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

2024-11-27 诗歌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典诗歌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诗词意象的三大类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成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别。明喻要求本体与喻体都在诗中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像”“仿佛”一类表示比喻的词语。

  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

  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等。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通常使用“暗喻”(或说“隐喻”)和“曲喻”的手法。所谓暗喻,就是把喻体说成就是本体,暗示其相合的特性。至于“曲喻”,就是奇想,奇特而又大胆到几乎不近情理的联想、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变异的狂想,但是,如果在诗歌中处理得当,反倒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例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闻一多的《死水》把黑暗的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在古诗词中,比喻性意象同样常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明月光”被比喻为“地上霜”,通过明亮的月光与寒冷的霜之间的相似性,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这个例子中,“明月光”是本体,“地上霜”是喻体,两者通过比喻手法紧密相连。

  2.象征性意象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

  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绵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

  现代诗中,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例如,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象征性意象在古诗词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梅花为例,梅花在古诗词中常被用作坚韧不拔、高洁不屈的象征。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里的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开放,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同样,竹子也常被用作正直、坚韧的象征,如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描述性意象

  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康桥泛舟寻梦,潇洒而来,又潇洒而去。诗人展示了一系列描述性意象,有“云彩”“金柳”“夕阳” “波光”“青荇(水草)”“清泉—虹—梦”“星辉—歌—笙箫—夏虫”……这些意象都围绕、衬托着“寻梦”的主题,从开始“轻轻的”到结尾“悄悄的”,从“作别西天的云彩”到“不带走一片云彩”,展示了诗人无声胜有声的“沉默”“沉思”的情感历程。

  描述性意象在古诗词中更是比比皆是。它们被用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诗通过“空山”、“新雨”、“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等描述性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山居秋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意脉的三种形态

  线性的曲折状态:在这种形态下,意脉通过变化转折呈现出线性的曲折状态,隐含情感的动态变化。这种形态强调情感的流动和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持续的状态:在这种形态下,意脉处于持续的状态,情感也同样持续。这种形态下,情感表达更加稳定和持久,常常给人一种静谧和深沉的感觉。

  无人的、和谐的、自在自为的情感状态:在这种形态下,意脉的线性特征消失,呈现出无人的、和谐的、自在自为的情感状态。这种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物的融合,情感表达更加虚化和理念化。

  意境的形成过程

  意境的形成是通过意象的串联和意脉的流动和弥散来实现的。意象的串联形成意脉,意脉的流动和弥散则形成了意境。意境不仅仅是意象的总和,而是意象群落之间的有机结构,通过情感的动态变化和持续状态,将意象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意脉在古诗中的作用

  意脉在古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情感的特殊生命,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意脉的流畅和连贯性使得诗歌的意义表达更加清晰,避免了篇章的支离破碎。

  • 相关推荐

【古典诗歌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相关文章:

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10-23

李白诗《静夜思》之意境解读05-26

石达开古典诗歌06-01

古典诗歌鉴赏08-22

细菌的形态分为哪三种07-18

浅析《岳阳楼记》之意境美11-10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06-16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02-03

古典诗歌里水意象04-28

中西古典情诗的分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