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2-09-24 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2、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儒家思想( )

  A.极力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强调从“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4、“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5、《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9、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10、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 ,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

  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3、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请问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C.隶书 D.楷书

  14、下列书法作品依次为( )

  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

  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

  15、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

  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

  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1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7、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与该烟标命名理由不符合.的是( )

  A.李白的诗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李白是追求理想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C.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其“世上疮疾,诗中圣哲”

  18、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9、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的是

  A.展子虔的《游春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王冕的《墨梅》

  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3、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

  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4、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2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重视道德的力量 ②肯定人的重要性 ③强调知识的作用 ④推崇君主权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儒家思想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2分)

  材料三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2分)

  (4)据上述内容,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26、答案

  (1)君权神授(2分)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2分)

  (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2分)

  (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2分)

  (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学习的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作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 、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 ”,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由此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3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4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 ”“往往是盛世之兆”。(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2分)

  27、答案:

  (1)有教无类;贵贱有序。(2分)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3分)

  (2)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四大家书法。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控制的加强。(4分)

  (3)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2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4分)

  (4)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先进的文化可推动社会的进步;文化是在借鉴、融合中不断发展的;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2分)

  •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的教案05-16

保安考试题及答案02-10

消防的考试题及答案10-01

化学考试题及答案09-25

员工消防考试题及答案12-09

消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11-04

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11-04

口腔护理考试题及答案07-26

中级焊工考试题及答案04-28

护理礼仪考试题及答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