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2022-11-12 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

  一、知春联,激兴趣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

  二、读春联,拓视野

  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1、读春联想意境

  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

  2、读春联明对仗

  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读春联表情感

  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

  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

  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2

  课前透视

  “是对非,长对短……”这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识字7的内容,短短六行话,不仅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真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传统蒙书的结构以及语言形式的借鉴使得这首对子歌节奏感极强,读起来韵味十足。良好品质的渗透又不愧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通过学习识字3,学生对对子已经很熟悉了,他们可以随口说出几句好听的对子,所以对这些好读好记的对子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的意思。

  4. 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5. 感受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优美,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信息资料

  1. 图片、生字卡、小黑板、课件。

  2. 学生搜集的对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 对对子。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对对子,比一比看谁接得快,谁的对子美。(如:师:我说“云对雾”,生接:我说“花对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对对子、贴词语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认识生字,在乐中感悟了句子,积累了词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效率。)

  2. 谈话。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评一评自己吧,要是实话实说噢!(学生畅所欲言,揭示本单元主题——我们都有好品质)导语引入:“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

  (利用本单元的导语引入新课——揭示主题——好品质、好孩子,体现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组织教材”的特点。)

  对话平台

  自学。

  1. 借助拼音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对子读流畅。

  2. 同桌互相读,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3. 把自己读得不够好的字或对子多读几遍。

  识字。

   1. 学生读对子,教师依次贴出如下几个对子。

  是——非 长——短 虚心——骄傲

  热情——冷淡 诚实——虚伪 赞——嫌

  2. 摘掉了所有生字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吗?读了上面六组对子,你有什么发现?(互相提醒注意“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

  3. 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 巩固识字。

  (1) 对对子。

  学生用手中的字卡,一生举起“是”,手拿“非”字的同学立刻举起字卡,以此类推。

  (2) 看图贴词语。

  图一:两支铅笔,一长一短。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

  词卡: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写字。

   1.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6个字,引导学生观察你觉得哪个字难写。

  2. 引导学生将字归类,本节课写好“冷、淡、情”3个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其余两个字学生自主练习。

  4. 学生描红、临写,并展示写字成果。

  (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抓住规律,把握特点,自主写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自己的板书示范。)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老师把上节课结识的生字朋友藏在了下面句子里,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小黑板出示句子。

  1. 妈妈待人很热情。爸爸待人很冷淡。

  2. 王晓红虚心好学,诚实勇敢,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3. 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课前复现上节课要求认读的字,并把这些字编排在句子中,意在让这些字和孩子们反复见面,避免了认字多、巩固率差的弊病,而且这种复现方式完全符合认读的字的教学要求。即:在课文中认识,换个语言环境还能认识。)

  朗读背诵。

  1. 和小组同学一起练读对子,请小组同学为你的表现打分。

  2. 小组派代表朗读对子,其他小组评议。

  3. 师生合作接读句子,生生自由组合对对子。

  4. 背诵课文。

  感悟。

  1. 你最喜欢对子中的哪些词语,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练习。

  1. 我会读。

  2. 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你能像课文那样编几句对子歌吗?

  3. 把你课外收集的好对子展示给大家看。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温暖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⑴ 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⑵ 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⑶ 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⑷ 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⑴ 调查分组:

  ① 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② 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③ 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④ 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⑤ 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⑵ 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点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总评】

  张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该听谁的》,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提出的口语交际要求,从二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说清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态度自然、大方上。教学设计体现了顺学而导,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及情境中互动,互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设计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

  张老师设计了独白、小组讨论。与老爷爷模拟对话等活动,努力引导每个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情境中。

  2、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

  比如说,上课伊始的一边播放配乐动画,一边讲《骑驴》故事,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交际情境中;让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师生扮演角色,与老爷爷模拟对话,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了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拓展交际话题,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为难的事情,把交际情境引向生活实际,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

  以上各种交际情境,重视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意识,构成了真实的课堂交流的学习情境。

  3、发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与文中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她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湖里有十来支(),花瓣上(),荷叶上()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学反思

