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联想散文

2022-08-17 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月半联想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半联想散文 篇1

  所谓七月半,也就是七月十四或十五那两天之称。自古流传至今。又有“中元大会之期”之说。传说:各家亡故的祖人在七月初一就已回家探亲,一直延续到十四、十五。他们回家之后,在家乡可以游山玩水,了解家乡多少年的变化发展;他们可以托梦或者显灵,关照家族里的子孙后裔;他们等待着后世子孙给他们包袱封礼,发盘缠路费;十四或十五下午午时之后,他们必须离家早点坐船去参加中元大会。

  所以历史流传这一习俗后,每年从七月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印钱纸、包袱子、呈供果,放于各家中堂案桌上供着,等待回归探亲的祖人核实查收。具体发放钱纸、包袱子的数量多少由子孙们各人意愿自行掌握。据说阴间也有银行、汇兑机构,大额纸币那里也可开户、转帐、汇兑、支取等等。到了七月十四或十五下午午时之后,后世子孙们都要将包袱、供献、香烛、鞭炮拿到后山脚下,先铺好谷草,然后将包袱按祖人长幼顺序铺好,供献放于前面,再燃香拜奠,点火烧袱子。那一阵阵青烟飘去,人们都说祖人已领金钱而去了!数额巨大的还请了力夫、车夫护送到站,而且也要给力夫、车夫封礼,发路费、力资等等。当然有些亲戚朋友亡故了的,也可以包袱子,注明关糸,单独在旁边烧袱寄送而去!

  也正是我写作的灵感---《七月半有感!》吧!:

  中元之期至,魂牵梦绕长!

  子女寄哀思,追悼祖宗亡!

  焚香呈供果,双足跪地忙!

  金钱被袱包,多烧也无妨!

  在天之灵验,保佑儿孙强!

  四季皆平安,户纳百千祥!

  到了晚上,会看到许多小孩边烧钱纸边唱歌谣:“月半夜,烧野钱,大鬼小鬼来收钱!”这是针对那些阴间没有依靠、没有管理的孤魂野鬼而言的,他们也可怜,也要钱用呀!

  今年七月半又至,人们继续筹备着:印钱纸、包袱子、呈供果于大厅中堂案桌上,等待孝敬回家的祖人;到了十四或十五那天,人们都忙碌着将那些包袱连同谷草一起烧了!

  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与敬祖尊祖的档次也提升了,花点钱财也无所谓!有的买大额冥币包装分发焚烧;有的买真实烟草烧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有的说过去祖人住的是老式土砖屋、茅棚子,现在是高楼大厦、别墅,所以就七月半这个机会烧灵屋给祖人;有的烧字牌、纸麻将给原来喜欢玩乐的祖人;有的烧纸车、纸船,甚至纸飞机给祖人,希望他们去旅游,休闲;有的烧纸手机、电脑!

  现在连晚上小孩烧玩的钱币和歌词也升级改版了:原来是打印的几串铜钱,现在都是大额冥币,反正多丢多烧点给那些孤魂野鬼也无所谓!他们边烧边丢边唱:“月半夜,烧野钱,大鬼小鬼来收钱;自从今晚领钱去,庇佑一方永太平!”

  说到这里,我还是将古人的传说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老人传说一例:地方有个王姓的老人叫王寿,他80岁时,儿孙满堂,福禄双全。那年七月初十那天,他突然倒地死了过去,儿孙们慌着一团,给他穿寿衣、烧钱纸......左邻右舍的人、亲戚朋友都赶来拜奠他!等待几天就是七月半了,人们传说着,说他修到了,可以直接赶去参加中元大会,不受阴间任何痛苦和刑罚!奇怪的是就在笫五天早晨辰时准备将他入棺时,他突然叹了一口气,活了过来。他醒后,神奇地说出了那五天他到阴间地府的来龙去脉:他回忆那天突然有两个牛头、马面般的差役将他锁去,经过了奈何桥,喝过孟婆汤,去过阴山,看到了冥府地狱的种种刑罚器具......第五天早晨只见判官在冥君阎王那里拿着一纸公文,急匆匆的跑到王寿面前宣布:王寿,由于你在阳间行善积德,救过几人性命,功德无量,根据生死薄的晋升晋级表现记录和冥君阎王的审核,我们给你加了十年阳寿,你还是返回阳间去吧!你还是继续告诫你的子孙们多多行善吧!......刚刚宣布完毕,王寿醒了,全身衣服湿透了,这才回到那天辰时的`一幕!据说王寿真的是十年之后---九十岁那年寿终正寝的。

