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儒雅,一身的书生之气,笑起来很阳光,说话有板有眼有理有据。稍加打量,会发现他比实际年龄小十岁左右,四十多岁的人了,看上去却是一副白面书生的抒情韵致,“是心态好吗?”我忍不住好奇地发问,他说心态好当然是一个方面,他接下来的解读却令我吃惊不小——他研究的课题是生产放射治疗设备电子加速器,人工产生射线以治疗肿瘤,长期接触微量射线会影响人体产生免疫力,间接起到对生命的“保鲜”作用。
我摇头,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一个念头瞬间在脑海闪过:世界是多么奥妙呀。
一向自诩“好学”的我,深知其中的深奥,非一两句话可以速成,哪怕只是一点儿皮毛。在当今信息全民共享、高速发展、急功近利的快餐时代,高尖端科技在世界各国仍然是一个难以攀登的天梯,它让滥竽充数的学术混子们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而他的半生研究成果,是医用加速器的研发,在医疗设备学术界,堪称顶级高端。
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一位科技界人士,对我而言堪称稀有——生活中我交往的范围大多局限在文化圈,这个圈子里的人以性情放达著称,在世人眼里缺乏理性,不怎么讲究逻辑;而我对于他呢,亦大抵如此。
奇怪的是我们有眼缘,在短短的瞬间达成认可,愿意把各自的心里话一吐为快。
也许是年纪接近,都在六十年代中期出生,我比他虚长两三岁;也许是因为处世观念相通,让我们的交谈从上午十点半延续到近下午六点,内容从开始的略显拘谨到后来的无序漫谈,互信就这样在交流中建立链接,谈出来的话才不会掺杂刻意的渲染客套,剥离杂质,事物方会浮出水面,朝真相接近。关于价值、关于成长、关于奋斗、关于觉悟、关于人生境界、关于工作与生活……甚至关于审美和对当今诸多现象的吐槽,他与我的观点相通,这让我对一个世人眼中的科技工作者刮目相看。
通过漫长的交谈,我对他所从事的开发项目加速器有了一个粗略大致的轮廓: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的一种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电磁装置,该装置使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加速到更高能量,依据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加速电场形态的不同,粒子加速过程所遵循的轨道不同被分为各种类型加速器。目前国际上,在放射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而这正是他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生产研发方向。
经年形成的概念显示:沾上科技的词汇便意味着古板严肃,意味着“两弹一星”与功勋卓著的一长串共和国精英人物名单,甚至意味着陈景润和哥达巴赫猜想,总之是四个字可以概括全貌:工匠精神。
这是由科学技术的性质所决定,来不得半点马虎,缜密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计算。
在当今的文艺范儿们眼里,它一点也不好玩儿。
2
他是那种把书读活了的人,他自己本能地拒绝吊书袋和被世俗功利污染与同质化。与他交谈,会发觉他有一种超强的逻辑综合能力。
“你来的目的是什么?”
“你已经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
“你希望别人通过这篇文章获得什么帮助?”
我有些惊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事情的本质找到答案,仿佛大脑是一台精密计算机,迅速把复杂的因素综合归纳,清晰呈现。
在他带领的研发团队,人们这样评价他:天大的难题到了他手里都变得简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攻克的难题可谓家常便饭,若是哪一日没有遇到任何问题才是非正常态。每遇难题,机器停止运转,队员们围在一堆数据面前一筹莫展,气氛进入白热化的紧张。有一次,适逢他外出开会,研发团队又遭遇“卡壳”,午餐时间到了,铃声响过,但没有人一个想到要去吃饭,食堂服务人员只好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这时候他赶来了,吩咐队员们马上吃饭,而后他简单地喝了一碗西红柿蛋花汤,便立即投入工作,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源,只需几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队员们顿悟:“他说几句话我们就明白了!”
