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复习的几个误区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3-17编辑:互联网

 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大多都是分专题进行的,经过多年的专题复习辅导,我发现专题复习过程中有几个误区。这几个误区值得我们注意,或者说亟需调整。虽然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系到考生的复习效率,关系到考生的成绩。所以把我认为的误区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误区一、成语运用题复习,只是无限量做题,遇到哪一个成语,就解释哪一个,缺少必要的准备和铺垫,学生不能养成亲自动手的习惯。

复习建议:①认真仔细的消化《易误用成语100例》,或这一类的已经有人归纳整理好了的易用错的成语,这是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先把容易弄错的集中力量掌握好,然后在进入专题复习。②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不要仅仅听老师解释一下就可以。有些词语自己动手查一下记忆效果非常好。例如“不足为训”只要将“训”查清楚,整个词就理解了。

误区二、病句辨析题,先从综合题做起,甚至有的老师一开始就从高考题练起。这样的练习难度大,学生不易接受,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甚至会放弃。

复习建议:①掌握6种病句类型,先分类训练,并且用教材相关句子做比较。②先分类后综合,综合时先从简单的容易辨析的练起,最后练高考题。③与平时表达错误的句子相联系。不要把平时本来就错误的句子当做正确句子看,此类句子老师要帮助整理。④个别难的病句辨析题,要注意运用已知的相来判定剩余相的正确或错误。

误区三、文言文专题复习不愿意回归教材。熟悉教材比阅读新的文言文段更重要。把教材里出现的实词虚词掌握好,就足以应对高考。但是在实际复习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放弃了教材,只愿意练习更新的更生的文段。致使复习效率少慢差费。

复习建议:①重视回归教材,将教材里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烂熟于心。②用好《文言实词120例》。③选文先以浅显为主,设题先以单一为主。④整体阅读题提醒学生一定要利用好第3小题中的相关信息。⑤翻译句子一定字字落实,然后做调删增减。

误区四、表达技巧题要求学生背大量的表达手法类型,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不会做判断,更不会做简析。从近五年高考题看,关于表达技巧的考查都是常见的,没有生疏的、不常用的。可是我们复习时却弄得很多、很深、很难,搞得学生无从下手。

复习建议:①不必背大量的表达技巧概念,在表达技巧列表中辅导老师要告诉学生删去哪些,略看哪些,熟练掌握哪些。这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②选文文段或诗词作品一定要浅易,设题一定要单一,这样学生才容易入手。③结合语段综合训练时,一定要先判断,判断正确后再简析。实际练习时,有的学生开始判断就错了,结果写了很多简析文字,可都是没有用的,弄得学生白花了时间。

在此处还有必要插入几句话,新的实验教材已经使用近五年了,但是配合新教材使用的练习题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练习题很多都是配合老教材使用的,学习着新课文,做着老教材的练习题,弄得老师哭笑不得。综合训练题全部是近几年高考题组合,有难度,不适合第一轮复习用。所以,现任教师根据所教学生选题、编题的任务非常繁重。选不出好题,编不出好题,复习效果一定差。

误区五、写作文不列提纲。我问过很多高考考生,“写作文是否列提纲”,回答多是否定的。可见考场作文不列提纲这一现象多么严重。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考场上是没有时间写草稿的,那么还不列提纲,怎么可能写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鲜明的作文呢。

复习建议:必须培养学生写作文列提纲的习惯。

误区六、主观表达题(这里是指高考题的16、17题)不愿动笔写出来。句式变换、仿写、压缩句子、扩展语句等主观题,在学生看来是送分的题,是最容易把握的内容,所以不少学生做这类题时,不愿意动笔写,只是想一想就完事。其实想得明白不一定就写得明白,更何况有的同学想都没想明白。要克服眼高手低现象,必须要求学生动笔写,写完后检查,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多练方能满足考纲“熟练”的要求。

                                             姜   全  

姜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