  老人传说二例:我们地方有个叫李小三的年轻人,平时身强力壮,从来没有患病。也是七月半那天晚上,小孩子们烧丢钱纸,边唱着歌谣,谁知有个小孩无知,随便把歌词改了:月半夜,烧野钱,李小三来收钱!其他的小孩也跟着唱。这样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大家都跟着唱,而且钱纸越烧越多!哈哈!不得了,只听说那李小三突然起病,寒颤发热不止,呼爹喊娘,说自己累死了,背上背的包袱太重了,受不了!可怜李小三折腾一夜,全身汗湿,眼窝深陷,呼吸微弱,庵庵一息之境!怎么办?据说李小三父母找医生诊治,医生无从下手,说是从来罕见的怪病!无奈之下,又去找本地道师询问究竟,道师好灵:你的小孩李小三是由于那些阴间钱纸收得太多了,导致的!只有我去做改,安其心神,挽回魂魄!......好险!李小三这才好转过来!

  老人传说三例:有个叫陈春的人,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说是看到他死去三年的母亲回来了,梦里说:春儿,娘住的房子有个大漏子,天下大雨时,娘睡的房间都漏湿了,不能休息!你有办法吗?!于是陈春把母亲托梦的事说与父亲听,父亲回忆后,说出了真相:有这么回事,前年烧灵屋给你的母亲时,帮忙的人不小心用竹杆子把纸屋房顶压破了一个大洞,当时没有想到这么灵验呀!只有在今年七月半烧袱子时再烧一栋新式楼房给她吧......据说陈春后来说梦里母亲收到了新屋!

  每年七月半,人们印钱纸、包袱子,买肉打酒,家家忙碌着!多数年都下雨,人们抢在下雨前烧袱子,害怕雨淋湿了,祖人收不到钱,误了赴会的期限呢!

  总之,自古流传至今的习俗,千百年来,人们模仿着、遵守着,每年都要开展这么一次大型活动。虽说那些传说没有人去考究它的真实性和灵验性,但是既然是民间习俗、风土人情,也就让它传承下去吧!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敬祖尊老、扶贫助弱的优良传统美德呀!

  七月半联想散文 篇2

  七月半“接老客”大概是我们湖南衡阳地区独有的一种乡俗,每年从农历七月初七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这一段时间,在本姓本族范围内,每家轮流祭拜一天,说是接死去的先祖回家过年。

  “接老客”是一件极为庄重的事,故此,便免不了有许多规矩。“接老客”那天,家里人不许大声吵闹,不许乱说乱骂,说是不能打搅先祖们。有老者认为,由此可看出你一家人的孝心怎样。

  小时候,我不懂这回事,便问母亲:“姆妈,这客是从哪里来的呀,我去接好吗?”母亲一听我问,便觉好笑,嗔道:“蠢崽,不是这个意思,接老客是指接你那些已经死去了的公祖回家过年。”死去的人还能回来?我便觉怀疑,想是母亲在骗我。于是,便躲到门后去窥视,可就是不见一个老客进屋,倒是不时来了一两个活客。

  七月半,在湘南地带,正是苹果、梨、枣子上市的旺季,这些鲜水果,便是上等的供品。就是最穷的人家,也会凑钱称上一两斤,表示孝道。除了这些供品外,还有香、纸钱和冥衣了。这些东西一般由母亲负责。我们只管写冥衣包、烧纸、放鞭炮。