  这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7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ㄅ”和“?”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板书课题:影子。问:谁会读这个词?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影”的后鼻韵母,“子”的平舌音,读好轻声。)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都什么时候能见到影子?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从已有的识字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有成就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

  二、初读

  1、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

  (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

  3、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边认字边读课文。)

  4、组内互评。

  5、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朗读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狗、它。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它们的偏旁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两个偏旁和这两个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3、汇报: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4、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5、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熟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给学生大胆发言创造机会,指导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五、感悟

  出示课件或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8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

  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

  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1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9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春联,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在两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是搜集的途径广、内容丰富。他们有的从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认为内容比较优秀的;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鼠标轻轻一点,春联就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请教爷爷奶奶,把他们见过的春联记录下来;还有的专门在人家的大门上找去年贴的春联。

  第二是交流的积极性高。在交流过程中,没有谁胆小怕羞,都是踊跃参加。交流时不但大声朗读了自己找的春联,还都要补充说明几句,这个春联讲了什么,好在哪里。

  内容丰富、各不相同的春联,让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的同时,也在积累别人搜集的春联。

  写春联,尝乐趣

  在备本课的时候,我总览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到练习7中有个练习:把春联上漏缺的字补上,看补个什么字好,并说说理由。这个练习给了我启发:何不让学生试着写写春联呢?为了减低本环节的难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品尝写春联的乐趣,我把本环节分为两步。

  1、补春联

  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练习7中的补春联一题提了上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来讨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中的方框内该补个什么字最为恰当?意在让他们能够明白春联中用词要精当,一字变化,整个春联的韵味就完全变了。问题一出来,学生就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让我吃了一惊。“老师,这里该填个‘润’字。”“为什么呢?”“这个说不上来,我是看到图上有个三点水,就想到了这个润字。”“你真聪明。那你再想想,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字好不好呢?”一阵寂静,接着一阵小声议论,有人自告奋勇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很好。‘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讲春雨滋润着花儿,花儿都开放了,春天来临了。而且‘润’在这里作动词,和‘拂’相对仗。”

  精彩的回答之后,没有人举手了。好象大家都觉得“润”字是最恰当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这样的话,不就缺少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了吗?还从三点水入手,我引导学生:刚才那个同学由三点水想到了“润”字,那么还有其他三点水的可以用在这里吗?大家再想想。

  一句话激起前层浪。“可以用‘滴’,雨点滴落在花儿上。”“和‘润’相比,哪个好呢?”“‘润’好。‘滴’只是落下来,感觉没有给花儿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洒’。雨点飘飘洒洒下来。”“和其他的字比较一下呢?”“‘洒’比‘落’好,比较轻柔,春雨就是软绵绵的。但是没有‘润’好。”

  “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儿上的灰尘,让花儿更漂亮。”“但是没有‘润’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尘,滋润是一直到花儿体内的。”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

  “可以用‘沐’,花儿被春雨笼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润’好。”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了,我的心里真是高兴。

  “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会把花儿打坏的。”小家伙真细心。

  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

  “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还重。”

  “可以用‘抚’,这个字就温柔了。”“对,‘抚摩’的‘抚’,春雨对花儿多好啊!”

  “可以用‘助’。”“可以用‘飘’”

  “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出来,全班同学都在叫好。“这个字好,春雨和花儿密不可分。”“他们多亲密啊!”……

  一个空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尝试,不同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联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写春联

  有了补春联的基础,学生对写春联没有了担心。他们从用现成的词语组成春联开始练习:“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个成语就是一副春联,看学生脸上的开心样,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百鸟争鸣,百花盛开。”

  接着,学生开始自编春联了。“春风细雨入大地,桃红柳绿迎新春”。虽然还不够工整对仗,但这是学生迈出的第一步。“龙腾虎跃迎新年,莺歌燕舞庆佳节。”“春风送暖佳节到,锣鼓喧天新年至。”

  读着这一副副春联,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风拂千条柳雨润万朵花。春联,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独特的魅力,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0

  教学目标

  1、能年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2、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要遵守规则,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

