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是家乡特色美食———“番瓜盖被”中必不可少的食材。猛地一听,不明就里的人或许很诧异:南瓜怎么能与番瓜混为一谈呢?吃的东西又怎么能盖被子呢?其实,“番瓜盖被”,是我们这儿一种很有地域特色的美味的名字,味道清香绵长,回味无穷。
朦胧的记得,我第一次吃“番瓜盖被”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正是农业合作社的时候,生产队在杨家河边几亩贫瘠的吊边地里种上了番瓜,秋天时节番瓜熟了。生产队按人头称斤量分瓜,我家分到了三颗;父亲用背篓背着两颗大的,我抱着那颗小若碗大的番瓜屁颠屁颠地跟在他的后面。晚饭时分,母亲忙忙碌碌了一阵子,饭做好了,说是番瓜盖被。当时我大概就是七八岁的年龄,虽好奇但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只觉得非常好吃!在以后的日子里,到了秋天只要有番瓜,母亲都会做“番瓜盖被”给我们吃。
我吃这种美食最多的时候还是长大以后,娶了媳妇过上了小家庭的日子。家里的苹果园里有几棵果树干枯了,挖掉后便有了一块空闲地,到了清明时节,妻子给那儿点了几窝南瓜。浇水、施肥、打尖儿,她常常是忙得汗流浃背,累得腰酸背痛。妻子也非常钟爱“番瓜盖被”的味道,收获了南瓜,我们必定要隔三差五的美美吃一顿。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着、前进着,人们舌尖上的味道也在悄然变化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只要有“百味之首”的食盐,吃什么都好像是有滋有味的。如今的时代却不同了,吃食讲究的是 “色、香、味、形”俱佳,经过不断地传承、发展、完善,“番瓜盖被”也被注入了许多时尚的元素。
在我的家乡,“番瓜盖被”每一位家庭主妇都会做:选用那种掐起来皮比较老成的南瓜,清洗、去皮、掏瓤、切片,片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一筷棱厚是最合适的了;为了味道更加丰富浓郁,两三根青线椒切成环状马蹄形的丝,蒜切片,葱切段,姜切末,分开放入餐盘备用。菜切配好之后,接下来就该和面了。和面时加入少许发酵粉,不至于面饼过于瓷实而难于咀嚼和消化。面揉匀揉光擀开呈圆形饼状,太厚不入味、太薄不筋道,大小以能盖住番瓜片为宜。菜籽油烧得冒着屡屡“香烟”的时候,依次放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倒入番瓜片和青辣椒丝用手勺翻炒均匀,随后放入盐、胡椒粉、十三香再次翻匀;最后用面饼盖住瓜片。盖上锅盖,接下来就是一心一意地小火慢“焖”了。一直保持食品成熟的温度,烧烧停停,谨防糊锅,大约有半个小时后,用锅铲把面饼铲成小方块并与番瓜搅拌使之味道均匀一致,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想来,仓颉造字时的依据是象形和会意,美食的命名何尝又不是呢?番瓜盖被,——面饼就是番瓜的被子,不由得让人对眉县的先民们具有的那种朴素智慧肃然起敬!其实,番瓜也可称之为南瓜或者北瓜。这又是为什么呢?相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要返回都城长安,番国国王为了表示睦邻友好的`意愿,赠送了很多比较珍贵的礼物,其中就有一种叫番瓜的籽种。因为张骞他们一行人在西域已经品尝过番瓜的美味了,走到陇西的时候一个随从见财起意,他想偷些东西溜之大吉却被发现了,仓皇之中便丢弃了玉器、皮革等不便携带的大件物品,为了保住命只带着番瓜种子仓皇逃逸了。无处可去,他便躲到了秦岭之中的褒斜栈道旁边,以开垦种瓜为生,过起了不问魏晋的世外生活。岁月流转,他也渐入耄耋之年,人性的善念使他悔恨年少时的鲁莽卑劣,忏悔之余决意造福苍生,就把番瓜种子给南来北往的客商无偿地赠予,并把几十以来积攒的种植经验教授给他们。往事不堪回首,当别人问起时,他对南去的人说是北瓜,对北去的人又说是南瓜。秦岭以北的人说是南瓜,秦岭以南的人称之为北瓜,西域回来的人则说是番瓜。以至于出现了“一瓜仨名”的怪事,这种叫法源远流长,一直到千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改变。
南瓜富含维生素,有药用价值,健脾消食,对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的治疗预防作用,很受老百姓地青睐。如今,那种老品种扁圆形的瓜在市场上已很难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改良后状葫芦或圆柱形的“牛腿瓜”。南瓜既可以做包子的馅料,亦可熬粥,还可以与江米粉和在一起炸制南瓜饼!在西安某餐饮部,那次为了筹备高规格的宴会,我与几位共事的师傅集体创意,把品相良好的小南瓜去顶掏瓤,放入黏玉米段、栗子仁、土豆条等食材后上蒸屉,命名其为南瓜盅里的“天地粮仓”,没想到后来居然赢得了食客们的啧啧称赞!
吃过了,品过了,关于南瓜的系列美食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依然是母亲做的“番瓜盖被”。前几天回到家里时,恰巧七旬的母亲到地里摘了一颗南瓜抱了回来,对我说:今年瓜长得好,我给咱们做番瓜盖被去……看着母亲操持的身影,既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在眼前,那种久违的味道依然令我回味无穷……
【番瓜盖被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番瓜香优美散文07-02
用番瓜造句08-10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01-31
川河盖赋散文07-17
盖伊关于母爱的诗歌散文04-28
盖12-06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精选21篇)08-05
经典的优美散文03-30
优美散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