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知叔叔魏先一昨天凌晨去世,心头一惊,全身凉透了。望着窗外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很茫然,也许上天闻讯,也在为他悲痛吧,以漫天的雪花来祭奠他的在天之灵。
我迅疾踱步至书房,从书架上找到了当年先一叔写的几本书——散文诗集《生活的浮雕》、散文集《抚摸历史》和报告文学集《大地之光》,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
我和先一叔本不认识,90年代初经人介绍而相识。当时佘林明老师和先一叔在县城上派镇办起了一份纯文学小报《西月散文诗》,聚拢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去拜访讨教他们俩的青年络绎不绝,我也是其中一员。先一叔1987年就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90年代初他已小有名气,但家里依然一贫如洗,住的是县文化局分的房子,拿的是几百元的薪水,养活一家四口,婶子又没有工作,不得已就在县城三合路菜市场贩菜赚几个钱为生。就是这样的境况,文学青年三三两两去他家一住好几天,吃吃喝喝,还睡在他家,他毫不在意,热情地给文学青年讲授写作知识和技巧,乐此不疲。婶子早上贩菜卖,晌午回家烧饭,忙得脚底生风,来人随便吃,她也从无怨言,这真是少有的宽容和大度。先一叔一家人很和蔼,我从没看到叔叔和婶子吵过架。
1991年,我在合肥联合大学(后改名为合肥学院)工作,正逢暑假,那年肥西县三河镇大水泛滥,冲毁了家里房子,我成为无家可归之人。白天在佘林明老师家抄写稿件,晚上寄宿在先一叔家,白吃白喝白住。不久,叔叔去肥西山南区柿树乡洪桥乡等地采访,我随同,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一路采访好一些村支书、村民,晚上睡在村民家里。大水过后,到处一片狼藉,农民苦不堪言。我们一路奔波也很辛苦,但叔叔很乐观,看作平常事,从不言苦。采访归来,他写了一篇很有力度的报告文学作品《沉浮之间——丰乐河北岸抗洪记》,真实地记录了1991年大水给肥西人民带来的灾难,后被合肥市文联编入报告文学专集《雨情·灾情·人情》。
在去叔叔家的路上,我的大脑一直萦绕着我与他在一起的往事。后来的岁月,我和叔叔走得更近了,经常和他在街上和派河岸边散步聊天,关于文学,关于生活,关于家族历史的变迁。
生活所迫,先一叔他爷爷那辈,就从滨湖公社魏大郢老家迁到刘河公社安家落户。由于家境贫寒,先一叔高中一年级没读完,就辍学在家务农。放牛,犁田,插秧,种麦,种油菜,收割……什么农活都干。日晒雨淋,风吹雨打,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磨练了他的意志。那时他萌发了文学梦,想靠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进了县城一家印刷厂当印刷工,业余时间不停地写,写诗,写散文,写散文诗,也常见诗文发表,一篇篇诗文见诸于报端,真的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轨迹。
后来,叔叔终于调进肥西县文化局,从事专业写作。文化局为了照顾他家的窘境,把三合路边的两间平房分给他。这时他不仅写诗,写散文,还写杂文,写报告文学。90年代初,他大量走访很多退下来的老领导,并去全国包产到户发源地——肥西县山南区实地考察,写出了报告文学《大地之光》,90年代刊登于大型文学刊物《当代》,产生不小的影响,并荣获首届“伯乐杯”报告文学全国一等奖。从北京领奖归来,叔叔眉飞色舞,异常兴奋。他告诉我,领到了八千元奖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加上家里的一些结余,就在平房旁买了块地皮,盖了一间上下三层小楼房,全家人喜笑颜开,生活一步步走向平稳,走向正轨。
面对先一叔的灵堂,我恭恭敬敬磕头祭拜,表达内心对他的崇敬之情。叔叔一生清瘦文雅,刚直不阿,洁身自好,虽贫穷,但宁折不屈,不被铜臭所染,清贫自守。
退休之后,叔叔一边阅读写作,一边带孙子。青少年时吃了不少苦头,如今正是享福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出事了。一场交通事故,彻底摧毁了叔叔晚年的幸福生活。
先一叔育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儿子东波做厨师,在本地挺有名气,后在大蜀山附近的大铺头开了一家饭店。先一叔去那里看看他的经营状况,没事时常在附近散步看风景。那年5月21日一个初夏的上午,叔叔在附近一条路上散步,而后就失踪了。家人6个多小时不见其回家,很着急,纷纷到处去寻找,也没音信。后来巡警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头和腿都受到重创,估计遇到车祸了,判断是被摩托车或电瓶车所撞,肇事者逃逸。警方追查,那条小路却没有监控,凶手逃之夭夭。
