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人诗人的作品和生活为对象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面世,大约会成为中国纪录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农民工的存在,已有30年,其数量在20xx年已超过2.7亿,是时候让所有人看见他们,理解他们了!是时候了!
到底是“农民工”,还是“工人”,抑或其他什么——如何给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定位,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尽管我个人偏向于将当下的农民工定位于“农民”(郑小琼在一篇访谈中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但是我知道,《我的诗篇》的导演秦晓宇、吴飞跃等,他们将“农民工”定位于“工人”,不仅包含着对于“农民工”的新的理解,也包含着对于这个群体从“工人们”走向新的“工人阶级”的期待,对于一种“自己解放自己”的美好前途的展望。据说,自邬霞(该片的六位主角之一)在20xx年“五一劳动节”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之后,中国的主流媒体也开始以“工人”来指称“农民工”了。
与影片中的诗人一样,我的父亲和叔叔做过农民工,我的哥哥和妹妹做过农民工,我的亲戚、我的父老乡亲,绝大部分都做过农民工,或者仍在做农民工。观赏《我的诗篇》之时,多丽丝.莱辛的一句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这是她在阿富汗贫民营听一位士兵所说:“我们大声呼喊向你寻求帮助,但风把我们的话吹走了。”在本质上,这位士兵毫无疑问也是诗人。30年过了,中国农民工仍处在“风把我们的话吹走了”这样的境地。跟随这部电影,我也仿佛看见了我的亲人和父老乡亲在城市里的无助和无望。但他们始终是无声的,像贾平凹所写,他们“能出大力,有了苦不对人说”。他们没有机会发声,没有平台发声,即使朝着城市吼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没有人听见。所以几乎所有时刻,他们宁可选择沉默,除了劳作便是受辱,然后还是沉默地劳作,还是沉默地受辱。这时候知识分子哪里了?需要知识分子的时候,我们的知识分子却迟迟不肯出现!农民工需要知识分子来为他们发声,或者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自己将心声喊出来。《我的诗篇》选择了后者。
《我的诗篇》以非虚构的方式来让大家“看见”打工者的生活:流水线上超负荷的劳作,城乡两头的撕扯,仓促定终身的爱情,不容自由体验的美,留在漆黑地心的生命,随时可能遭遇的失业,诗歌与现实的冲突,丰富以及丰富的痛苦……太沉重了!说到底,《我的诗篇》聚焦于大工业时代人和社会的“现代悲剧”。现代悲剧不是描写王子的死亡,而是更加贴近卑微的个人,同时又具有现实普遍性。这种悲剧就是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比如,人被工业生活异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被金钱塑造,人处在动荡不安的状况中,家乡衰败,底层沉沦,英雄末路;“人与人、甚至是父与子之间的联系的失落”:“一个存在于人的愿望和他的忍耐力,以及这二者与社会生活所能为他提供的目的和意义之间的不容忽视的距离。”(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这种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失落,在“90后”诗人许立志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我的诗篇》大约是一部不合时宜的作品。
工人、劳作、诗歌、故乡、悲苦,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元素。然而,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工人们”,却并没有看到“工人阶级”。这是影片本身的局限吗?不,是时代的局限!因为新的“工人阶级”还远远没有形成。不得不承认,工人诗人虽然是农民工群体中较为有文化也较为敏感的一群,但他们的人生目标也仍局限于改善生活,找到安稳的着落,回报父母,培育孩子,继续写作……他们还并不具有“阶级觉悟”。但,这也并非他们的错。因为我们所说的“工人”,到底还只是农民工,他们还在路上。“工人阶级并不像太阳那样在固定的时间升起,它出现在它自身的形成过程中”,“当一批人从共同的经历中得出结论(不管这种结论是从前辈那里得来还是亲身体验),感到并明确地说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与其他人不同(而且常常是对立)时,阶级就产生了”。(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然而我觉得,重要的'意义恰恰就在这里,《我的诗篇》让我们看见了新的工人阶级形成之前的真实的社会状况,而且,我们相信这种状况已经孕育了一种趋势。
这部电影从前到后都是以工人自己创作的诗歌为线,贯串起所有的内容。所以要理解影片中的工人以及工人的生活,还必须理解他们的诗歌。对此,王晓明教授有着这样的看法:“在这部电影中,诗是理解底层的一个途径。不能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感受它们,还要把它们看成一个媒介。工人写诗,是在自我描述和自我表达。与某些文学所具有的商业性不同,工人写诗的动机很单纯,就是有了想法和感受需要表达,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也不可能通过写诗来赚钱。中国有上万的工人在默默地写诗,他们创造了一个非商业化的文学领域。”除此外,影片的插曲以及片尾曲,本身就是极好的诗歌,唱出来后似乎比诗朗诵更有感染力。诗言志,歌咏言,我个人感觉遗憾的是,整部影片“唱诗”的部分要是来得多一些就好了。
而且,这部电影的画面很美,有些地方简直称得上唯美。工人的工作虽然艰苦而单调,但就像邬霞在暗夜里把厕所的窗户当镜子来欣赏吊带裙之美一样,每一个底层人也都有着爱美和追求美的权利。影片的画面美,与诗人内心和诗歌精神是统一的。作为一个诗人,他必须用审美的眼光来建立语言与生活、生命的联系。形象、情感、细节、语言、节奏等永远是诗歌的核心元素,工人诗歌同样也不例外,它们主要描写的是工作情景、日常生活、家乡异地、工伤失业、情感渴望、内心颤动……至于阶级关系或者社会结构,则深深隐藏于诗歌的背后,或作为诗歌或明或暗的背景而存在。如果我们通读秦晓宇编选的厚达500页的《当代工人诗典藏》,回过头来再次观看《我的诗篇》,不光会对这部电影和工人诗歌有着新的感悟,对于工人的存在,也一定有着更深的理解与同情。
【浅谈我的诗篇的意义分析】相关文章: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09-18
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分析03-19
我的父亲散文诗篇11-24
浅谈《诗经》的现代意义10-15
毕业诗篇07-11
醉酒的诗篇12-13
伤感的诗篇04-19
美丽的诗篇06-11
风的诗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