具备如此本领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厚重的基础知识来夯底才能奏效,这意味着要牺牲许多世俗层面的短期利益与风花雪月的眼前享受,而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以博览群书或曰刻苦钻研。他说干加速器的人最后就是四个字:无怨,无奈。无怨是因为加速器太有趣了,一直会有成就感激励着你;无奈是因为加速器太复杂了,需要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做好,现在中国其它机会太多了,愿意深度投入的人不多了。
队员们打心眼儿里服气,佩服这个与自己年龄相近的李总,把他当作团队的主心骨和事业偶像,其实呢,他很好接近,从不摆谱端架子。即便在如此重大的科研课题研发中,也不喜欢发号施令,他工作运行的方式也有别于千篇一律的机关模式:每天把要做的工作列入计划,记在一块看板上,人人恪守时间表和控制点完成后由业务主管打勾验收。没有千叮万嘱,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实干家。
他说:“我是学物理的,找规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一直是我的行为方式。”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抓住要害,注重实效。这么多年下来,项目完成一个又一个,他所带领的团队中没有一个队员消极怠工,更没有一个队员拖了科研项目的后腿。谈到这一点让他得意,孩子似的笑了。
我还惊讶地发现,他拥有复印机式的记忆力,能够把十几年前的某个日期精准道出。当年,他从家乡古城开封考入清华大学,是不是凭借这一超强的记忆能力呢?
纵观古今中外,人们对天才的描述大致有三:一是超强的记忆力,二是准确的判断力,三是对未来局势的前瞻性把握。
在我看来,他当然不是天才人物,但他确乎具备一种超强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前瞻观望预测能力。
3
在食堂吃过简单的午餐,下午继续我们的话题。在二楼一个小接待室里,一杯日照绿经过了第四次冲泡,已经变得没有味道,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谈兴的浓俨。接待室外连接着写字间,办公环境整洁有序,鸦雀无声。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干净的办公环境,无论是园区还是车间,都给人一尘不染的良好印象。
他说,这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基本要求和特色。
从1999年至今,他从深圳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新华医疗已经整整十五年。一边读书一边实践,经受着时光与环境的历练,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独特经验。在这不长不短的十五年,一路走来,由一个工程师、企业厂长到一家著名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科技部专家。略显稚气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成熟练达的内心,举手投足,从内到外都散发一种让人舒服的清爽利落。
“说说成长吧。”
之所以如此提示,是想了解他走过的路,大凡一个行业的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本血泪混合的心路之书,然而这一次让我微微失望:如果从一个成功者的角度分析,无论如何他都算得上一帆风顺。履历简单像一页白纸,上面写满了抒情诗。
这个1968年出生的孩子,一睁眼便瞄见祖国到处一片阳光灿烂的红海洋。童年,在古城开封,一个因国家工程而聚集了天南海北经营的小区,顺风顺水地长大,黑黝黝的古城上空有一弯明月,照着一张少年人多愁善感的脸。中学毕业后,他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加速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深圳一家医疗器械企业担任技术员和工程师,其间结婚生子,事业小成。
在深圳九年历练,他感受到沿海开放城市的速度,时间就是金钱和创造,国家和企业都不允许有拖拉作风,让他养成了很强的时间观念,在他看来,时间就是市场和机遇,面对残酷的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而每做完一个新项目,当机器设备投入医院的演练场后,他作为工程师都认真负责地进行跟踪服务,和医生保持热线沟通,问题细化到医生在使用设备时臂弯与手腕的舒适度,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和感受,在机器进行升级改造时简化不必要的琐碎程序。
他让机器,散发出了人性的温度。
4
他说:“我不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不喜欢复制别人,更不喜欢复制自己。每遇到一项新项目,我都要先依据经验判断它是不是必须做,如果难度不大没多少意义便宁愿放弃;如果一个项目必须上马,那么我会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这上面,直到完成做好。”
这一点和文学创作极其相似,这让他注定终生选择挑战。当然,作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带头人,他更务实。刚到新华医疗时,公司没有加速器基础,“我要做一款傻瓜产品。”傻瓜产品不是产品傻,而是生产和操作要求低,其实设计要求更高。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失败了没有人负责买单,但一旦做成,却会有人一窝蜂似地复制你的成果,这样既节约了科研成本,又能让经营迅速见效。这其实道出了当下时代遍布投机的一大通病。
