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2022-11-02 试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

  黄生借书说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3: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 )(3分)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参考答案:

  小题1:清 袁枚(2分)

  小题2: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小题3:D(3分)

  小题1:试题分析:《黄生借书说》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其作者和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要注意把字写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可惜”等。“可惜”是古今异义的词,应译为“值得珍惜”。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体现了作者与张氏不同的对待借书人的态度,可以表现两人不同的性情,但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第17一21题。(18分)

  王绂传

  ①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②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③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②也。客以红氍毹③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④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估客:商人。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节选自《明史 ·王绂夏昶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坐累戍朔州 (2)除中书舍人

  (3)虽豪贵人勿顾也 (4)俟黔公与求则可耳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B.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 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2) 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20.从王绂的处事经验看,要保持操守,需要警惕□□和□□这两种人。(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21.本文③④两段分别叙写了王绂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王绂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7.(1)定罪,由而获罪(1分)(2)授予官职(1分)(3)顾忌(1分)(4)等待(1分)

  18.A (2分)

  19.(1)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审、轻者、固定句式,共3分)

  (2)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之、是、判断句式,共3分)

  20.估客;豪贵(2分)

  21.王绂赠画,撕画还馈;(1分)由友人转赠黔国公的索画;(1分)清高耿直,不为金钱所动;(1分)不随流俗,不趋附权贵。(1分)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3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十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矫发他储,不俟报 发:调拨。

  B.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

  C.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

  D.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行:政绩。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适凶岁,振民不足 B.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

  C.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 D.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警,率十日乃至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①师孟奏徙于渝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11.程师孟处理事情,既坚持原则又讲究变通。下列各组中,分别表明程师孟坚持原则和讲究变通最正确一组是( )

  A.①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 ②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

  B.①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②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

  C.①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 ②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D.①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 ②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B.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欠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约、严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答案:8.C

  提示:更:改变。

  9.D

  提示:不顾:古义为不回头看;今义为不照顾,不考虑。不足:古今均为不充足,不够;土山:古今均为泥土堆积成的小山;耳目:古今均为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10.C

  提示:C项中均为连词,表递进关系,意思为并且;A项中都为副词,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项中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项中均为介词,意思分别为替向。

  11.D

  提示: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既要选择坚持原则的信息,又要选择讲究变通的信息。

  12.B

  提示: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13.一次大型考试后,小明成绩滑坡,情绪低落。班主任若找他谈话,下列说法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

  A.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能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能考好的。

  B.考坏了,难过没有用!该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C.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还会有希望吗?

  D.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意料之中,这叫做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如果不好好反省一下,下次会更糟。

  答案:A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4

  20xx年中考卷

  19.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xx年中考卷

  13.根据下面的要求默写。

  ③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万钟于我何加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0xx年中考卷

  13.根据下面的`要求默写。

  (1)根据初中课文,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④受命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20xx年中考卷

  9、积累

  (1)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20xx年中考卷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B.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昔人己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触畴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E.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F.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0xx年中考卷

  7.诵读与积累。

  ⑴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②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⑶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③困于心衡干虑而后作。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5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曳屋许许声 ( )

  小题2:翻译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分)

  小题3:全文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依次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 (2)

  (3) (3分)

  小题4:文中除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外,还运用哪些侧面描写?结合文意说说这些侧面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5: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 )(1分)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会儿 (2)夹杂(3)拉

  小题1:(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小题1:(1)梦中惊醒(2)渐入梦乡(3)火场百象(失火救火)

  小题1:侧面描写有:写简单的道具;写宾客的反映。作用:侧面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文中抓住了口技表演中简单的道具和听众两个方面: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烘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课文交代道具极其简单,表明口技只是从一张嘴里发出,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烘托口技表演之“善”。(意思对即可)

  小题1:C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6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13~15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②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③,唯具④乡里姓名揭⑤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⑥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知:指担任州县的长官。③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④具:写,题。⑤揭:公布。⑥诏:君王召见。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准少英迈( ) ②或教准增年(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15.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3.①年轻时 ②有的人(每空1分,共2分)

  14.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再坐下。(2分,每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5.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3分,答出三点即可。)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7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5.(3分)

  (1)军队 (2)只,仅仅 (3)逃跑

  6.(3分) C

  7.(4分)

  (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2)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8.(3分)

  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17教育网]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8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史书中属“国别体”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资治通鉴》

  【答案】 C

  2.“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

  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

  C.《李将军列传》

  D.《冯谖客孟尝君》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使动用法的是( )

  A.左右皆笑之,以告。

  B.冯谖客孟尝君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答案】 C

  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战国策》

  【答案】 D

  5.孟尝君是战国时期( )

  A.魏国人

  B.齐国人

  C.赵国人

  D.楚国人

  【答案】 B

  6.冯谖三次弹铗高歌,说明了他( )

  A.无才无德、志短性贪

  B.装愚守拙、巧于试探

  C.对现实生活不满

  D.喜爱唱歌

  【答案】 B

  7.冯谖收债于薛、矫命焚券,是为了( )

  A.市义

  B.报复孟尝君对他的轻视无礼

  C.帮助孟尝君恢复相位

  D.营造“三窟”

  【答案】 A

  二、填空题

  1.《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_体史书,是西汉末年___________整理编定而成的。

  【答案】 国别、刘向

  2.《战国策》主要记叙战国时期___________的言行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

  【答案】 纵横家

  3.孟尝君是著名的“___________”之一。

  【答案】 战国四君子

  4.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___________思想。

  【答案】 民本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使人属孟尝君。

  【答案】 同“嘱”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答案】 以……为贱;给……东西吃

  3.食之,比门下之客。

  【答案】 比照,与……同等

  4.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答案】 高举;拜访

  5.孟尝君客我!

