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性的社会,在目前这个现代商业社会中,大众文化凭借其通俗性、娱乐性普遍的受到大众的青睐,然而和高雅文化、精英文化等相比,大众文化不免会带来造成大众审美水平下降的影响,并且大众文化不免带有一定的商业性,使其具有迎合市场的媚俗性色彩。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相关理论中,有许多关于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机器复制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等的理论。想要进一步了解大众文化我们可以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分析理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有许多关于大众文化的讨论: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阿多诺抨击在垄断资本压迫下所形成的大众文化的畸形特点,但他并不抨击大众文化本身。他认为大批量复制的文化商品会导致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批判性等消退,这些作品是按照投资者和制造商对利润的估量所制造的,将导致大众接受文化作品的口味被调配。他痛恨艺术创作对社会需要的迎合。在《谈谈抒情诗与社会的关系》中阿多诺认为抒情诗是从个性赢得普遍性的,但其普遍性具有社会的意义。伟大作品的本质在于用形象反映社会冲突,而对虚假的意识形态持批评态度。抒情诗从主观性转化为客观性是通过返回自我,以语言为媒介,把社会内容变成作品的形象来完成。他认为产业文化是对大众的欺骗,消除个人反抗意识,维持既定存在。
与阿多诺观点基本一致的霍克海默在《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中指出艺术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资本主义社会强加给人的束缚既然必定要引起反抗,这反抗同样见于已经变得个人化的艺术领域。大众文化使人丧失对艺术的理解能力。总之,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大众性与艺术产生的具体内容和真理性没有任何联系。
与阿多诺不同,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对艺术作品的接受由两种不同的侧重方面,一种侧重于艺术品的膜拜价值,这是传统的艺术;另一种侧重于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这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日渐成为供人观赏之物,是机械复制时代的产物。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机械复制艺术的出现,复制技术使文学艺术作品出现质的变化,艺术品不再是一次性的存在,而是可批量生产的。这就使艺术品从由少数人垄断性的欣赏中解放出来,为大多数人所共享,带来大众性的色彩。本雅明认为这是文化的革命和解放,给无产阶级文化带来了广阔天地。 在他看来,传统的艺术中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它的本真性,即它的独一无二、此地此时。而这种独一无二也就是它的氛围,正是这种氛围赋予了艺术作品神圣性。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植根于传统。艺术传统似乎与业已失去合法性的仪式的概念不可分离,最初,艺术在传统关联中的初始方式即膜拜(或祭仪)。但是机械复制第一次把艺术作品从它对仪式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当代群众渴望在空间上和人性上更贴近一些对象,因此通过占有一个对象的复制品来占有这个对象,进一步导致传统艺术在当代衰微。因此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更具有大众性,符合大众的利益和要求。
随着西方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大众文化等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现代人文思想的失落感,因此詹姆逊等学者认为现代主义在西方走向了终结,当今社会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广告、电视、传媒等进入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在《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詹姆逊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意识等不断渗入文化领域,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中无处不在,这就使文化具有了更深的商业文化色彩。与现代主义文化高雅艺术的艺术形式相比,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大众化的艺术,后现代主义文化明显的消除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进入后现代主义后,文化已经大众化了,商品化进入了文化,艺术作品成为了商品,商品化的逻辑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西方学者对于大众文化的讨论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大众文化提供了基础,大众文化作为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功能。
第一,大众文化的特征:
首先,大众文化作为为人民所创造的文化,是都市化的产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众为主要受众,这就使大众文化的信息和受众具有了广泛性的特征,同时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带有大众媒介性的特征。
然后,大众文化在创造出一种模式之后,正如本雅明所提出的机械复制作品,作品通过批量化的生产,在一定时段的一定公众中流行,这是大众文化文本流行性和模式化特征的表现。
其次,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的特征,由文化产业机构制作、供公众消费,以获取商业利润。
再次,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的特征,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满足。
最后,大众文化具有日常性的特征,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接受往往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接收过程往往是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的,以满足日常生活兴趣。
第二,大众文化的功能
首先,大众文化具有社会功能,以大量信息、流行的和模式化的文化、类型化的故事及日常氛围满足广大公众的愉悦需要。使大量社会公众获得感性愉悦,让他们安于现状。
其次,大众文化往往具有若干彼此相反功能,反抗高雅文化有利用高雅文化,拆解官方权威又维护它,追求自由与民主又加以消解,维护日常生活的正当性又使其庸俗化,等等。
大众文化贴近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无处不在。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来说,无论是看书读报,看电视听音乐,还是上网看电影,上街看广告,时时都在与不同类型的大众文化相遇。大众文化正在凭借其大众媒介性、普遍性、通俗性等一步步深入我们的生7活。比如说现代社会兴起的选秀活动《中国好声音》,激起了普通大众的参与热情,这些普通的参与者,并不是专业的甚至艺术性的选手,《中国好声音》不仅仅只是表现出了对传统强调专业性与艺术性歌手大赛的突破,并且通过媒体的传播,把这个歌唱比赛以节目的形式表现在了电视屏幕上,使更多的普通民众得到欣赏观看,使更多普通大众的休闲等获得了感性的愉悦。
对于大众文化,我们要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并发挥他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也要承认和警惕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走向大众文化媚俗性的陷阱。譬如,网络文化,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界,计算机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一方面,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网络作为最好的传播媒介,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便捷。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又有着负面的影响,在网络的世界中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群众进行欺骗,甚至有些不法分子还在网络上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便利、机遇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法预期的潜在危机。
针对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大众文化固然带有商业文化的色彩,但是对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我们也应谨慎对待。曾经在好莱坞大片《阿凡达》放映后,张家界的“南天一柱”就更名为《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在我看来,这一做法无疑提升了张家界的知名度,但是这种明显的文化趋利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担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更应进一步正确认识大众文化,不管是对其商业化的认识还是对其庸俗性的认识,我们都应提高警惕。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