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散文的朴素之美

发布时间:2017-12-21编辑:互联网

江苏宿迁马陵中学 吴培金

   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理论家都推崇朴素之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因为朴素就是美。----高尔基

   那么,散文的朴素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 散文的真精神

    

散文的最大的特点是抒发真情实感,借此打动读者,净化人们的心灵。散文不管是抒情为主,还是叙事为主,都一定要真实。抒情要真挚而又不故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就是因为感情真挚。“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面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这里所书写的父子之情,淳朴、真挚,没有丝毫的忸怩做作。

   淳朴、真挚的感情往往来自于亲身的经历,那些感动过自己的东西,把这些情感体验写出来,便是朴素的文章。感动我们的东西大多数是身边的琐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到现在,最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比如中国的古代散文有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朗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等;再比如我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丑石》、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名作家的散文,哪一篇不是真挚感人?又哪一篇不是真实地写身边的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所以说,只有真实地写身边的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提升他们的灵魂的境界。在这一点上,外国的散文也同中国一样。身边的琐事,个人的一点见景生情而萌生的小小的感触,在外国名篇散文中,占重要的地位。然而,散文是否不便于写“大事”呢?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不是更能使人们受到启迪吗?这些“大事”当然能够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写出“假、大、空、废”的话,这样的文章怎能打动读者?

                 

二、 清新明净的语言

     朴素之美在语言上体现为清新明净。虽然不能笼统地说语言华丽就不好,但华丽过了头就会变成矫饰。许多有经验的作家都曾经为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朴素的境界而努力追求。如宋代的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意思是写诗达到平淡的境界是不容易的。

托尔斯泰也说过:“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高尔基曾说:“任何一朵花,都不会因为多了一瓣而显得更美丽。”就是说语言要做到清新明净,关键是要保持本色,不要过分修饰,也不要卖弄自己的语言才华。

     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是本色的、朴素的、通俗的,而又不乏生动有趣。例如在《想北平》一文中他写道:“……但我却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墙上的牵牛,墙根的牵牛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老舍写的是北平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带着泥土的气息,语言清新形象,用词不事雕琢,似与读者交谈,饱含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很有感染力。

     那么写散文是不是就不要讲究语言呢?事实并非如此。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散文的语言千万不能枯燥单调。有人主张像写诗那样写散文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写诗要讲究炼字,比如咏早梅的诗“昨夜风雪里,前村数枝开。”,把“数”字改为“一”字,就突出了“早”的意思。散文作家,不仅要注意遣词造句,还有注意整篇文章都应该写得生动形象,诗意盎然。让读者读后感觉余味无穷,满口生香。

                           三、情感的自然流露

    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美。 好的散文一定是最贴近读者的心灵,绝不会是无病呻吟。

    什么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呢?打个比方,就好比是小鸡孵化好之后,到了一定的温度,就从蛋壳里破壳而出。写作也是先有真情实感蕴积于心,经过充分酝酿,然后才从肺腑中自然流出。叶圣陶先生的许多散文,如同与读者促膝谈心,诉说的是身边小事,抒发的平常之情,娓娓道来,使人如坐春风,倍感亲切。请看他的写于1923年的散文《藕与莼菜》:“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挺直,使人有健康度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他们各挑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择拣担子里过嫩的藕梢和较老的藕末节,大口地嚼着解渴。……想起来藕就联想到故乡的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在于好的汤。”从吃藕想到故乡的藕和卖藕人的风姿,又连带想到家乡的莼菜,自然产生了思乡之情。作者娓娓道来,其实是这些思想情感在他的心里早已潜滋暗长了,这里因为吃藕和莼菜而触发,就并非是突发奇想。

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之所以是朴素之美,就是因为这是作者眼中心里的有意义的生活的自然表达,这是经过他们慧眼观察,心灵净化的东西,所以真实自然,也能打动读者。比如写一个老妇人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显出慈祥的微笑;写一个小孩苹果似的圆脸上的红色的双颊;写一个普通工人的长满老茧的粗硕的双手;写一个交通警察对行人的和蔼的态度……这些平常的人、普通的事,我们都会觉得亲切自然,写在了纸上,好比山溪在涧石之间淙淙流淌,轻快悠然。

四、随处生根发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散文没有诗歌那和谐悠美的韵律,没有小说那曲折动人的情节,也没有戏剧那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它好比是山坡路边的野花,毫不计较土壤是否肥沃、阳光是否充足,也不在意有没有人来观赏,一任风吹雨打,我自生生不息。

     散文的传统创作原则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就是说散文的形式灵活自由,变化多端,没有同一固定的格式,而所写的内容题材十分广泛,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历史未来,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见闻感受,都可以写。而且作者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信笔挥洒,皆可成文。冰心有一篇散文《一只木屐》,作者因为看到一只漂浮在海面上的木屐,而想起了她与日本朋友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所以说散文如一颗种子,撒在那里就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散文这种古老又年轻的文学体裁,它的美的内涵丰富多彩,它是文学百花园里的一簇朴素的花朵,深受亿万读者的喜爱。

 

吴培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