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2022-05-08 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 篇1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4.5mL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1、1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琼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同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同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面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只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可以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大量的黑烟,导致大量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 了解外国散文在形式、内容上的特点,欣赏外国的美文。

  二、 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 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五、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 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昭示的哲理。

  三、 文章中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 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五、 对比的写作手法及其应用。

  教学设想:

  一、 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二、 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 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幅如画的山水流连忘返时,当我们偶遇一位绝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时,或者当我们读到一本绝妙的好书爱不释手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

  对,是美。正是因为美,使我们有了种种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便是一篇绝妙的美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咦,有的同学一听就迷惑了,坟墓一听就使人恐怖,哪里还能产生美感呢?那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处。

  二、 作者简介(幻灯显示)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焦躁的心》。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以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 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幻灯显示)

  四、 课文分析

  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幻灯显示)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茨威格笔下的世间最美丽的坟墓。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墓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发现它的美?(同学回答)

  1、发现美。(幻灯显示)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些优美的文字里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同学回答)

  明确:对,是朴素,就是一种逼人的朴素美。(幻灯显示)

  那么,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现在,我们找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感受美的句子,看看我们自己对这些有没有同感。(同学回答)

  2、感受美。(幻灯显示)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3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可见,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确是顶礼膜拜的。那么,到底是什么魔力使他如此的呢?(同学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一个词——“庄严肃穆”,就很能说明问题。托尔斯泰的墓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外观并不是很美丽,为什么能在作者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墓主人的人格力量。如果墓主人换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作者所崇拜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这个墓就一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墓了。正是这种肃然的敬意使作者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幻灯显示)

  思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此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学回答)

  明确:对比。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幻灯显示)

  问: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答: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的伟大,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问: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答:有,是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的墓的对比。

  出示图片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幻灯显示)

  问:几位伟人墓比较说明什么?

  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使读者产生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作者正是通过对比这种写作手法,生动而又深刻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墓的美。3、表现美。(幻灯显示)

  1墓地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对比。

  2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墓形成对比。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好,我们回过头来赏析一下整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朴素的墓地,给人留下的却是振聋发聩的印象。现在,大家就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全文。(同学回答)

  总结:尽管这是一个极朴素的墓地,但他与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使文章内容与形式、情感表达与理性思考完美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幻灯显示)

  六、 完成课后练习(幻灯显示)

  1、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作者在这里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凭吊者的崇敬、郑重、肃穆的心情,表达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2、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

  答: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幸福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样描写景物,有什么效果?)

  答: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七、 布置作业

  课后,同学们要认真朗读这篇课文,仔细品味本文的妙处,力求学以致用。另外,认真预习下一篇文章——《冬天之美》。

设计方案 篇3

  活动背景:

  在进行《认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初步认识了自己的五官,在他们眼里,小手有着神奇的变化,从整只手到单个手指,从指甲到指纹,他们都充满了好奇,从中知道了自己的小手会做许多事情,小手的用处真大!正是在这基础上,我组织了“小手变变变”的活动,以期让幼儿采用不同的手部变化,体验小手带来的神奇变化以及在操作活动中的乐趣,并进一步了解小手的用处,萌发幼儿保护小手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的不同变化来给衣服印花。

  2、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颜料、抹布、各种款式的报纸衣服

  经验准备:知道花有哪几部份组成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宝宝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手指游戏吧。来,把小手藏起来。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兔的耳朵长又长。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猫的胡子喵喵喵。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榔头敲敲敲。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按钮嘀嘀嘀。”

  (通过小游戏的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自己作画时手的不同变化作铺垫)

  2、手指游戏真好玩。我们一起来给手指朋友留个影吧。

  我的小手变变变,刚才我的小手变成什么了呀?

  (幼儿自由说,说到什么就给什么留个影,教师示范留影。在留影过程中与幼儿一起讨论换颜料时该怎么换,颜料不够时怎么办)

  (通过教师的示范,幼儿很清楚在自己作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二、欣赏讨论

  1、这些影子朋友真调皮!宝宝看,它们呀一下子又跑到衣服上去了。

  出示衣服,这是谁的衣服呀?漂亮吗?小熊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要去哪呀?我们一起来问问小熊吧。“小熊,小熊,穿着这么漂亮去哪啊?”“我要去参加生日晚会”

  原来小熊要去参加生日晚会,难怪穿这么漂亮呢!那小熊的衣服上有什么呀?这些花真漂亮,五颜六色,它们都是有我们的影子朋友变出来的。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2、请宝宝们仔细找找,小猫的胡子的影子跑到哪里去了?

