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1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新”的原因:1、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每门学科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3、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4、特别突出了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5、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
通过新课程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
(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天天搞教育,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显然,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异化。再以我们熟悉的考试升学率为例,它本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常对其本质意义严重忽略,而经常将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时甚至作为唯一标准)很不恰当地夸大和强化了。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必然使评价导向发生偏差。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素质教育很难落实,“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看来,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2
一、以“生”为主。
“统统为了门生,为了每一位门生的成长”是新课改提出的解说理念,初中语文新课程尺度进修心得领会。在初中语文解说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门生生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顺应的成长解说见识,冲破传统解说模式,采纳有用计策,缔造一种乐趣盎然、活跃生动、风范迷人的教室解说空气,强化语文教室解说的人文性、意见意义性,让语文教室解说"飞腾迭起",使门生在出色纷呈的教室进修中得到情绪、手段、常识等方面的和谐成长。而这统统的起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室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紧紧吸引门生,只有门生“乐学“才气”“好勤学”,才气施展其主动性,起劲性。
统统以门生为主的解说理念,势必与西席不厌其烦的细讲简练、单一以教室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鼓励浸染的单调评价是扞格难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门生为主,着实累的'是我们一线西席,我们不单要好好琢磨门生的生理特点,要选好解说内容,要计划好教室环节,要定好解说本领,把握好解说艺术,这样才气引发门生的进修乐趣,引发内涵的进修念头,想想认为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期间的弄潮儿,难啊!
二、以“学”为主。
“门生为主体,西席为主导”,“解说”是先生的“教”门生“学”,为了让门生的终身进修的,先生要把更多的时刻和更多的机遇提供应门生。课标中指出要施展门生的主动性和缔造性,要浮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作育门生正确的代价观和人生观,要作育门生的创新手段和时刻手段,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从头思索门生的“学”才是第一位。我想起首在教室上多留给门生质疑的空间。
“让先生闭嘴”“松手让门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力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教室,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门的感知质疑,及对迷惑的解答,都必要门生本身主动探讨才气真正让她们把握常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其次在课外要引导门生怎样自主预习,自主温习。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行使,在某种意义上浮现了作育孩子的自学手段。再其次,就是要让门生面向更辽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进修。昔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是新课标建议多念书少做题,功课“变脸”尤其重要,只有从课业承担解放出来后门生才有更多的时刻与册本打仗,于是我们要擅长操作课外阅读促进门生语文蕴蓄,先生要精心极力地作育门生得阅读乐趣并给以正确起劲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给以尽力支持。给门生创设辽阔的阅读空间。
好比按期地给他们保举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各人泛论读后的心得领会。还可以部署她们去阅览室可能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勾当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前言上征采本身要的资料,充实替换门生进修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衅的求贴内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3
8月27日这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更加深了我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反思,对于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就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将能更好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小学老师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生成点。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感情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既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还要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咋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通过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4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呈现出百花齐放、色彩缤纷的争妍气息,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追求。生动和灵性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语文课堂是生命化课堂,也是知识化课堂。叶澜教授强调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特点是张扬其个性,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核心是“活”,既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学生的“心”和“手”动起来,构建成双向互动的活动。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教学相长。可见,语文课堂在开放中才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的发挥。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结生活和情感体验。所以教师的目光应该集中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动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如优秀生学习敏捷,后进生学习迟缓,这是教师所关注的。教师教学时要开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发展,让爱、生命与教学同行。因为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没有爱的教育,就没有生命力,教育就会失败。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要有生命力,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独立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性学习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积极的态度,有实践精神,学习者由被动变主动。有无可推诿的责任心。独立性学习是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自己完成,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实现要我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目标。自主性和独立性学习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力。
二、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观念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带领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教师把学生当作教学中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表现的空间,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按照目标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教师到学生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序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种开放、宽松、自由,却又不失严谨的环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有利于提高阅读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读书权、选择权、发言权。为了学生教师所讲的内容非讲不可时才讲,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都要有所选择,因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教师能不讲的不全讲,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去展示、挖掘作品的精神内涵,领会作者的情感,接受休秀人格的熏陶,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上大放光芒。
三、让激情充盈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对教学不断挖掘、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认真反思得与失,择善而从,致力于熟中求巧,每一堂课都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重要因素是在课堂上投入激情,演绎生命的精彩。教师要先发于情感。终于诱思,搞无情的教育,那就是教育的悲剧。如果忽视情感因素,把学生视为学生的机器,就会禁锢学生的个性,带来人格的摧拦.毁灭学生创造的天赋,学生处于紧张恐惧的情绪,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把读书当成苦差事,甚至厌学、拒学、弃学,使学生的身心受损,个性畸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行为优雅,精神饱满、和蔼可亲,与生为善、语言优美、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以机智的人生智慧感染学生,以激情感染激情,以生命感悟生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使学生在一种轻松亲切、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若差事,而是以积极的态度乐学、爱学、好学,充满情趣,高效率地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要开放,要面向全体,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读书权、选择权、活动权、思考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开放性的学习中,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的看法和“出格”的理解给予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与教师辩论,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尽可能地予以采纳,以民主、平等、和谐方式,培养他们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敢于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想象力,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生命的经历就会光彩宜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5
