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泥土的铁锨
和许多农用工具一样,铁锨是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与土地亲近和接触,与草木抚摸和撕裂,根据劳动的需要,逐渐摸索和探索,智慧的发明和创造。现在,没有人能说清第一把铁锨产生于何时,也没有人能说清这一把把普普通通,结实耐用,劳动者一年四季几乎不离手的铁锨究竟穿越了多少风雨岁月和时光,为人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和用途。
一把铁锨在田野里是一个劳动场面,无数把铁锨在田野里就是无数个劳动场面。由一只小小的方形或圆形的铁锨头和半截滚圆、细长的木把构成的铁锨,一次又一次插入肥沃的厚土中,与生长万物的土壤亲密接触,为无数劳动者带来快感和劳动的收获,为村庄、田野、土地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是铁锨最先深入泥土,最早知道泥土的温度和墒情。
有时候农人出门,总忘不了肩扛一把铁锨,走到哪里,便用到哪里:下雨天或遭遇下雨,铁锨可以当“拐杖”使用,不至于让人摔倒跌跤。天晴的时候用它或铲掉土路上的障碍,或填平被雨水冲刷的小路,或夯实田埂,或深翻几锨等待耕耘的田地,或拍碎土块,或把路上的牲畜粪拾起来,放到自家的地里……即使赶着牲畜或羊群去放牧,农人也要拿上一把铁锨,如果有牲畜、羊偷吃庄稼,或者走远了,此人便要铲上半锨土或几个土块,用力扬一下胳膊,撂过去,那牲畜或羊就会惊慌地跑到它们应该吃草的地方。
有时,农人会用铁锨铲断一些荆棘条或蒿草等柴火,然后捆起来,用铁锨把一挑,再慢悠悠的走回家……时常与泥土的气息,与青草的气息,与风雨阳光的气息相拥相吻,成为大地上劳动者的得力助手和工具。人们在村庄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与铁锨等农用工具一起劳动,同喜同悲。上辈人去世了,铁锨等工具仍然存在,下辈人接着继续使用。不知用了多少年的几把铁锨立在院子的一角,看上去和父亲一样苍老了不少,也磨损了不少。锨把显得陈旧,光亮,也浸透着父亲的汗水和体温……铁锨像一把光芒四射的剑,永远插在泥土的深处,插在村庄的深处。
二、割断时光的镰刀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把镰刀,有时像个圆盘。”这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课本上读到的一则谜语。形象地说明了月亮起落与变化的特点。弯月似的镰刀,其实是镰刀的头,应该还有约二尺长的镰把,这样的镰刀不经常用,只在人们进山割竹子,割荆条,砍树枝的时候用。最常用的是割麦子等庄稼用的镰刀(老家的人们叫做镰轴)。
木制的“7”字形状,上面一端有扣住镰刃(刃子)的几个小铁牙,一端有约二寸长的“扣柄”。就是这么个简单、轻巧的不计其数的镰刀,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在每年麦黄时节,一位又一位农人手握它,便能收割完许多亩小麦等庄稼。一个小小的镰轴,一个约一尺长二寸宽的镰刃,相互组合,发挥的作用真的令人叹为观止、心悦诚服。没有手握镰刀收割过庄稼的人,永远不知道一把把普通的镰刀与土地、与庄稼、与农人、与村庄的亲密关系和汗流浃背、喜忧掺半的故事。镰刀曾经是农民的象征。
我不能不敬畏和心仪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镰刀的劳动者。我想他的喜悦该是天大的喜悦。收获时节,沉默了许久的无数把镰刀陆续登上了自己的舞台,淋漓尽致地与火热的阳光共舞,与成熟的麦子共舞,与时光共舞……磨刀石是镰刀的弟兄。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另一种血液,具有血液的热量和激情。
在水的作用下,镰刃在磨刀石上运动不久,一个个锋利,闪烁着太阳光芒的镰刃便出现在你的面前……我记得,每年五月份以后,便有许许多多麦客子出现在大街小巷,他们有的背着简单的行李,但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结实的“镰轴”,急急忙忙地去陕西某地割麦子……村庄里的镰刀,割倒了一茬又一茬成熟的小麦,割掉了一个又一个夏季,割断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割走了一代又一代农人的生命……
三、斧子的隐痛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历史长河中,斧子(斧头)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不该被忘记的。人们要吃饭,要取暖,就得有大量的柴。田野里,森林中,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世界。要取得一年四季都用不完的柴,就离不开斧子、镰刀等农具的帮助。只要走进历史,回头一望,柴与农人的血泪故事不胜枚举。可以说,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赖已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斧子则好像农人的另一只有力的手……
老家用过几十年的两把斧子现在被父亲放在屋子的角落里,轻易不去碰触。像一段陈年的往事,落满了尘土。过去,还有一种斧子(斧头),在工厂、在矿山,在工人阶级的手中,曾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斧子是工人阶级的图腾。至今与镰刀还镂刻在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旗上。一度时期,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视的目光空前疯狂,许许多多人手执斧子等工具,迫不及待地走向大自然,开始肆无忌惮地向无辜的树木和森林进攻……满目创痍、伤痕累累、遍地狼藉都不足以形容那毁灭性的重创和伤痛。
以至后来,这种无限攫取的贪欲始终在一些人的灵魂中潜藏,从而对自然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毁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虽然不堪回首的事实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像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的那样,我们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不断遭遇的来自自然界的侵袭和灾难就是明证和诠释。尽管这样,有人还埋怨斧子,却忘记了斧子为人类立下的汗马功劳。大有都是斧子惹的祸的推辞、借口和搪塞。其实不然,斧子有什么错?是谁怂恿着斧子,为所欲为、为非作歹?是谁操纵着斧子,尽干一些罪恶的勾当?