在采访中,他向我讲述了市场的严酷无情,比如他曾经花费一年多时间开发一个产品,结果设备生产出来面临的却是市场无序竞争激烈、用户不了解、对手不讲游戏规则,最后只好把机器打折卖掉,吃亏了,他说。对他而言,这是教训,更是经验,是打开市场大门的必经之路,之后该产品逐步得到市场认可,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达到80%。
初步成功后,他带领他的团队,勇敢地选择了更高科技项目产品的研发进攻。求得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他跑立项,下请战书,立下军令状。先后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开发了诸如XHA600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HA1400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快速调强与影像引导放疗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屡获成功,像国庆节夜空之上的礼花,仰头可见的绚丽与璀璨。像一张张闪亮的名片飞向广阔的世界,为企业赢得了国际荣誉,树立了形象,打出了品牌,也换回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多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几项新技术申报国家专利。
个人荣誉也接着纷至沓来,他先后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进步奖,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等称号。2013年,入选国家科技部“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评选工程,成为国家级科技专家。
他现在是国家医疗器械规划核心编制成员,科技部专家,为企业拿到过很多课题,也帮助山东省获得多项国家级项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然要为山东争利益。”
我知道,荣誉与成功对他从来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它们只是修炼灵魂的一部分组成,用他的话说就是:得到的刹那即成过往。
他又牢牢盯紧了下一个目标。
世界上有一种人天生属于帅才系列,这不只需要业务的精湛和五车学养,还需要遇事不慌,气定神闲的性格定力。而这些素质,他都具备且绰绰有余。在当代社会,沟通能力也是最重要的加分项,他淡定随和,十二分地低调。他不急不躁,平等待人待物,真诚为人,说到做到,极容易与上司或下属进行沟通,赢得信任。对一切都了然于胸,动用了心思,对世事也就有了稳操胜券的把握。
“我的成功其实挺容易复制,主要是要有好的方法。”确实,有了好的方法,目标容易明确,知识可以迅速积累,原则变得简单,实施很少重复,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带过的工程师现在都是新华医疗的主任工程师,都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5
生活层面,他追求平衡,认为平衡就是完美至境。这句话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老子的哲学观,上善若水和无为而治,以及道法自然和天长地久。对世间万物遵循天理法则心存敬意,对自然界张开维护怀抱。以爱心和沉静,用知行合一和身体力行,来释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挥发正能量。
静水流深,像草原上一朵炽热的葵花,不需要过多的张扬和表白,而只把头颅朝向太阳,哪怕暴风雨突如其来。而内心永远质朴谦逊,对大地深怀感恩。
虽然,在外人看来,他身上带有传统理工科知识分子的全部气息,远离着社交场的圆滑世故与灯红酒绿,而让内心安静素朴,守住灵魂深处那份永远纯净的田园。为人简单,说话做事直奔主题,即使成为企业领导,身上绝无半点官僚习气和做派。
偶尔的休闲,他开车带儿子游览周边的山水,朝拜两千年前古齐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他指着一个个长满荒草的墓冢对儿子说:那里埋葬着一代君王齐桓公,埋葬着一代名相管仲和晏婴,那里是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遗址……身临其境,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儿子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进而体会人生的长度与有限,懂得生命的意义、以及注定走向终点的悲哀与永恒。
而活着,则内心永远有爱,有方向。世界如此喧嚣,而他是多么宁静专注,持续隐忍地发力。
夜晚,伫立淄河岸边,他带着儿子仰望星空,硕大的苍穹在头顶旋转,密集的星星在眨眼、闪烁,像一千朵一万朵火柴在燃烧,又仿佛神灵在对他亲切呢喃……啊,水声拍岸,音乐响起……眼前的这一切,真的很美,犹如天籁。
【炽热葵花纪实散文】相关文章:
清明纪实散文10-27
葵花女王散文11-02
野外工作纪实散文10-23
管闲事的策略纪实散文11-03
那座见证我与妹妹炽热的爱之小桥情感散文01-04
以葵花为题的散文04-17
炽热的造句有哪些05-17
用炽热来造句03-24
惟有葵花向日倾的散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