  【答案】 以……为客

  6.后孟尝君出记

  【答案】 通告

  7.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答案】 熟悉;债

  8.冯谖署日:“能”。

  【答案】 签署

  9.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答案】 束

  10.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答案】 到;核对债券

  11.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答案】 同“悦”,高兴;算了吧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答案】 因家中贫困无法养活自己,便托人去告诉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答案】 盂尝君的'左右随从认为主人看不起冯谖,就给他吃些粗劣的食物。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答案】 随从回答说:“就是唱长长的剑啊,我们回去吧,的那个人。

  4.窃以为君市义。

  【答案】 我自作主张为您买回了仁义。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9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分,失手必坠深渊分:料想,考虑B.第放下第:只要

  C.乃自哂曰哂:微笑D.蚤知是实地蚤:跳蚤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请简要谈谈这则小故事给你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了这么久呢。

  小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别人善意的建议,否则会自讨苦吃。或: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吓倒。或:要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蚤:应译为“早”故选D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小故事寓意的理解,应该得出“应听从别人善意的的劝告,才能不吃亏。”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益:增加,译为补益

  B.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济:成功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治:治理得好

  D.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列:陈列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分)

  ①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②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③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④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⑤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⑥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问题,再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意味深长地点明写本文的意图。

  D.“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由此议论可看出,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3分)

  译:

  (2)更相称美,更相推让。(3分)

  译:

  (3)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3分)

  译:

  9.B(济:渡河,引申为克服困难)

  10.D(①⑤⑥是说理,不是事实)

  11.D(错在“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12.(1)或者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能保全对方。(“贼”“害”为同义并用,“即”为“即使”,“自保”为“保全对方”或者“互相保护”)

  (2)互相称颂,相互谦让。(“更”与“相”为同义,“称”与“美”为同义,“推”与“让”为同义。)

  (3)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或者:历史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国君的可以把它作为借鉴。(“兴亡治乱之迹”翻译要恰当,“可以”,译为“可以”,“以”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

  【参考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克服困难。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称颂,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颂、谦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1

  ①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②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才流:指才能品级。④才具: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①举家号哭 举: ②景王遣钟会看之 遣:

  ③若才流及父 若: ④会反,以状对反: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小题3: 选出“儿以咨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以其境过清B.策之不以其道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 ①全 ②派遣 ③如果 ④同“返” (每个1分)

  小题1:(2分)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

  小题1:(2分)C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C中与例句“以”都是“把”。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2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i):狗叫。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②尝贻余核舟一()

  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

  1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

  参考答案:

  1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6.诎同屈,弯曲;赠送;表示约数,左右,上下;全,都

  17.(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18.奇巧;制作了一个能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3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17.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3分)

  参考答案:

  15.(1)全、都,全部;(2)推测、估计、考虑。

  16.(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17.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9.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B.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C. 泽前后请上还京∕开封二十余奏

  D. 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益( ) (2)度( )

  11.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2分)

  12. 请简要概括宗泽临终前连呼三次“过河”的原因?(2分)

  13.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9. B.

  10、(1)更多 (2) 推测、估计、考虑。(2分)

  11、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亡中求的生存。

  12、因为宗泽连续二十多次上书皇上还都开封,每次都被黄潜善等人压住,令他忧愤成疾。(2分)

  13、性格豪爽,远大志向,有勇有谋,为国分忧,公而忘私。(四点即可给2分)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4

  文言文阅读。(12分)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君宜致力于耕作 ( ) (2)人不对 ( )

  (3)非独猎也 ( ) (4)百事也尽然( )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2:(1)应该 (2) 回答 (3)仅仅 (4)这样

  小题3:莫不是想让我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了吗?

  小题4: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或“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来谈启示即可。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5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徙于越 徙:徒弟

  B.或谓之曰 或:或者

  C.缟为冠之 冠:冠军

  D.越人被发 被:同披,搭在肩背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徙于越 于舅家见之

  B.或谓之曰 邑人奇之

  C.以子之所长 屠惧,投以骨

  D.其可得乎 一狼洞其中

  8. 翻译子必穷矣,正确的的一项是:

  A.小子一定贫穷了。

  B.儿子必然要贫穷了

  C.您必须贫穷了。

  D.您一定要贫穷了。

  参考答案:

  6.D 7.B 8.D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1-02

文言文试题附答案大全11-04

世说新语贤媛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09-16

气候的试题及答案05-26

员工消防试题及答案11-26

消防知识试题及答案02-08

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11-04

消防知识试题及答案11-08

初级消防试题及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