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爱:优劣共存,喜忧参半(教师下水高考作文)

发布时间:2016-1-17编辑:互联网

                            优劣共存,喜忧参半

                      --试评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得到了一片赞誉。专家们也一致叫好,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出得特别好,仅次于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堪称是近几年的最好作文题。其实,细细揣摩,深入研究;未必如人们所赞,如专家所誉。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可喜之处,也有可忧之点。概言之,是优劣共存,喜忧参半。

   就优而言,可喜之处,主要有四点:

   稳步发展。从题型来说,今年作文题沿用了往年的命题形式:材料+命题+要求。为了引出题目,先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第二则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说的是因深爱大地而常含眼泪;第三则来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传》,谈的是心灵中至爱飞涌与忧患时生命博大。紧接材料之后,出示了作文命题: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最后,提出了三点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稍作比较,不难发现:命题形式大略相同,是往年格式的延续;命题题型稳步发展,是往年类型的继承。深入研究,仔细推敲:试题以适度为中心,杜绝了太偏太难,突出了适中的命题特点;以稳步为核心,避免了大起大落,体现了求稳的指导思想。可以说,今年作文题是适中的又一佳作,是求稳的又一杰作。

   略有创新。今年的作文题也提供了材料,但与往年的显然不同。往年的大都是提示语,对命题进行解说,具有显著的提示作用:引导理解文题,提示思维方向。但提示语好比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既有开启思维的好处,也有框死思考的弊端。有人因提示引导,打开思路;事半功倍,走上了捷径。但也有人因提示束缚,限制思维;弄巧成拙,误入了歧途。今年作文题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只提供了三则原始材料;没有煞费苦心,设置提示语,解说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虽也有提示作用,也不乏引导功能,但不像往年那样提示得非常明显,引导得异常突出:不引导理解文题,让考生去体会;只提示写作角度,由考生去发挥。与往年相比,自然是完善了许多:应是一次可贵的尝试,当是一种难得的创新;为文题转型打下了基础,为命题过渡作出了铺垫。因而,具有尝试性,拥有创新性。

   材料典型。就选材而言,三则材料都很有代表性。第一则材料是诗人孟郊的,源自于唐代;第二则材料是诗人艾青的,出自于现代。可谓是有古有今,古今结合。孟郊与艾青是中国诗人,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可说是有中有外,中外合璧。《游子吟》是古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歌,《巨人传》是长篇小说。应该是有诗有文,诗文融合。第一则材料是家庭人伦的,第二则材料是国家民族的,第三则材料是生命世界的。当然是有小有大,大小组合。第一则材料说的是亲子之情,第二则材料讲的是家国之情,第三则材料谈的是人类之情。情感上由小到大,依次递增。第一则材料是人性层面的,第二则材料是悲悯层面的,第三则材料是忧患层面的。层面上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三则材料,代表着不同侧面,蕴含着同种关系;既是一种极好的组合,又是一种绝伦的配对。

   以生为本。今年的作文命题以考生为本,切合考生实际;从考生出发,符合考生生活。因为无论是忧,还是爱,都语义明确,毫无歧义,没有谁会误解。无论是爱,还是忧,都通俗易懂,毫不晦涩,没有哪个不懂。无论是忧与爱,还是爱与忧,都相当熟悉,并不陌生,没有哪位不知。无论何人,都亲身经历过,没有生疏之感,只是有多少之分。无论哪位,都亲自体验过,没有陌生之感,只是有深浅之别。无论是谁,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可谓是人人有话说,生生有事写,个个有情抒。不光写记叙文容易入手,写抒情散文也极易落笔,就连写议论文也不是很难下笔。不仅合符客观实际,吻合现实生活;而且符合考生经历,切合考生体验。不仅为今年作文命题铸就了亮点,成就了精彩,而且为今后作文命题作出了范例,提供了借鉴。

   从劣来说,可忧之点,不外乎四点:

