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我的中国色》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6-21编辑:互联网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感受相关的人文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从文体大背景来感知文章;从感情内涵的角度来理解主题;用探究、交流的方式来领悟文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强烈的文化氛围,体会作者对高原的独特情感。

重 点

难 点 重点:从感情内涵的角度来理解主题;用探究,交流的方式来领悟文章。                                                                                             

难点:感受文章强烈的文化氛围,体会作者对高原的独特情感。

教 法

选 择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是否采用

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 学

时 数 第 1 课时 备 课

总 数 第56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展示教学目标

1.  本单元的主题是“原野放歌”,前面我们学习了《敕勒歌》《静默草原》《草原散章》都是描写草原的文章,由于每个作者生活经历不同写作的风格也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乔良一同走进他眼中的高原,一起来学习《高原,我的中国色》。                                       

2. 出示目标                                                                                                       二、学法导航                                                                                                                                1.  借助配套练习册“导航塔”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学生先学,教师督查 

1.  作者介绍: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当代作家。是我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大校。现任空军某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他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一书出版,惊动了美国五角大楼,被认为“所谓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在前苏联解体后遇到的首次强力挑战”。 2007年开始在百家讲坛主讲《新解三十六计》系列。

2.  字词学习。

3.  课文默读,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甲胄(     )   根茎(     )   剽悍(     )(     )

    商贾(     )   咫尺(     )   喑哑(     )(     ) 

                                                                                                                                                                                                                                                                                                                                                                 1.谈话引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

2.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3.多媒体出示学法,提出学习要求,做相应的学法指导。

4.要求学生反馈资料,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5.用媒体展示:明确要点。

6.课件出示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

7.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1.倾听并明确学习内容,齐读课题。

2.看屏幕认读、感知学习目标。

3.看媒体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先学方法。

4.查阅配套练习册,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5.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6.预习反馈:生字、词语解释。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先

     膂力(     )   铁骑(     )   穹窿(     )(     )

     粗犷(     )   深邃(     )   逶迤(     )(     )

2.课文默读,自主学习探究

(1)请简要分析文中“轩辕柏”的象征意义。(轩辕柏是黄土高原血脉的象征,有了它,黄土高原才会成为“金子样的高原”;轩辕柏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有了它,炎黄子孙才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2)“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作者同时将三组反义词语用来描写这种感觉,从整体上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一种既骄傲又伤感的感觉;是因为高原的雄浑,民族历史的厚重。)

(3)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句“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中的“我”?(文中的“他”是虚指,是千千万万有民族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国有血性的精壮的汉子。)

五、学生讨论、订正,教师点拨

概括文章的主旨,并交流。

(点拨:文章主旨--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观全文,作者抒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情: 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或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崇敬;对近千年来中国的衰败与懦弱的痛惜;对当代城市青年状态深深的忧虑;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和信心。

六、当堂练习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4 )

1. “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为自己有着与“金子样的高原”同样的颜色而自豪,他为做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2. “他”站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深感植被破坏严重,内心无比冷漠,苍凉。

     3. 丰盈富庶的南方,柔肠寸断的杏花雨象征了温柔安逸、没有血性的土地,消磨了一代代中国人慷慨悲歌之气,积极进取之心。

     4. “他”想呼喊,仅仅因为现代人的苍白无知,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他的大声呐喊是希望唤回高原的血性来。 教师进行评议、归纳,并板书要点。

8.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明确要点。

9.指名学生回答探究结果,并补充归纳。

10.指导、点拨、归纳。

11.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了解学习进展,对后进生做适当的辅导。

12.出示练习题。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师生交流。

8.快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9.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10.学生讨论,互相更正。

11.学生自主练习、互相检查学习效果。

12.跟随老师的引导,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要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置 1. 积累生字词。       2. 反复朗读课文。

等级评价

(A/B/C/D)

 

刘占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