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4-10-17 试题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试题一

  一、判断题

  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X)

  2、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3、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X)

  4、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X)

  5、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X)

  6、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7、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8、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9、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X)

  10、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X)

  11、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12、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3、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X)

  14、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X)

  15、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6、高知名度的学校,其美誉度也必然是高的。(X)

  17、教师的流动,会导致学校发展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X)

  18、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也是其中一种学校课程。(√)

  19、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水平。(X)

  20、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类。(√)

  21、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能。(X)

  22、性发育过程具有生命历程的不可逆转性。(√)

  23、资金的投放方向和投放方式具有经济杠杆的调剂作用和导向作用。(√)

  24、教育效益的“迟效性”决定着对学校管理效益进行评价时,不能持急功近利的观点,必须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加以分析。(√)

  25、社会价值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体现了教育的本源意义。(√)

  26、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27、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28、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X)

  29、创建学校特色,首先需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

  30、学校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不会因社会公众的印象和评价而改变。(X)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 b.一种用人的技巧; 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 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 b.榜样示范模式 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 e.管理优化模式

  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

  a.为教学服务 b.为师生服务

  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 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

  a.迟效性 b.长效性 c.模糊性 d.间接性 e.多效性

  答案: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6、学校管理具有_____等主要特征。

  a.教育性 b.管制性 c.多维性 d.创造性

  7、学校管理机制的内容结构包括_____等基本部分。

  a.运行机制 b.竞争机制 c.动力机制 d.激励机制 e.制约机制

  8、校园文化,具有_____等功能

  a.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规范功能 d.惩罚功能

  9、学校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

  a.学生形象 b.教工形象 c.校长形象 d.设施形象

  e.环境形象

  10、性健康教育的管理目标包括_____等内容。

  a.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b.促进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c.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d.消除“早恋”现象

  e.建立科学、合理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答案:6.acd 7.ace 8.abc 9.abcde 10.abce

  11、校长的角色特征体现在_____等方面。

  a.指导性 b.技巧性 c.育人性 d.复杂性 e.示范性

  12、学校公共关系观念主要包括有_____ 。

  a.形象意识 b.公众意识 c.政治意识 d.传播意识 e.互惠意识

  13、教师管理的一般流程,包括_____。

  a.出口管理 b.人事管理 c.进口管理 d.开发管理 e.使用管理

  14、影响师生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

  a.认知背景差异 b.角色特征差异 c.思维活动差异 d.年龄性别差异 e.价值取向差异

  15、良好德育工作队伍心育特征的“六心”要求是指_____。

  a.爱心 b.耐心 c.信心 d.专心

  e.细心 f.入心 g.动心 h.强心

  答案:11.acde 1 2.abde 13.acde 14.abce 15.abcfgh

  三、概念题

  1、管理

  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学校组织机构

  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3、学校特色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4、文化整合模式

  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5、健康

  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6、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7、校园文化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8、学校公共关系

  是学校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9、课程

  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显性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指通过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

  10、校产管理

  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1、校长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12、学校管理机制

  是指学校管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

  13、学校形象

  学校形象作为一种组织形象,属于学校公共关系学的范畴,它是指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

  14、德育管理

  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15、学校管理效益

  就是依据教育目标,在广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效益进行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使学校管理得以增值的过程。

  四、简述题

  1、 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

  (1)、 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

  (2)、a.学生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b.教师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

  2、简述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

  a、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德育科研,科研促教)

  b、德育过程追求“针灸效应”(把握准确度、深度和力度)

  c、工作过程追求良性互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不是制造逆反)

  3、简述校园文化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

  a、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是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3、 简述学校创建特色所需要的内部条件

  1、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校长的个性特征)

  2、要有一支“教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群体特征)

  3、要有一种有利于特色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特征)

  4、要有一套保障特色建设的设施设备(办学条件的硬件特征)

  4、简述当前学校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1、人性发展要求与文化准备不足的矛盾;

  2、学生期望与教师引导的失调;

  3、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未能互补;

  4、性健康教育失控。

  5、简述教师管理的基本流程。

  1、进口管理;

  2、使用管理;

  3、开发管理;

  4、出口管理。

  6、 为什么“学校公共关系”的问题在近年对学校管理问题的讨论中显得如此突出呢?

  一是办学体制改革(政府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民间的民办教育发展等),推动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行为突破了“围墙”的局限,在实践中,办学者和学校管理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二是学校与相关公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公共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教育”的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7、为什么说服务性是体现总务工作价值的根本属性?