   不尽公平。应该说,以“忧与爱”为题作文,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抒情散文,都相对容易;但如果写议论文,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忧与爱”是关系型作文,要阐述两者联系,论述二者关系;而要阐述两者联系,那就颇有难度;要论述两者关系,那就相当困难。大家知道,关系型作文是议论文的瓶颈,很难突破;是议论文的难点,极难出彩。就议论文而言,今年是测试了瓶颈之处,考查了最难题型。不难想象,考生往往会找不到联系,拟不好关系;不阐述联系,不论述关系;只论证一面,或油水分离。可以预测,今年的高考议论文难出佳作,更谈不上产生杰作;其得分肯定偏低,而且远远低于记叙文。相对而言,写记叙文就极易写出佳作,产生杰作;得分也相对偏高,且远远高于议论文。如此说来,今年作文命题就不尽公平,有失公允。

   不相切合。第一则材料中,“慈”意为“慈爱”,“密缝”含有慈爱;而“恐”就是担心,就是担忧;前后之间,的确存在着忧与爱的关系。但是,第二则材料前后为因果关系,却未必含有忧与爱。浓缩一下,原句是说,因为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没有上下文,常含泪水,可以理解为包含着忧;但也可以理解为蕴含着悲,甚至还可以理解为暗含着喜。也就是说,前后关系可以是忧与爱,也可以是悲与爱,甚至还可以是喜与爱。而不能确定泪就是忧,前后一定是忧与爱,那第二则材料就不算恰当,就不切文题。第三则材料前后讲了两个意思,更不能体现忧与爱。概括一下,原句意思是:心灵中挚爱飞涌,忧患时生命博大。虽然前句讲到了至爱,后句也说到了忧患;但前后之间没有讲到忧与爱,更没有说到二者关系。而不讲忧与爱,不说两者关系,那自然就远离文题,缺乏切合。

   不算最佳。众所周知,忧与乐是相对的,二者是对立关系;爱与恨是对立的,两者是矛盾关系。如果选择忧与乐,那关系绝对是明确的;如果选择爱与恨,那关系也肯定是明晰的。但如果选择忧与爱,那关系就不一定那么清晰;因为忧与爱是交叉关系,不是对立关系。有的忧是源自于挚爱,但有的忧却是源自于快乐;有的忧来自于失败,但有的忧却是来自于胜利。同样,有的爱产生了忧愁,可有的爱却产生了喜悦;有的爱生成了悲苦,可有的爱却生成了幸福。只有交叉时,才能产生忧与爱;只有重合时,才能产生爱与忧。考查交叉关系,考生最易走极端,极易绝对化;因为考生缺少辩证思维,缺乏辩证思想,理不清二者联系,弄不明两者关系;很难有独到见解,更难有深刻见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考查交叉关系,不算是最佳选择;以忧与爱为题,也不算是最佳命题。

   不具提示。忧与爱是关系型作文,提供的材料理应提示两者联系,揭示二者关系;否则,何必多此一举,提供材料?第一则材料讲到了慈与恐,暗含了爱产生忧,算是提示了两者联系,揭示了二者关系。而第二则材料谈到了泪与爱,表明因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其意图是想揭示忧与爱的关系;但是,泪未必就等于忧,泪与爱未必就是忧与爱。因为泪中可以包含着忧,也可以蕴涵着悲,甚至还可以暗含着乐。换句话说,泪不一定就是忧,前后不一定就是忧与爱。自然,也就说不上有提示作用,有引导作用。第三则材料相对复杂,但提炼一下,是讲心灵中挚爱飞涌,忧患时生命博大。虽然前句讲到了飞涌的挚爱,后句也说到了生命中的忧患,但前后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没有说到忧与爱,没有谈到交叉关系。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提示,有什么引导。

   作文命题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命出佳题,必然极不容易;要想命出妙题,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心中有考生,手中有考纲,脑中有科学,胸中有艺术,且将四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那就能铸就杰出之题,成就绝妙之题。进而,展示教育风采,造福当年考生,产生杰出作品,流芳千秋百代。(21510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陈祥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