  小猫胡子的影子跑到这里来了,那这是花的什么呀?小猫胡子的影子一下子变成了花的花心了,花心在花的中间。

  小猫胡子的影子还跑到花的什么地方去了?

  这是花的什么呀?小猫胡子的影子一下子又变成了花的花叶,左一片花叶,右一片花叶。(师边说边演示)

  3、榔头的影子跑到花的什么地方去了?

  这是花的什么呀?榔头的影子一下子变成了花的花瓣,花瓣绕着花心转一转,敲敲敲。花瓣要多一些,这样开出来的花才又大又好看。(师边说边演示)

  榔头的影子还跑到花的什么地方去了?

  4、毛毛虫的影子变成了花的花柄,花柄要长长的(师边说边演示)

  5、小结:原来每个影子都可以做花的花心、花瓣、花叶、花柄,你想让它做花的什么,它就可以做花的什么。

  (通过让幼儿找找调皮的影子,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手的不同造型的变化,并进一步巩固了花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兼着启发、鼓励的原则在旁引导,使师、幼互动显得自然而和谐。)

  三、幼儿作画

  1、小熊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真开心,可是它说我不能一个人快乐呀,你快乐,我快乐,大家一起才快乐!请宝宝们也用这些影子朋友帮我的小伙伴也来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吧。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

  衣服做好了,小熊真高兴!我们一起和小熊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来跳个舞吧。

  (活动结束时,让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相互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再次达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效应。同时也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自主评价,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设计方案 篇4

  目标

  1、能参加活动,初步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身体,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准备

  1、活泼欢快的音乐,如《健康歌》的伴奏音乐。

  2、一处较大的场地。

  3、毛毛虫毛绒玩具。

  过程

  1、扭扭抱抱。

  (1)教师出示毛毛虫毛绒玩具,表演扭扭虫扭动的样子。

  (2)请幼儿观看教师用肢体动作表演的扭扭虫。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表帧?

  (4)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全身,教师在每一乐句结束处拥抱每个幼儿。

  2、爬爬碰碰。

  (1)教师伸出食指、中指,随音乐节奏“爬”到幼儿身上,如“爬”到幼儿的背上、肚子上、屁股上等。

  (2)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边念“扭扭碰呀,扭扭碰呀,扭扭屁股碰一碰”,边互相碰一碰,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3)音乐一停,每个幼儿摆出一个动作造型。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幼儿拍下照片,作为入园留念。

设计方案 篇5

  一、工程概况

  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资料;

  2、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及相关专业设计规范;

  5、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二、原水来源、水量及中水用途:

  1、原水来源:小区住户生活污水。

  2、水量:小区住户1024户,按每户平均3.5人,合计大约3584人。鉴于房产公司尚未提供人均用水量,参照我国南方小城市(<20万人),居民人均住宅用水148.5L/(人.d),并参照高级住宅和别墅人均生活用水300~400L/(人.d),,两者取平均数为250L/(人.d),暂时作为本项目核算水量的依据,那么,本项目设计处理水量=3584人×250L/(人.d)×1.10(未预见水量)=985.6m3/d,取生活排水量与生活用水量相同(DBJ08-71-98)。新建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985.6 m3/d,平均小时处理量为41m3/h。

  3、中水用途:小区绿化浇水、景观补充水。通过处理后中水主要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方面,因此要求达到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主要指标为:COD≤50 mg/L;BOD5≤10 mg/L ;悬浮固体≤10 mg/L;浊度≤10度;PH:6.5-9.0;油类≤3 mg/L;总大肠菌群≤3个/L;嗅:无不快感觉;游离余氯:管网末端不少于0.2 mg/L。

  4、中水回用比例≥80%,其余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进水水质 350-450 180-250 200-300 ≤40 35-40 6--9

  排水水质 100 20 70 10 15 6--9

  注:处理后的出水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工艺设计方案一、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确保处理后尾水的各项水质指标皆符合本方案设计依据中的标准和要求。

  2、采用成熟的,功能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调节性以及应急排放措施。

  3、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尽可能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和运行费用低。

  4、主体设施采用钢筋砼结构,使用寿命长;选用的设备、仪表、配件、材料,均为质量可靠,运行稳定,便于维修。

  5、充分考虑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噪声、臭气、污泥处理)的防治。6、本设计的范围为接入污水处理站集水井至排放池为止的污水处理工艺、电气各专业设计。