  1、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2、学校总务工作以一种特殊的间接形式体现其存在价值及其所创造的价值。

  3、“特殊”表现在以“提供服务,提供保障”的形式体现其存在价值;

  4、“间接”表现在通过学校、师生的发展来体现所创造的价值。

  8、简述学校创建特色的几种基本模式。

  1、目标优化模式; 2、榜样示范模式; 3、内容优化模式;

  4、方法优化模式; 5、管理优化模式。

  五、论述题

  试论几种不同的效益观对学校管理实践和效益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功利主义效益观

  功利主义效益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把教育单纯看作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以这样的效益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益,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实践走向无视人的个性存在,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

  2、极端功利主义效益观

  这种价值取向片面理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将办学目标片面地建立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基础上,导致办学实践仅仅着眼于“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行为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分数。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管理效益观,便将学校管理导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其实质,是以所谓的“满足社会需求”取代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表面的社会价值取向掩盖着危害社会利益的本质。

  3、人本主义效益观

  这种效益观将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促进儿童个性才能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学校管理目标,它在还原教育的本质,还原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方面,确实比“功利主义效益观”有明显的进步,但却忽视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略了个体生命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4、社会价值取向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

  学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学校教育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有机整合起来。学校管理的效益,就体现在促进这种整合过程之中。社会价值取向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体现了教育的本源意义,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任务和要求。

  试论评价理论的发展对评价实践产生的影响。

  答:1、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创始人泰勒提出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的“终结性评价”理论,把评价看作促进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2、“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推动了评价从“以目标为中心”向“以决策为中心”的发展,使教育评价在“鉴别优劣”的功能之外,增加了“优化发展策略”的功能。

  3、从“以决策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强调了评价的人文价值取向,更注重对被评价者的尊重,更注重发挥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注重评价过程的激励性,使教育评价不但具有“鉴别管理效益优劣”、“促进管理系统发展”的功能,更具有促进“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发展的功能。

  试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方面的深刻变化。

  1、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2、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突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局限,将对知识的关注转变为对人的关注,将教学目标从强调接受结论转移到强调探索过程,从单一强调认知活动调整到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统一发展。

  1、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2、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突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局限,将对知识的关注转变为对人的关注,将教学目标从强调接受结论转移到强调探索过程,从单一强调认知活动调整到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统一发展。

  试题二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

  2、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民族团结的教育。

  3、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3、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4、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5、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除外。(×)

  6、受教育者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7、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8、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9、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个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0、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政府批准。(√)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间修订的?

  答:2006年6月29日修定。

  2十六大提出的新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题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课时分配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4.人力资本投资除包括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外,还应包括(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5.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杜威

  6.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 )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

  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C.普及高等中级教育

  D.高等教育大众化

  8.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这说明教学评价具有( )的功能。

  A.诊断教学问题

  B.提供反馈信息

  C.调控教学方向

  D.检验教学效果

  9.按美的规律对自己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美的观念作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领悟美

  10.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人格平等

  B.自主发展

  C.受教育

  D.主导地位

  选择题答案:

  1.D

  2.A

  3.A

  4.B

  5.C

  6.C

  7.D

  8.B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学生在教学中____________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学生理解教材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____________,二是从已知到未知。

  4.教学中的生活实际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____________;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5.教学以____________为根本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填空题答案:

  1.培养人才

  2.主体性

  3.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活动性作业

  5.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狭义的教育

  2.活动课程

  3.榜样示范法

  4.教学过程

  5.前景教育原则

  名词解释答案: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3.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4.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前景教育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民主化。

  2.少年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变化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

  3.教师职业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教学就是智育。

  5.在集体教育思想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是完全一样的。

  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1.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民主化。

  答:错误。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2.少年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变化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

  答:正确。少年期是一个变化十分剧烈的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信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3.教师职业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答:正确。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是在学习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心理素质,实现个体社会化。

  4.教学就是智育。

  答:错误。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也需要通过如家庭、社会活动、课外活动等其它途径才能全面实现。而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5.在集体教育思想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是完全一样的。

  答:错误。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他认为集体应该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行为。他分析了儿童集体形成的阶段,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一样,非常重视集体教育,所不同的是他主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一致,在集体中也要进行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1)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既有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的发展,也有知识水平、心智能力的发展,既有精神素质的发展,也有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了某种单一的目标,而忽视甚至抑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2)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能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学校应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

  (3)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对所教学科逻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能将这两者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要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成为只是更好地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即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个概念、甚至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都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其次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受到思想教育,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善于设疑、激疑、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的成分,更好地调动学生听讲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认识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同时讲授的音量、语速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另外还有必要以姿势辅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 相关推荐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03-28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4-06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5-09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答案10-11

(合集)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7-03

管理学考试题与答案04-13

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07-10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参考08-13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大全[5篇]07-04

护理管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