  按祖上传下的规矩,“接老客”一般在先天晚上就开场。先收拾好屋子,摆出供桌,点上蜡烛,摆上供果、供茶。茶是每方沏三杯,摆作三方,留出下方摆蜡烛和香炉。烧冥钱时,先在门口烧一叠,说是给门神“放脚钱”,这样才能接老客进屋。以上只是小祭,第二天才是正祭,要供茶、供酒、供三牲。供时不准乱动桌子,酒要添三回,饭也要添三回。最后由家人宣读衣礼钱币包。意思是告诉公祖各人所得的礼物,各领其是,以免混淆。

  衣礼钱币包写法极其讲究,公祖牌位写在正中间,右边写衣礼冥钱数,左边写烧衣人家的姓氏及子孙等名。背面订封,写上“中原谨封”四字,读法亦按写的步骤。小时,我们兄弟几个都读过好多回,父亲就坐在一旁听。初读时,觉得拘谨,不敢大声,父亲便要我们将声音放大些。不知怎的,一读到“中原谨封”四字,我们便会发笑。每个包如此,实在有点象表演。越是如此越想笑。此时,父亲便会在后面悄悄给我们每个脑壳一下,道:“不规矩些啰!”

  我家接老客定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三日,父亲在外工作,每年都要赶回来办这祭事,总要带回一大兜苹果、梨、红枣。那时我在家最小,嘴又谗,便早早盼这一天到来。接老客后,我便可以吃供果。听老人讲,吃了供果会胆子大,身体强壮,永不生病。我很以为真,每每总要多吃几颗。

  今年又逢此祭日,我早早从厂里赶回家,过这祭事。自从父亲去世后,我便顶职进了厂,转眼又已两年。那天回家,母亲早已办好供品单盼我回来。已经中午时分了,大哥杀鸡,我炒菜,母亲摆供品,二哥点烛点香、烧纸钱,并宣读衣礼钱币包。父亲的遗像就挂在神位的旁侧,头发梳的很整洁,两鬓已略为有点斑白了。父亲很高大,如今他一个人冷冷地站在那里。他好象在笑,笑里透着慈祥,透着自豪。可是。此时在我想来我却觉得他老人家在哭。是的,他怎能不哭呢?

  父亲去的早,也去的突然。那年,他才四十八岁,四十八岁啊!

  以前是父亲接爷爷,这会便轮到我们接父亲了,读着烧衣薄上那个凄凉的牌位,我们的心就酸酸的,就要掉泪。为了不使母亲太伤心,我们便强忍着不哭出声来,用一种心碎的声音,一遍遍地念着父亲的牌位。小时觉得是件好玩的事,如今才懂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种祭事,原来是一件多么沉重而庄严的事。逝去的,永远都去了,活着的,除了伤心,便只有哀思,无尽地哀思了。望着那忽闪的烛光,望着那轻烟缭绕的香火,望着父亲那张凝固了的笑脸,我的心好沉好沉。望着,望着,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我哭了,姐哭了,大哥二哥都哭了。母亲默默地坐在一旁,早已是泪流满面。声音颤颤的,她不时喊我们添酒,也不知添了多少回。父亲生前是最爱喝酒的,度过了苦短的一生,这辈子最也看不到父亲微笑着坐在桌边,可是如今他还真的能喝到这清香的米烧酒么?还能一边给我们讲着往事,一边惬意地喝着母亲给他蒸制的米酒么?记得我七八岁时,父亲就教我喝酒,他笑着说:“现在让你喝酒,等我老了,希望你能蒸酒给我喝!”是的,父亲,我要蒸酒给您喝,蒸好多好多酒给您喝。可是您要回来呀!今天是您和公祖们一起回来过节的日子,我们为您准备了好多酒,您老就慢慢喝吧!您能闻见这酒香么?父亲啊!您知道吗?今天我是多么想陪您老多喝几杯呀!可您怎么就忍心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一个人去寻找公祖们去了呢?您那里也有酒喝么?要是没酒了,您老就回来托个梦给我们,我们会给您送酒来的`。您就尽兴喝,您一个人,可别太苦了自己,您这一辈子已经够苦的了。