先一叔在医院做了开颅手术,积血虽已取出,但血液压迫神经过久,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他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呆了40多天,经多方努力,最终还是成了植物人。这种结果很意外很悲惨,全家人心里无比沉重。面对这样的现实,却无能为力挽救他。近4年来,婶子和堂妹照顾叔叔吃喝拉撒,饮食起居。前前后后医药费花了十几万,虽然报销一些,家里还是贴了好几万,家庭生活由此雪上加霜。
临走之时,我要堂弟东波陪我看看他爸的书房。一排一排书整齐地躺在书架上,自然安详,寂静无声,几年没人动过,上面落满了灰尘,命运如同弃妇。叔叔也喜欢收藏一些小玩意和朋友送给他的字画。那些年月,我常和叔叔在书房谈心,谈生活,谈工作,谈艺术……此刻叔叔不在了,远走了,去了遥远的天堂,再也看不到那副和蔼慈祥的.面孔,再也看不到他那亲切的笑容,再也听不到他父辈般的关怀……
叔叔,你一生坎坷曲折,好不容易从农田里爬出来,到印刷厂做工,再到县文化局、文化馆工作,直至退休,刚刚有所清闲,日子有了起色,能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却遇到了这样的不幸,实在让人深感痛惜。书还是那些书,字画还是那些字画,台灯还是那盏台灯,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如今物是人非,主人已逝,不知魂归何处。我轻轻用手抚摸蒙上灰尘的根雕和瓷器笔筒,不禁黯然神伤,泪水在眼眶打转,模糊了视线……
先一叔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爱这片沧桑热土。他诗意地栖居,把那些苦难的农村生活诗意化,芳香流溢。他以散文《古镇采韵》、组诗《摇醒五月风》引起文坛注目;以杂文《旁论小人》、《杞人之忧》备受国人喜爱;以散文诗创作跻身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学剪影》;以《故乡的脉搏》和《前门燕》获得首届全国散文诗大奖和跨世纪中华诗歌大赛二等奖;作为民间文学集成和县志文化志主笔,获得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表彰和肥西县政府的奖励。他的散文和散文诗朴实而有激情,早年出版的两本书《生活的浮雕》、《抚摸历史》就属于这样的作品,赋予生活于诗意之境,凝聚自己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先一叔的报告文学《大地之光》、《第二次解放》着眼于农村改革题材,关注农民的苦难和命运,记录了当时农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安徽肥西县率先在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试点情况,笔力雄健,深刻厚重,深受读者喜爱。
先一叔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当年他敢于写别人不敢写的人和事,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和不媚的性格深刻感受生活,以历史变革为背景,以中国农民请命死而无惧的谏官郭祟毅的坎坷人生为线索,以透视社会及人性人格为着墨,深入采访了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可歌可泣的郭崇毅先生,完成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追寻》,文章生动地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涌现了安徽农村改革的前沿阵地——肥西县山南镇改革初期多种思想交锋与阵痛,披露许多第一手珍贵资料。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追寻》书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版,现在原书稿不知流失何处,下落不明。
先一叔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他的为人品格和为文风格,影响一大批肥西文学青年。那些从肥西这片土地上走出的文学青年大多成为作家,有的加入合肥市作家协会,有的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他们忘不了魏先一老师,忘不了他的扶助,关爱和谆谆教诲。先一叔走了,这些成名成家的作家、报社领导、企业老总纷纷前往吊唁,祭奠,回味过往那段峥嵘岁月,回忆他的音容笑貌,目睹他的遭遇,个个心情沉重,扼腕叹息。
爱家庭,爱亲人,爱生活,爱文学青年,爱这片生他养他的沧桑热土。先一叔倾尽他一生的爱,书写自己大写的人生,书写这片热土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嬗变……
【深切缅怀叔叔魏先一的散文】相关文章:
深切缅怀先烈作文500字03-07
缅怀叔叔清明感怀作文09-18
魏棋宇的散文08-04
魏宁其人散文09-26
老魏其人散文10-17
先谋生散文09-28
对一只狗的缅怀散文11-16
叔叔走了散文10-27
缅怀冬天的散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