  二、处理方法:

  本工程拟采用水解酸化—两级接触氧化—过滤—消毒的工艺流程。、

  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污物后流入调节池,调节池采用曝气式,以均衡水质水量,并通过曝气搅拌避免污物沉淀。调节池后部设水解酸化段,利用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短时间内的水解酸化反应,降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有利于细菌好氧分解。

  好氧处理采用两级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接触氧化是处理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机物在这里被细菌好氧降解。采用多级分段式接触氧化,形成逐级负荷递减系统,使接触氧化在去除率、抗冲击负荷、出水水质等方面更具优势和可靠性。

  生物接触氧化出水再经过过滤、消毒,即可完成深度处理中水回用。

  三、工艺流程:

  为了达到排放要求,处理工艺采用以生化处理A/O法为主处理的二级处理法,本处理系统由集水井、调节池、A段生化池、O段生化池、沉淀池、排放池、中水池、污泥池、机房(风机、水泵和电控柜)等构筑物组成。

  四、主要构筑物:

  1、土建(本钢筋砼设备为地埋式,顶部复土0.3米可绿化环境。)

  序 号 名 称 规格(m) 数量(座) 备 注

  1 集水井 1.5×6.5×4.5 1 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2 调节池 12.5×6.5×4.5 1 同上

  3 接触氧化池 12.5×3.5×4.5 2 同上

  4 沉淀池 9×3×4.5 1 同上

  5 污泥池 9×3×4.5 1 同上

  6 排放水池 4×4×4.5 1 同上

  7 中水池 9×6×4.5 1 同上

  8 机房 4×3.5×2.6 2 设在地面上

  五、主要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 机械格栅 台 1

  2 一级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备

  3 罗茨风机 台 3

  4 二级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备

  5 石英砂过滤器 台 1

  6 电磁流量计 台 1

  7 消毒剂投加装置 套 1

  8 活性炭过滤器 台 1

  9 污泥泵 台 2 一用一备

  10 组合填料 套 1

  11 管道及法兰弯头 套 1

  12 阀门器材 套 1

  13 人孔及阀门盖 套 1

  14 填料支架 套 1

  15 防腐材料 套 1

  16 电器控制系统 套 1

  17 配电器材 套 1

  18 聚丙稀蜂窝斜板 套 1

  19 液面控制器 套 1

  注1:该污水处理系统总电机功率55kw, 运行功率35kw。

  注2:设施占地面积大约350-400 m2 。

  注3:上述构筑物参数或设备配套会因设计时做适当更改,以施工图为准

  2.2 常用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常用的工艺流程有:

  ①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 →出水。

  ②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 →出水。

  ③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加药)→过滤→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混凝过滤(加药)→出水。

  国内小区污水处理设计中组合式处理厂曾风靡一时,组合式处理指装配好的或易于组装的定型设备,其主要优点是施工快,不占绿地。但实际应用表明,存在不少问题。如设备的维修管理困难,对运行情况考核不便,单机处理水量有限,使用寿命等均有待时间验证。根据工程设计及实际运行经验,建议日处理能力1000m3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宜采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场地十分紧张时可考虑用埋地设备。

  2.2 常用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常用的工艺流程有:

  ①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 →出水。

  ②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 →出水。

  ③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加药)→过滤→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混凝过滤(加药)→出水。

  国内小区污水处理设计中组合式处理厂曾风靡一时,组合式处理指装配好的或易于组装的定型设备,其主要优点是施工快,不占绿地。但实际应用表明,存在不少问题。如设备的维修管理困难,对运行情况考核不便,单机处理水量有限,使用寿命等均有待时间验证。根据工程设计及实际运行经验,建议日处理能力1000m3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宜采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场地十分紧张时可考虑用埋地设备。

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

  2、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4、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2、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时数: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注意读准以下字音:

  清平乐(yuè)、媚(mèi)、媪(ǎo)、亡(wú)、赖(lài)、剥(bāo)、蓬(péng)。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阕和下阕。

  2、学习词的上半阕。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阕。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阕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出示:“茅檐”、“小溪”、“青草”、“正在喝酒聊天的老夫妇”。)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阕。

  3、学习词的下半阕。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阕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溪东、溪头。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儿子的天真、可爱。)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

  4、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激趣:

  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5、布置课外动手实践。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展示小制作。

  1、同学们心灵手巧,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小制作。谁愿意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一说小制作的名称?(学生上台展示)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不少作品与大家分享。(展示:蛋壳制作的小鸡、笔管制作的三个和尚、废羽毛开屏、易拉罐制作的京剧脸谱等。)