  父亲去了,永远地去了,以后每年只能在这一天来回家看看。“七月半”,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日子,这是一段世代相传的辛酸日子。也不知是哪一位公祖开创了这个祭日,一代传一代,传的如此虔诚,传得如此神圣,传得如此酸酸楚楚,牵人心肠,“七月半”这引人伤感的日子,这引人哀思的岁月,象一曲无词的歌,在我们沉重的乡事里默默流传着,没有故事,只有一种无尽的思念,一种沉重的记忆。

  酒已添满了酒杯,饭也换了三回。今年这祭日过得很慢很沉,以致于我们都已经忘了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母亲的眼泪还未流干,她不时抬眼望着墙上的父亲,仿佛在说:“请您回来吧!这苹果熟了,枣子熟了,我昨天买的,您就多吃几颗吧!您来看看您的儿子们,他们都已长大成人,老二还上了大学,您的小孙女已知道叫爷爷了,您就多保佑保佑他们啊!”

  母亲脸上挂着一行长长的泪水,晶莹晶莹的,我不忍再看。

  但愿父亲此时真的能够回来!

  七月半联想散文 篇3

  七月的万里夜空,星月辉映,群星之中有不少闪闪烁烁的流动明星,在幽蓝的天空放射光芒。它们时而有火花耀眼,时而有响声盈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逐渐升上高空,最后融人茫茫星海,引人遐思。

  那不是飞进大气层燃烧着划过长空的流星,也不是按既定轨道匀速运行的人造卫星,而是人间放送星空消灾祈福的天灯。

  放天灯是海南人过“七月半”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天灯的制作,先用竹篾扎成圆环,用铁丝固定,再在圆环对称点之间拉铁丝,三四根铁丝交汇点正好在圆环中间。这里要捆绑浸而晒,晒而又浸过几道的油纸饼。然后,根据铁环的大小,用薄纸糊成尖顶,像谷仓一样圆的天灯。天灯小的用三四张大纸,大的用五六十甚至一百多张大纸做成。纸上画着神鬼像,或者写上祈福的语句。

  放天灯时,先在铁环上对称挂好鞭炮、礼花和点燃炮竹礼花的生熟香,保证平衡。再烧起稻草,让浓烟鼓起纸仓。众人要扶好铁环、纸仓,等到天灯将要起飞时,指挥者一声令下,各个负责人同时点燃生熟香火和油饼。大家高呼“一、二、三、松手”。这时,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欢呼声此起彼伏,天灯冉冉升空,乘风而去。大大小小的天灯布满天空,越升越高,人们抬头仰望,分不清那是星星,那是天灯了。有时还能看到连环灯。那是做几个大小不等的天灯,用线连起来,成为一串连环灯。不过,技术要求高,大小要合理,要保持平衡,又要准时点火,依次放行,不易把握。

  海南岛东边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市县都有放天灯的活动,叫做送鬼神出村。因此,千万不要让天灯掉到房屋顶上。万一掉到了,也要静悄悄地恭恭敬敬地放走。除此之外,初十至十五中的一天要祭自家祖宗。十五晚上在房前屋后环屋烧香,不让野鬼进屋,还要摆设水果、点香烛和烧纸钱给野鬼,这叫“施孤”。海口市老居民区也有此习俗。

  琼海一带的人初一要吃鸡屎藤粿子。鸡屎藤叶和浸泡过的'大米放在石臼中捣成粉,用水和匀,捏成莲子一般大小的粿子,放在滚水中煮熟,捞出盛碗,加入椰子奶或红糖,便成为一种诱人的爽口小食。鸡屎藤有清热、解毒、去湿、补血的功能,炎热的七月最适合吃用。十五要吃红薯粉做的“粿夹”。红薯刨片晒干捣粹和少许大米磨成粉,加水揉成一大团。然后扒出一小块,铺在“南霞叶”上按平,中间放入咸椰子丝,将叶子两边合成长夹,捏紧,不使松口,再放在锅里蒸熟,便可吃了。边剥叶子边吃,这叫剥鬼皮。

