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题型

2021-06-12 试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题型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间笔画、演示(实物、肢体)、电教媒体。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

  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动态的生态系统,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蕴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10、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1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即时的价值判断。

  12、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3、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4、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5、“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6、交融式目标:“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7、分解式目标:“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8、生字复现:是指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

  19、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习能力。

  二、拼一拼,读一读,连一连。(5分)

  三、三、照样子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8分)

  才——()()古——()()

  余——()()采——()()

  四、给双胞胎介绍朋友,小心别认错了。(8分)

  探()彩()芽()射()

  深()菜()呀()谢()

  烧()静()换()呼()

  浇()净()唤()乎()

  五、瞧,我搭配多恰当。(9分)

  ()的春光()的天空()的小溪()的田野()的枝条()的笋芽弹奏()扭动()脱掉()

  六、我会写。(10分)

  1、遮掩---遮遮掩掩躲藏----躲躲藏藏

  仔细---丁冬---

  漂亮---认真---

  2、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静静地。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4、天渐渐亮了。

  渐渐。

  七、给划线的词语换一个新词,使句子意思不变。(6分)

  1、花骨朵儿慢慢地长大了。()

  2、他常常去松土、浇水。()

  3、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八、你能把描写关于春天的古诗背下来吗?(每字0.5分,19分)

  九、阅读。(15分)

  春天,桃花盛开了。

  蜜蜂飞到花丛里,忙忙碌碌地采蜜传粉。桃花都张开笑脸,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只要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它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它的身边,它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并晃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其他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

  1、第二段有句话。(2分)

  2、春天,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地。桃花把送给蜜蜂。(4分)

  3、只有一朵桃花它非常,因为它,所以后来(3分)

  4、照样子,写词语。(6分)

  5、忙忙碌碌十一、我会写。(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15分)

  提示:春天来了,真美啊!我看见了??听见了??闻到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题型】相关文章:

小学毕业语文考试题型04-20

语文考试题型04-18

科目四考试题型和标准05-16

语文新课程标准12-25

江西语文考试题型示范06-12

科目四考试题型及通过标准有哪些05-1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06-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读后感04-0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