  〈二〉、学生看着小制作,回忆制作过程。

  〈三〉、明确习作顺序。

  要写好这篇说明文,请看写作“锦囊”课件(或投影)。

  1、写明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清楚制作的过程。

  3、写写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或收获。

  〈四〉、积极参与,动手制作。

  1、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蛋壳制作小鸡。先瞧瞧,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教师边出示洗净晾干待用的蛋壳、橡皮泥、热熔胶、清油、剪刀、毛笔、颜料,边请学生说出名称,相继板书。)

  2、请一位学生上台制作,其他学生观看。

  3、多么可爱的小鸡。谁来说说制作过程,注意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4、先取一个鸡蛋壳横放在橡皮泥上做小鸡的身体,再小心地剪半个鸡蛋壳作小鸡头,在边上涂热溶胶与身体粘接,接着用红色橡皮泥捏出鸡冠和尖嘴巴,分别粘在小鸡的头部,然后用颜料画上眼睛、翅膀,最后等晾干后涂上清油,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鸡。

  〈五〉、展开想像,抒之以情。

  你们喜欢这只小鸡吗?看到这只小鸡,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六〉、整理思路,先说后写。

  1、你制作了什么小制作,先准备了哪些材料?(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2、你是怎样制作的?请分步说。(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制作小制作后,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相说。)

  〈七〉、简要小结,指导习作。

  1、这次作文要求有三点:

  (1)写明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出制作过程;

  (3)写出制作的结果及完成制作时的心情。

  2.学生动手写,教师巡视指导。

  3、心情

  第三课时:学生习作(略)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略)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

  〈一〉、课前准备。

  教师要主动与少先队大队部、自然课老师、科技馆、少年宫或图书馆联系,为这次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同时,要布置学生参与制作、阅读科普读物、了解科技新成果等活动,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制作组、采访组、读书组。总之,要做好此次交流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二〉、激趣导入。

  中队长:“各显神通”科技知识介绍会现在开始。欢迎同学们上台介绍最新的科技知识,展示最美的科技小制作。

  〈三〉、分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实践活动内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汇报小组,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成果。

  1、小能人展示台。

  (1)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小制作,一边解说,一边制作。

  (2)小发明、小制作大比拼。小发明、小制作的作者,手持小制作上台介绍。

  2、最新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收集最新科技成果的同学,在组内交流。

  如:

  (1)防开小差的手表

  带上防开小并的手表,当学生开小差时,手表会发出微型电波,让大脑的注意力集中。

  (2)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的镜片摔不破。当眼镜掉在地上时,还会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告诉主人它的位置。

  3、最新科技书籍推荐会。

  (1)学生甲:不久前,《中国儿童报》开设了《小小幻想家》专栏,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喜欢。《小小幻想家》这本科技书,就是从《中国儿童报》与中国三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征文赛中精选出的300篇优秀科技小幻想。幻想是发明创造的萌芽。愿同学们的天真幻想,迸发出许许多多智慧的火花。

  (2)学生乙:《儿童科技制作大全》这本书富有启发性。瞧,没有灰尘的粉笔擦、晴雨表……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这是一本启迪我们打开科学之门的书。

  〈四〉、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一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五〉、评选“今日科技小明星”。

  〈六〉、活动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愉快地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丰富了课余生活,扩展了科学知识。这次活动过后,同学们可以精选内容,再配上喜欢的图画,出一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板报或手抄报。

设计方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是就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但是我发现每天小朋友们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情而时而开心快乐,时而懊恼生气. 结合本课,引导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一讲曾经遇到过的伤心的、害怕的、生气的、高兴的事情,与幼儿讨论伤心、生气的害处、让幼儿知道快乐、高兴的好处,从而做一个开心娃娃。

  活动目标

  1、能分辨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2、理解人物不同的情绪,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依据自身理解事件、心情与表情之间关系的经验,辨认、判断别人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分辨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难点: 依据自身理解事件、心情与表情之间关系的经验,辨认、判断别人的情绪。

  活动准备

  电子课件: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表情及故事情节的动画

  物质准备:空白头像及各种表情的五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相应的表情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面部表情。一天,小刚和小华在楼下踢球,俩个人互相追逐、抢球,玩的非常高兴(出示高兴的表情)。忽然,小华用力一踢,球踢偏了,踢到了玻璃窗上,只听“哗啦”一声,玻璃碎了。紧接着,从楼里冲出来一位叔叔,他怒气冲冲地问:“是谁把我的玻璃打碎了?”(出示生气的表情)小华和小刚十分害怕(出示害怕的表情),都连忙说:“不是我,不是我。”这时,小华的妈妈走了过来,轻声说: “做错了事要勇敢的承认,就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小华听了难过的低下了头(出示伤心的表情),说:“玻璃是我打碎的,对不起!”叔叔听了,表示理解和原谅,并且说:“下次踢球注意点!”