  海南人把“七月半”称为鬼节,所以这么诚心地敬鬼神。其实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与正月十五上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一样受人们重视。有人考证中元节源自印度教徒悼念祖先的盂兰盆节,梁代萧衍帝时传人我国,可谓源远流长。

  七月半联想散文 篇4

  又到了七月半,烧纸钱的日子,时间真快!按我们这的乡习来说,一旦有谁家亲人去世,家属连续三年都要给远去的人,在七月半的时候烧纸钱,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要连续七七四十九天给远去的人端饭。听说隔壁市的习俗是,远去的人远去的那天开始,以上的步骤,他们只需一年,一年过后,他们就把灵牌都烧了,再也不用惦记着这档事了。

  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没有哪个更好,只是习俗不同而已。就我个人愚见,我觉得要办三年酒席的动作,如果可以省就好了,毕竟这些都已经是一些缥缈的东西了,实际点的,是在远去的人生前对他们好一点。三年的时光,估计早已经从痛心的难过中走出来了,三年的时光,恐怕托梦的机会都不常有了,实际点的,是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抽时间来拜拜。

  有些人,对于“远去”这件事想的很开。现在很多人活着也是本着“人生苦短,及时玩乐”的信念在活着,洒脱一生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别忘了有时候对自己要求高点,争气点。

  说了“红白喜事”中的“白事”,再来说下“喜事”。如今结婚,怎两字“简单”了得?现在大把的年轻人结婚,在饭店里摆几桌酒席,然后收各自亲朋好友的红包,这结婚的仪式就这样结束了,不得不说,他们很“从简”,但这简,纯粹就是为省事而已,一点热闹气氛都没了。

  经常听年长的人抱怨,现在结婚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好比那不浓的人情味。以前结婚有很多繁文缛节,很是热闹,现在简单的就跟平时小聚一样,没了那种结婚仪式感的.神圣感。

  正常的话,顺利的话,一个人结婚也就只有一次机会,倒觉得需要热闹一些,这个时候的低调,似乎没多少必要。相对于“远去”,希望一个时间上更短一些,一个仪式感上更强烈一些。能笑的时候一定要笑的大声,不然时间易腐朽,成长后的人们,都变的好像处事不惊一样,从容不迫一样,很少笑,也很少哭。

  七月半联想散文 篇5

  在乡下,农历七月半之前是较为闲散的时光。这时候,大田里的杂草已经除尽,该是撂下锄头歇息的时候了,除去偶尔摘个南瓜采点儿蔬菜,光景也就显得百无聊赖。

  村有好事者,就张罗着请一个民间曲艺班子来说书。在午后的大树荫里,置一桌、一椅。鼓声咚咚,弦乐悠扬。说书人长袍加身,手持月牙板,端端立定。开场白曰:“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鸡也不叫了,狗也不咬了。老少爷们稳坐两旁,弦子定准钢板带路。听我这破喉咙烂嗓子南腔北调前三皇后五帝慢慢地道来一回”粗哑的嗓音,徐徐扯出一段段故事来。

  乡人或坐,或倚,或躺,侧耳瞠目,神情专注,跟随起起伏伏的情节,时而抚掌大笑,时而顿足唏嘘。小孩们屁股坐不住,听不惯冗长的说唱,顶多听个幽默的书帽如《王婆骂鸡》《炸糖糕》等,就像泥鳅一样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疯玩了。

  苍郁的田野,才是孩子们的乐园。仰躺在草地上,看那高远的蓝天,白云千载,空谷悠悠。身边呢,那些长腿大腹的蝈蝈,抓着最后的时光,唧唧唧地聒噪着,或清脆,或低沉,音色不一,风格各异。于是起身,蹑手蹑脚循声寻去。机警的家伙,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噤声,但终究敌不过人的耐性,复又得意地吟唱起来。蝈蝈一旦进入孩子们的视野,就被一个饿虎扑食捂在掌心,插翅难逃了。这些身上藏着乐器的家伙,被关进高粱秆做的`房子里,终日为我们“鼓瑟击缶”,伴我们度过那些寂寥的时光。

