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认识除弊纳谏的积极作用,体会邹忌高超的进谏艺术;;
3. 理解文中的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
2.读准、读懂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快乐链接】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体验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2.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小组交流质疑,推荐重点字词(上板)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写徐公美貌的句子是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自以为不如”或“弗如远甚” 。
(2)邹忌给齐王什么样的建议?齐王采用该建议后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建议:广开言路,察纳雅言。
成效: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体会邹忌的劝谏技巧;
2.学习文中通过设喻和类比进行说理及推理的方法。
【体验学习】
1.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识记重点字词;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来劝谏齐王的?
设喻说理(具体生活小事),类比推理(邹忌、齐王皆受蒙蔽)
2.赏读、品析课文
(1) 研读第一自然段
A.课本剧表演: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注意通过语气、表情等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想法。
妻,由衷赞美;妾,拘谨平淡;客,陈述句,更冷淡。
B. 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从中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受蒙蔽。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2)研读第二、三自然段
A. 邹忌跟徐公比美的事情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事情有何关系?
为下文邹忌向威王进谏埋下伏笔。
B. 齐王与邹忌是否有同样的情况?如果有,在哪里?
威王处境与邹忌类似,受蒙蔽也是必然。
C.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迷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却被讥讽羞辱……向国君进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比较抽象的道理。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呢?他的劝说方式给你你哪些启示?
设喻说理,由己及人,由家而国。忠言也顺耳。
D.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齐王形象?
开明,有作为。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3. 拓展延伸
(1)发挥自己的想象,用邹忌或齐王的口吻,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复述或改写这个故事。
(要求:忠于原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人物性格;无论是邹忌还是齐王都要从“我”的角度来描写;在人物心理、动作、肖像、语言及活动环境等细节方面可以点化、创新)
(2)你身边的人有哪些不良习惯,运用邹忌的劝谏技巧,给他提些建议。
如:劝谏同学们课堂上不要讲小话;不要沉迷于网络等。
夏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