  二、 基本环节:

  1、学习看表情图,识别、理解人的情绪。

  教师用课件出示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等四种表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判断:哪幅图说明小刚和小华很高兴?哪幅图表达的是生气的情绪?哪幅图是害怕的表情?哪幅图是伤心的表情?归纳幼儿的答案,教师引导幼儿重复表示心情的词,同时将相应的文字(高兴、生气、害怕 、伤心)贴在表情图旁,以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情绪,感受文字的意义。 进一步讨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使幼儿知道通过看人的眉毛、眼睛、嘴等的状态和变化来判断人的情绪。鼓励幼儿做出这几种表情,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奖励。

  帮助幼儿归纳: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高兴的、生气的、害怕的、伤心的事情,在这些时候,脸上的表情就会表现出来,我们通过别人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2、解决问题,做“开心娃娃”。

  请幼儿看课件上的各种表情图,说说太阳宝宝们是什么表情。教师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一讲曾经遇到过的高兴、伤心或生气、害怕的事情。与幼儿共同讨论伤心、生气的害处,使幼儿知道快乐、高兴能让人心情愉快,吃的香,睡得稳,有益于身体健康。

  三、结束环节:

  课件展示各种人物表情,请幼儿猜出表情所代表的的心情,并鼓励幼儿根据

  情绪配音。

  四、延伸环节:

  1、分发给幼儿空白头像和剪好的各种表情的五官图纸,让幼儿粘贴出各种表

  情,并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2、播放《幸福拍手歌》,请幼儿随老师一起律动。

  活动反思:本节课中幼儿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准确的做出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等情绪,个别幼儿还能够维妙维肖的给表情配音。但在“解决问题,做开心娃娃”这一环节时用时稍长,导致后面粘贴各种表情图时几名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没能完成任务!

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你留心过春联的内容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效果。

  ⑴指名读生字。

  开火车读。

  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齐读。

  ⑵指名读二类生字。

  开火车读。

  齐读。

  ⑶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祥和;

  描绘;

  欣欣向荣;

  歌颂

  辞旧岁;

  技巧;

  奥妙;

  开卷有益

  齐读。

  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的?(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相机描红练习)

  ⑷从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读出生字词所在的句子。

  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

  3、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

  5、理清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内容;

  特点;

  作用

  三、作业:

  1、描红。

  2、课后练习3

   一、欣赏春联。

  1、同学们,置身于今天的教室,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

  2、自读(请你读一读,欣赏一下这些春联)。

  3、挑选出一副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春联

  1、出示春联(老师也带了五副春联,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你读出了哪副春联的意思?能否用你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说。

  4、这五副春联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5、拓展:周围的春联哪些与这五副春联同类?哪些春联与这五副不同类,是写其它方面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春联?

  6、春联的内容真丰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7、复习对子。

  提起对仗,老师想起以前我们曾做过关于对仗的练习题,是什么题目呢?你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8、找对子。

  春联中也藏着不少对子,你能从前面的这五副春联中找到吗?指名说。

  四周的春联中也有,你发现了吗?

  9、指导朗读。

  过渡:对得如此工整的春联,我们该怎样读?书上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你找出来。

  ①自由练读。

  读前面的五副春联,希望你能读出“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感觉。

  ②指名读。选你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副读。

  ③指名评议

  三、背诵春联。

  过渡: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些名联,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你想不想背呢?

  1、自由练背黑板上的五副春联。

  指名背。

  2、拓展。

  (我们教室四周的春联都是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也很美,你想不想背呢?)

  自由练背。

  3、南背对抗赛。

  (南边两大组为一组,北边两大组为一组,南边有人说出上联,北边必须有人接出下联,再反过来进行)

  ①要求所说春联必须是教室里张贴的。

  ②接出下联就加1分。

  四、赠送春联。

  新年就要到了,同学们都想给自己的朋友送一些礼物。其实,春联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既能使他们体会到欢乐、祥和的气氛,又能使他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课后,请你将这最宝贵的新年礼物送给他吧。

  今天,老师还带了一副春联,请一位同学代表全班赠送给客人老师(赠春联),让我们一起祝客人老师新年快乐(鼓掌)!