  七月七,水牛飞。水牛,学名叫天牛,是一种长着翅膀的昆虫。七月的一场透雨过后,水牛会从地洞里倾巢而出,爬满田间地埂。这时节,小孩子赤着脚丫子,光着膀子,在雨后的泥泞中,杀向田野。在荒径蔓草之间,可见一个个洞口,那些披着斗篷、挥舞着两只大钳的“黑将军”,正在泥淖里打滑,嗟叹英雄气短。小孩子用镊子轻轻一夹,就把它们收入玻璃瓶中。

  逮来的天牛,用细铁丝串了放在火中烤炙,肉香逸出,逗得人馋涎欲滴。剥去外壳,嚼而食之,回味无穷。

  捉过了水牛,风就一天凉似一天。地里的芝麻、绿豆、赤豆招摇着,玉米饱满了,棉花洁白得和云朵合二为一。一派丰收的田园景象,汹汹蔓延开来。

  七月半联想散文 篇6

  立秋那天未雨,秋没破,几天来一直艳阳高照,当下正是秋高气爽。但夜雨的痕迹还看得出,路上的水塘里的积水透着天光,石榴裙红,木枣色苍,深呼吸一口天宝精华,五脏六腑洗滌一新。

  处暑才几天,转眼又到农历七月半了,按照传统习俗,今天最重要的事是超度先父母及祖先的亡灵。父母去世的十来年中,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冬至和除夕四个节日总要追荐先父母的亡灵,烧点纸钱。今天照例。七月半也叫中元节,民间称之为“鬼节”。祭奠先祖,虽然没有清明节的氛围,但是烧纸钱还是免不了的,已经形成风俗。古文化中也有记载。王建《宫词》:“看着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说的是七月半自己用黄丝线绣祖先画像祭祀的事,看出来古人非常重视七月半的祭奠活动。七月半祭奠祖先,应该是宗教文化的余音。道教和佛教在这天举行法事,为鬼魂超度,解脱一切痛苦。这些活动渐渐影响到民间,便成了追奠死者祭祀祖先的节日了,这也是中外文化渗透的结果。

  佛教称中元节为“盂兰节”或者叫做“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文,意思是“解民倒悬”。所以,寺庙这天举行求佛超度亡魂的活动,一般做水陆道场,诵经法会放河灯等宗教仪式。在北方,放河灯是这个节日里最富有色彩的一项仪式。死了的冤魂怨鬼缠绵在地狱里,想托生却找不到路,中元节这天可以看着河灯寻路投胎了。本地风俗比较单一,民间基本上是烧纸和冥物,放河灯的很少。除夕、清明、冬至日,我会到先父母的.墓地上去,只有今天,七月半,只在家门前的围墙跟下祭奠。每次烧纸时,很是虔诚。先用百元纸币打印黄草纸,以示币值,然后在围墙跟下避风处画一圈子,以防孤魂野鬼来抢夺纸钱。划圈子的仪式大概是孙大圣的做法,金箍棒画一圈子,师傅唐僧就平安无事了。可是唐僧常常经不住诱惑,走出圈子,于是屡屡遇难。我在画圈时,故意留有缺口。先父母一生与人为善,黄泉路上也绝不会斤斤计较,还会继续行善,救济那些流浪的孤魂野鬼,让其在鬼节里享受一下来自人间的血食的。祭奠的时间也有讲究,民谚说:早上清明晚上冬,七月半不过小傍中。天色将午,赶快去画圈烧纸,以慰先父母及祖先们的期盼。

  • 相关推荐

【七月半联想散文】相关文章:

优秀散文:蒲公英的联想01-31

七月半的由来01-27

七月半鬼节的烧纸禁忌08-09

七月半的民间禁忌大全08-10

七月半鬼节的民间禁忌01-27

七月半鬼节的禁忌有哪些01-27

七月半中元节的习俗01-26

中元节七月半的由来01-27

七月半是什么时候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