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6
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活动,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新型人才。下面我就谈下我的感受:
一、转变角色,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翠鸟捉鱼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翠鸟捉鱼的`高超技术?”这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翠鸟捉鱼的高超技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一思想仍然是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鼓励质疑,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可以做个试验,拿着撕破的本问一个同学:“是你撕破的?”学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此刻,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感叹号的特殊作用,就是为了加重语气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宁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号,说明了列宁的话是谎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于是就会积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骄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让他们放弃一种兴趣,也会激发他们一种潜能,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曾经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因为”和“所以”造句,有个小男孩积极地举起小手,回答道:“因为妈妈让我放学后写作业不让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兴。”从句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学生的认识有些偏差,所以老师不高兴地批评了他,然后很不客气地让那个孩子坐下。从这以后,这个孩子不仅再也没有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再也不喜欢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性格都变内向了,因为他的积极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并且自尊收到了伤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在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
五、设置情境,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让学生画出文中景象和让学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积极将准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课文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们能够在色彩或表演中收获意外的快乐,使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充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上的一场春风,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欣欣向荣,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7
推荐读《新课标解读》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常读书和常思考,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
当然读书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坚决的毅力。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流传至今,不知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它给予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我喜欢读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快乐和喜悦吧,在书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语文新课程标准8
周二教研时间,我们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
通过阅读,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让我感到豁然开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体现“新”字。
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总之,课程的革新,还必须落到实践当中去,在探索中前进,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能走得更好。
语文新课程标准9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之一。结合学习的新课程标准和语文专业理论知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育讲究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必然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差异策略”来因材施教。“差异策略”是指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和个别差异,从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自主、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在对待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上,要注重三点:一是要在教学中学会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即便是低阶段的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区别地去施教。二是要在教学中尊重差异。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点,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同时要善待差异,根据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特长。三是是要有选择地发展差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释放学生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感。通过自主感的培养,让学生去寻找个人对文本的具体理解,形成自己的解读方式。对发展学生个性有利的,要多提倡、多鼓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要科学引导,尽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的课堂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学会思考。按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点,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本考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只会让学生停留在表象的感知上,毕竟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所以,语文教学要必须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学生一旦自己主动提出了问题,那么学生已经处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了。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应当正确认识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动接受和主动探索。当然,创造性不是要求必须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如学生如果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自己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从人们意料之外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出不同于他人的问题解决办法;通过新颖而别致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这些都是创造性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外部环境上要提供良好的氛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要把这种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又如在活动组织上,可以通过组织充满情趣、乐趣、活力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应该正确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活动,教其实就是为了学,所以应该把学生的学放在主要位置,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实,就两者关系而言,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否发挥及如何发挥,就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实现的。如果缺乏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从谈起。
教育就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幼稚无邪、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从无知到有知,从消极到积极,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这当然不是无条件地自然转化,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当然不应该仅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而应该包含两个更深层的涵义,其一就是教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其二就是辅导,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帮助。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两者并不冲突。在教育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接受主体接受引导而形成自主思考。比如在作为教学主要形式的讲课上,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热情”,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只有当教师的角色从“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才能不断推动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10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体会颇深。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让学生也以小姑娘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体会关爱的主题。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果园机器人》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机器人?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摆脱"填鸭式"的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四、展示成果是课堂教学的升华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学无止境,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自我,并找出差距,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07-2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07-2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07-2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07-24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反思06-20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反思08-13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08-23
语文新课程课改的总结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