  3、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重点

  能看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四种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头饰)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这段故事只有图画,没有课文,你愿意当一个小作家,为每幅画下面都配上一段文字,组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我们来试试吧!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

  1、仔细观察图画1,想一想,画面上都有谁?它想要干什么?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画面上还有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来观察画面。再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2、观察图画2,看看图画中还有谁,小猴子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听了小猴子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它的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3、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图画,说说图画的内容。

  4、观察图画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小熊掉到河里了,它会怎么做?猴子、小鸟、小鱼在干什么呢?当小熊被救上岸后,它可能会对其他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6、5个同学一组,编排课本剧,带上头饰演一演。

  将6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争取做到叙述完整,清楚。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第一至三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语文天地内容(板书:语文天地)

  二、练习第一题:学写字。

  指导写字 出示投影:奶、候、常

  (1)指名认读。(学困生) 这几个字应该怎么写?指名书空。(中等生)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这个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这几个字最后一笔分别是什么?(优等生)

  (3)想一想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交流) 小结: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三、练习第二题: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1、复习声母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2、认读下列字出示投影 办法高兴喂牛野果事情

  (1)学生自读生字

  (2)自己练习给生字补上声母。

  (3)小组交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发言)

  3、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拼读生字(中等生回答)

  5、全班集体朗读。

  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卡片,让学生回忆这些偏旁。(全班进行)

  2、以“ィ”为例,进行教学。 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交流,我们学过的.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让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你能试着给写出带有其他偏旁的字吗?(全班进行)

  4、补充练习: 教师说一个偏旁,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言,当学生提出没有学过的字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并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作业 你还学过或认识哪些偏旁,你知道哪些字带有这样的偏旁吗?把它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四、五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二、三题。

  二、练习第四题:读一读,选一个词语造句。

  1、教师出示词语投影 时候伙伴打扰 事情重要抚摸

  2、读课文《我长大了一岁》、《马莎长大了》。(中等生、学困生)

  3、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看看它们用在哪里。(全班进行)

  4、学生自己找词语。

  5、你能不能也像课文那样,自己再说一句话用上这个词语吗?(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对精彩的语句大力表扬。)

  6、你能不能把自己说的这个句子记录下来。

  五、练习第五题:小组讨论:我们长大了。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朗读学生说出的话,你认为从他们做的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们长大了吗?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互相讨论一下。(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优等生)

  4、反复朗读。(全班进行)

  5、你认为会做哪些事情说明你长大了?你们长大了吗?所以你会自己做哪些事情了呢?(中等生、优等生)

  六、作业: 必作题:有感情地朗读《我们的节日》。 选作题:你能不能把自己认为《我们长大了》应该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六、七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你一定和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好东西,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吗?当你喜欢时是不是也回家向爸爸妈妈要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出示投影一只漂亮的手表。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想要吗?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会怎么做?(中等生回答)

  2、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指名学生朗读文章。(优等生回答)

  4、学生自己朗读文章,并说一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要这个漂亮的手表了? 5、小组讨论、交流。

  6、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7、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准备怎么做?(让全班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意识不到或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

  8、能够考虑到爸爸、妈妈的难处或他们工作的辛苦,这也是长大了的表现。这说明我们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长大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喜好,更能够考虑到别人的难处,处处替别人着想。

  三、练习第八题:读一读。

  1、说一说哪天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

  2、我们节日这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3、指名读一读《我们的节日》。

  4、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朗读。

  5、齐读。

  四、练习第八题:自查。

  1、看书,指名读自检的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检。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我们已经知道复习的重要性了,下面你们自己把前几个单元看一看,你觉得自己在:认字、读书、造句、组词、拼音、背诗这几个方面能够的几朵小红花。如果这几个方面你做的都很好,请你奖给自己六朵小红花。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2

  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科: 语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一、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相机返回来了。他拿着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2-29

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方案06-13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方案07-04

语文园地八的教学设计方案07-08

《坐井观天》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7-06

社戏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6-14

雷雨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6-13

燕子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6-1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