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中那温暖的角落-散文

2021-06-11 散文

  小时候我家几乎是家徒四壁,家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只有爸爸上大学时,奶奶给的木箱子,妈妈上大学时,舅舅送的小皮箱,这就是我们全家的家当。朋友问了,你们睡在什么地方?不会连个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吧?其实这个你到不用担心,我们家总共有3张床,全都是从学校借来的,还有一张三抽桌和两把椅子,当然也是从学校借来的,还有一个连油漆都没上的一推三摇晃的书架,当然也是从学校的某个角落淘来的,再找后勤的有关人员借出来。但是上面摆满的书籍可全是我们家自己的,这就是我儿时记忆中最温暖的角落。

  小书架就摆放在南墙边上,靠近窗户,窗户下是妈妈缝纫用缝纫机,平时我就在缝纫机上看书或写作业。不记得小时候有多少的作业可写,放学前,我基本都能够完成,回家我几乎就是从那小书架上翻找一些自己能够看懂的书籍。

  书架上到底是些什么书,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我喜欢的小说甚少,好象有一套〈红楼梦〉和一本文言文的〈聊斋〉,爸爸妈妈可能是学理科的人,反对买小说作为藏书,说小说看看就完事,到图书馆借着看就可以了。家里有几本少的可怜的文学读物,比如《唐诗三百首》、《千字文》什么的,我看见它们就害怕。因为妈妈总是有事无事地就从那里翻找出几首诗词让我和弟弟背诵,而我又总是不如弟弟背得快。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太丢脸,自己也没少下工夫,没事且没人的时候,偷偷地背上几首,以备不测,我记得的那些唐诗几乎都是那时背过的`。

  书架上数学书籍占了几乎一半,但我年纪小,几乎是看不懂的。再有就是许多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辞海甚至还有康熙字典,但是这本康熙字典到目前为止我仍不会查。家里还有好多生活类的图书,比如〈大众菜谱〉尽管我们家一直吃食堂,这并不妨碍爸爸买这样的书籍回家,以至后来,爸爸在改革开放以后,不去食堂打饭吃的时候,终于成了我们家的优秀厨师。妈妈最喜欢的摆弄的书籍除了红楼梦就是看怎样织毛衣,我们家老老少少所有的毛衣毛裤都是出自妈妈的手中。妈妈总喜欢到书店去看有没有新进的关于织毛衣的书籍,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为的是让我们穿上她亲手织的最时髦最漂亮的毛衣,想让我们成为整个校园穿着最漂亮的孩子,

  有一个巧合的机缘,爸爸和妈妈仿佛一下子爱上了裁剪,以前爸爸、妈妈的衣服一般都是找裁缝店的人给制作的,而我们比较正式的衣服都是由他们的同事从外地给我们采买。有一次爸爸买了一块比较贵的衣料,缩水后送裁缝店,人家怎么也不给做,说衣料不够了,和缝纫店的人理论半天后,仍未有什么结果。爸爸实在是生气,于是直接就去了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裁剪书,比着裁剪书上的说法,先在报纸上裁出样子,然后再铺到衣料上,然后用大头针关好,直至把所有的样子铺满整个衣料为止,再动剪刀,然后由妈妈用缝纫机缝制而成。我从爸爸的身上第一次感到了知识的力量,一个从未从事这一行当的人,仅凭一本书,就能裁剪出漂亮的衣服,这太神奇了。

  从此爸爸和妈妈也自信大涨,我们好多的衣服只要世面上没有卖的,而书上有,他们就会不厌其烦的如法给我们炮制出来,以至后来,好多邻居都找爸爸、妈妈裁剪衣服。

  爸爸妈妈尽管对买小说不怎么感兴趣,但总会为我们订一些适合我们年龄段的杂志,比如〈小朋友〉,再大一点,给我们订〈上年文艺〉,以期增长我们的写作水平,曾多次的听妈妈抱怨过,说:他们尽管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这个作文水平就不见长劲?就知道看书上的热闹了。我每每听了这话后,就感到无比的惭愧。

  家里不仅订刊物,还订报纸,当然这报纸并不是为我们专门订的,我们家常年订阅〈参考消息〉,当时我十分不解,问为什么不订其它的报纸?爸爸说:或许参考消息上写的东西,有点是真的?通过它我们可以大概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了什么,其他的报纸说国内的事情多,国内的事情,你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报纸上的仅做参考。

【儿时记忆中那温暖的角落-散文】相关文章:

儿时记忆中的父亲与我散文02-04

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06-28

儿时的记忆经典散文08-19

那记忆中的童谣散文07-21

记忆中的温暖散文06-23

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缕阳光06-13

儿时的记忆鞋子散文06-21

儿时的记忆优美散文06-29

儿时的记忆情感散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