设计方案 篇9

  教材简析

  《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对Word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基础之上,以及在教授了“获取、处理多媒体素材”的前提下讲授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的方法,故操作性强。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侧重于学生对PowerPoint软件的认识,重点让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认识多媒体作品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学情分析

  PowerPoint 20xx是一个简单、易学易用的办公软件。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在学习该软件时已具备Word的基础,学习PowerPoint没有太大的难度,Word和PowerPoint应用程序,窗口界面大同小异,操作方法是相通的,这使得有些老师觉得没什么好讲的,课上得索然寡味,我认为在Word的基础上学习PowerPoint主要的是让学生将操作思路、方法迁移,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去发现,去体会。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软件应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的情感流淌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学习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出任组长。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取代粉笔“沙沙”声的,是宽大的屏幕、丰富多彩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动感的电影……多媒体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多媒体作品种类也很多,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师使用它帮助教学,学生使用它帮助学习,企业使用它介绍产品。可以说PowerPoint是我们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最常使用工具之一。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

  二、认识多媒体制作工具

  师:和我们学过的Word软件一样,PowerPoint拥有典型的Windows应用程序的窗口,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个PowerPoint的窗口,可以自由切换,操作非常方便。

  投影广播:PowerPoint界面和Word界面。

  师:PowerPoint的窗口界面与Word窗口很相似。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两个软件的界面,找出其中不同之处。

  生:……

  师:对,刚才同学们找出它们许多不同点。PowerPoint跟Word最大不同点在于,在PowerPoint中,文字必须在文本框中输入。虽然PowerPoint跟Word有这么多不同点,但是PowerPoint与Word大部分却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体验一下PowerPoint的神奇功能。

  三、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师:利用PowerPoint做出来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扩展名为“Ppt”的文件。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建立一张简单的幻灯片:

  步骤1:启动PowerPoint 20xx软件。

  步骤2:先选择“空演示文稿”,再单击“确定”。

  步骤3:在打开的“新幻灯片”选择默认版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在文本框中输入“走进藏羚羊”。

  步骤5:用名称“走进藏羚羊”保存文件。

  步骤6:按键盘“F5”或播放按钮播放,观看播放效果。

  四、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也许会发现制作多媒体作品也不是一件难事,跟以前学过的制作电子文档也没有什么区别。事情可并不像看到的这么简单。我们先来看看《走近藏羚羊》这个作品吧。

  投影展示《走近藏羚羊》。

  师:这个作品围绕藏羚羊这个主题,设计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六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的主题和所用媒体素材各不相同。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走近藏羚羊:

版面




内容选择




表现方式




首页




以相关的背景音乐衬托主题




动态标题+背景图+音乐




藏羚羊档案




简介藏羚羊的基本情况




文字加图片




高原精灵




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展示藏羚羊的生活




视频




生存现状




用图片来真实再现藏羚羊生存现状




文字加图片




拯救行动




人们对藏羚羊采取的实际保护举措




文字加图片




行动起来




向大家发出“保护藏羚羊”的号召




文字




  师:其实,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就像拍一个小型电影一样,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构思。要想清楚表达什么主题,如何分解主题,选用怎样的素材最合适。

  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根据投影上《走近藏羚羊》设计图表,4人为一小组,探索PowerPoint功能并插入第二张幻灯片“藏羚羊档案”及其余幻灯片。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加以指导。

  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过程。

  1.使用菜单“插入”→“新幻灯片”,插入第二张幻灯片“藏羚羊档案”。

  2.使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余幻灯片。

  3.保存并播放幻灯片。

  五、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三个知识点:

  1.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3.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侧重于对PowerPoint软件的认识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过程。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笔者在运用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的基础上,强调了一个比较学习法。主要是让学生将已经掌握好的Word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学习中。

  整体上,本课教学设计到位,内容环环相扣,流畅自如,遵循了“兴趣——任务——协作——实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学习整体上都能掌握好本课内容。不足之处在于,情景创设部分不够具体,而且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能在学习之后就把PowerPoint作品与多媒体作品等同起来。在“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部分,学生探索完毕之后,应该给予另外的比较实际的例子或作品让学生分析和设计。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9篇】相关文章: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7篇05-05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5篇05-04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10篇05-04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9篇05-01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5篇04-30

【精选】设计方案集锦6篇04-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10篇0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01-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01-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