列哪些称谓不能指称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 ABC )

  A.心理咨询师 B.心理治疗师 C.心理医师 D.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10、心理咨询的谈话特点表现为( BCD )

  A 客观化 B 个人化 C 深入化 D 过程化

  三、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精神病患者。( X )

  2、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平等的。(√ )

  3、阿德勒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 X )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咨询师选择和确定咨询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X )

  5、尊重是一种占有式的关怀。(X )

  6、具体化指在咨询会谈中具体澄清重要的事实以及特殊的情感。( √ )

  7、同情性倾听是一种必要的倾听方式。( X )

  8、封闭式团体允许中途加入新成员。( X )

  9、青春期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 )

  10、心理热线与聊天热线有本质的区别。( √ )

  四、简答题

  1、学业落后的儿童是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儿童。其涵义是:

  答:(1)智力正常,但学习中有严重困难。

  (2)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上有一定的缺陷;

  (3)能力的缺陷不是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所造成,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

  (4)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2、咨询师的自我概念对咨询的影响是?

  答:个体能否获得健康的自我概念,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在童年早期能否得到积极关注。一个有效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有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就是说一个有效能的咨询师是具有高自我价值的人,他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性,也能接受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的不符之处。

  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正向的自我概念,就无法做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无法做到内外协调,真诚一致,也就实现不了在咨询中助人的目的。

  3、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

  答: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这些人格化的专业能力包括同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特质。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答:(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名词解释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

  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个别咨询:咨询师面对的是一个来访者,建立起一个一对一的咨询关系。

  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指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帮助来访者认识并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

  负向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是消极的,拒绝的。

  六、案例分析

  1、王朋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父母性格不合,对其教育常有争执,父亲动辄打骂,母亲则宠爱娇惯。王朋这学期迷上了网络,经常逃学去网吧。班主任刘老师课下经常苦口婆心劝他要好好学习,多为父母着想,但是没多大效果。刘老师很生气,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当众责骂了他,说他“顽固不化,没有羞耻心,还不如一头动物”。当天王朋离家出走。

  请分析一下本案例中刘老师的失误之处,并谈谈教师应如何正确地对待此类有问题的学生。

  答案要点:

  教师失误之处: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心情,难以和学生形成共鸣;没有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众责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如何正确对待: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在咨询辅导中要以建立关系为主,做到真诚、尊重、温暖、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共情的理解,要有情感的交流,信任、理解,认同、接纳,关注与倾听。要帮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设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个别咨询与家庭咨询结合起来,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

  2、案例分析

  这是一则为初中生设计的,融游戏、作业为一体的情绪体验与表达的团体辅导活动。本次活动的题目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主题是正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目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承认并正视自己的情绪;二是帮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请学生勾勒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天气图”,主要借助一组情绪词条让学生清理自己的情绪体验类型及性质;二是借助切一切“情绪蛋糕”的方式,帮助学生清理以上各类情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程度,即它们分别在你心中占据了多少时间,以上两个步骤同时还辅之以学生的自我小结及陈述;三是教师小结。

  请你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要点:

  1、活动的特征即为团体咨询的特征:效率高,省时省力,资源丰富,成员之间互动,体验深刻,团体动力推动学生作出深刻改变,效果容易巩固等等。

  2、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考虑学生的开放程度,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参加。注意渐进性的逐步深入。活动不要流于形式;练习结束之后学生之间坦诚的交流和分享不能忽视。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澄清、反思和分享。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9-25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08-23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05-06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3-14

心理学基本试题及答案04-19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08-23

大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2-29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6-08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