电视剧《笑傲江湖》中,方正大师说过一句禅语:“心佛即佛,心魔即魔。如果心已成魔,你就是去拉也拉不会来。”的确,在许多问题上,我们还是多问问自己,多问问自己的良心,多问问自己的灵魂……
四、和锄头一起流汗
锄头(锄)是农业的“良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风尘仆仆而又功绩赫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千年了,农人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辛苦场景依然鲜亮如初;振聋发聩的千古一问——粒粒皆辛苦的盘中餐,谁知道?同样让人羞愧难当,直逼人的良知和灵魂。像悠悠警钟一样,能永远叩响人们的心扉……的的确确是“一句顶一万句”,一首能表现大众疾苦和愿望的好诗歌顶一万首。
在这里,锄有两层意思:一是名词农用工具,锄头;二是用锄头锄掉禾苗近旁的杂草。春末夏初,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田地里的各种庄稼也疯长着,一天出落得一个模样。这时候,锄头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高起来。在早晨或下午,农人便在庄稼地里和锄头等劳动工具一起沐风浴阳,出力流汗。长时间站在禾苗中间,半躬着腰,又不能乱动,一锄一锄轻轻地深入泥土,锄掉搀杂在禾苗中间的各种杂草,又为禾苗松了松土;既不能伤着禾苗,又要锄干净杂草,这样的活计着实累人。
少年的时候,我和母亲一起锄过豌豆、洋芋、玉米等庄稼。劳动的间隙,一手用锄头支着地面,一手扶腰做短暂的休息,此时有阳光的味道、泥土的味道、青草的味道、庄稼的味道,随风通过鼻孔进入肺腑,那种由于劳动带来的惬意是一生一世都忘记不了的。再回头看锄过的禾苗,地面纷乱,禾苗蔫头耷拉,但是第二天的情景就不一样了,你会看到更茁壮,更精神抖擞的禾苗……“荷锄而归”,也是乡村的一幅幅意味深长的风景画。
迎着清风,照着夕阳,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肩扛锄头等工具,间或挑一捆柴,有时赶着牲畜,行走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向着炊烟的方向走去,向着家的方向走去……使用锄头的季节过后,人们就把锄头挂在屋檐下或放在院子的一角。助长禾苗的锄头,永远在禾苗中间和土地低语,永远在农人和村庄的心里良言相劝——只有锄掉杂草,禾苗才能茁壮生长,庄稼收获才有希望。而当下人们心中芜杂的草,用什么才能铲锄掉?怎样才能铲锄掉?……
五、镢头
镢头与铁锨,就像一对兄弟,闲下来的时候,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起。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在一年又一年春华秋实的农事中,镢头与铁锨,成为劳动者最常用的工具,而且镢头与铁锨往往被劳动者同时带到土地里和田野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铁锨与镢头都有一个相同的木把,只是铁制的头不一样而已,却发挥着截然不同的用途。铁锨的主要作用是铲和翻,镢头的主要作用则是挖和砸。
在泥土中歌唱和舞蹈的镢头与铁锨,把劳动者的汗水和泪水,把劳动者的苦累和疲惫,一同铲、拍、翻、挖、砸成沉甸甸的收获。和历史一样深邃,和岁月一样绵长,和日月一样长久,和生命一样永恒……与镢头相似的一种劳动工具叫“洋镐”,它的名称由来不得而知,它的用途不在泥土里,专门对付坚硬的土层和有石头构造的地方。有次在县城的公路边栽树,我还用洋镐费力地挖了几个小树坑。
再一次抚摩和使用农具,久违了的情愫和酸楚不禁涌上心头……不能不承认,无论是镢头、铁锨、洋镐,还是其它许许多多的劳动工具,在几千年的农事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的确确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记忆中不仅有大人挖洋芋、挖树根、挖药材、挖荆棘等使用的镢头,而且还有一把小小的镢头。
每年夏天,一位伙伴带着它,背着一个小背篼,去田野挖柴胡(野茴子)、黄芪、党参、大黄等药材,背回家晒干后,再买给收购站,换来几个学费……从土壤中挖出收获,从土壤中挖出希望,从田野上挖回柴火,从田野上挖回念想。一把把憨厚和质朴的镢头,在大地上一挖就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掷地有声地挖下去……
- 相关推荐
【抚摩农具散文】相关文章:
《农具》教案08-25
迟子建《农具的眼睛》散文阅读附答案06-13
散文与自然-散文09-26
散文命运散文10-02
时光散文散文07-27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1-25
散文-半月·亘古·未央散文09-20
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读后05-12
经典散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