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 2002-10-29
“救救我们的老师吧,我们想她回到山屯,回到我们身边……”
这是最近投到本报的一封含泪的求救信,48个山里娃向他们陌生的城市呼喊:救救老师。
信从遥远的广西山村寄来,稚嫩的笔迹,一笔一画直到最后一个字,末了是落款: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三小学六年级40班全体学生。孩子们的渴望简单而炽热,希望叔叔阿姨们能让朝夕相处的老师不要丢下他们。
这封“特殊”的来信,在月初的一个下午悄悄落到记者的桌上,写信的是广西一座山村小学的一群学生娃。信上说,优秀瑶族青年女教师蒙寒婷患急性白血病,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家里为其治病已债台高筑,无力支付昂贵的手术费。
48个名字紧挨着排列,让人看了心酸。
女教师命运几多坎坷
本月5日,记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见到了蒙寒婷。因为化疗,她的头发大面积脱落,显得疲惫而有点苍老。只有在说起她的48个学生,蒙寒婷苍白的脸上才有了些许生气,她说,现在最放心不下这帮可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小孩和哥哥留下的两个孤儿,怕他们会再次流落街头。
蒙寒婷是个经历了太多坎坷与磨难的瑶族姑娘。1972年12月3日,她出生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的小山屯里,5岁时,母亲患肺结核去世。不久,父亲娶了后妈,因为关系不和,兄妹三人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9岁时,奶奶去世,父亲也染上重病。正当小学毕业时,父亲又撒手而去。
考上初中却没有钱,哥哥带着她上山砍柴和云香竹拿到镇上卖,每次都要走十多里山路,但为了省钱,他们都饿着肚皮回家。蒙寒婷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卖完云香竹后,哥哥不忍又渴又饿的妹妹,狠狠心掏出两分钱,买了一杯掺着清凉油的开水。1990年7月,蒙寒婷经过不懈的追求,考上河池地区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成为村史上唯一的女中师生。
1995年初,蒙寒婷和一直默默资助其上学的蒙志宏成婚,随着儿子、女儿的相继出生,日子开始过得有声有色起来。然而,厄运再次降临,1999年3月,南丹某矿山一次矿难,夺走了蒙寒婷哥哥的生命,狠心的嫂子把两个年幼的儿女丢给蒙寒婷,远走他乡。
尽管夫妻俩月收入微薄,还要抚养4个孩子,生活清苦,却也平实幸福。
但就在这时,厄运又一次降临。2001年10月30日,刚满6个月的女儿患感冒并发支气管炎,蒙寒婷抱女儿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见她脸色苍白,建议她检查一下,经抽血、骨髓化验,结果出来后,医生悄悄把蒙志宏拉到一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间不多了。
蒙志宏顿时惊呆了。
东借西凑难筹“救命钱”
蒙志宏清楚地知道,对于月薪只有一千多元的夫妻俩来说,几十万元的医药费意味着什么。
他拿出了家里所有的6000元积蓄,单位并不景气,但领导送来了东拼西凑的8450元,蒙寒婷任教的学校也筹来4000多元,带着这笔“救命钱”,蒙寒婷住进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蒙志宏说,为了借钱,认识的人几乎跑遍了,遭白眼、受屈辱成了常事。
他常要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每次搭车都和司机讨价还价,有时仅为了省下一元两元。一次,蒙志宏请求司机优惠,未等说完,司机就怒吼:“我优惠两块钱给你,算是捐款,可谁捐给我?碰到你这种人真是倒霉,给我滚下去!”在司机的臭骂和旅客的白眼中,他狼狈得无地自容,只好悻悻地下车。
蒙志宏曾到南宁向一个生活宽裕的亲戚借3000元,多次登门,对方实在不耐烦了说:“给你一千块吧,我知道你老婆的病是治不好的,以后没什么还我,就当我上街被小偷摸走算了。”蒙志宏的心再一次碎了。临出门,他偷偷把那饱含屈辱的1000元塞进了亲戚家门口的一双鞋中,含泪离开。
蒙志宏说,在南宁看护妻子的日子里,从来不敢花钱住旅舍。夜里陪护累了,就靠着床脚躺一会儿。白天,就抽空去火车站干装卸工。一次,女儿患水痘并伴有支气管炎症,蒙志宏接到电话赶回家,抱着女儿赶去就诊。在病房里,因为过度疲劳和饥饿,他抱着女儿打着吊针全然不知地晕倒在地,针头从女儿的头上扯出来,血流不止。在医生的责怪声中,蒙志宏说出实情,医生和同室的病人都伤心地流泪了。
只要活着就决不放弃
昨天,蒙寒婷的丈夫告诉记者,妻子刚完成第六个疗程的化疗,病情已得到缓解。她的主治医师说,当务之急是马上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近十万元的移植费对蒙家已无力承担。医生说,移植后的三年定期化疗还要大约15万元的医药费。
蒙寒婷病情经当地媒体报道后,不少单位和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已捐款四万多元。
在医院,记者见到了蒙寒婷抚养的哥哥的两个孤儿。两个孩子正读中学,因为没钱,13岁的妹妹已辍学。记者问,“想读书吗?”小女孩流着泪说:“要先给姑姑治病,等姑姑病好了就去读书。”蒙寒婷说,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
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和变故,蒙志宏依然坚强地支撑着这个苦难的家,“我诅咒上天的不公,但只要活着,即使爱人的生命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