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这点事班会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选修)

发布时间:2017-10-20编辑:互联网

 一、教育目标:

    用宽容的心态和合作的眼光,发现与同学“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成员矛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通过讨论尝试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合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协调能力等。

二、班级状态分析:

    班级学生大多为上海郊区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外地借读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环境,进初中之前普遍缺少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因为学习上的挫折,很多同学在与人交往时出现了不够积极自信等问题。因此,从预备班开始,我就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并以小组的形式来建设班级生活。经过一年的努力,班级整体也开始呈现出积极自信、活泼友爱的精神面貌。

  但是,进入初一以后,随着学生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增长。班级学生逐渐出现了三种分化:本来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优越感越来越强,过度的自我中心使他们对其他同学开始有了排斥的想法;原来表现较差的同学则急切地想通过各种途径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包括使用捣乱、排挤和诋毁他人等方法;还有极个别同学由于性格、习惯等原因,在合作中较少得到被尊重和表现的机会,于是觉得班级和小组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意义,逐渐有了边缘化的趋势。尤其从七年级上学期开始,班里新转来一位外地学生,学习、品行等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很受老师们青睐,这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由于他性格上过于秀气,也给了同学们取笑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班里自发形成了“挺阳派”和“倒阳派”,并由此触发了班级学生之间已经暗自滋长的不和谐气氛。同时,由性别意识带来的男女生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学生之间互相诋毁的事情经常发生,并经常出现剑拔弩张的气氛。

  总之,学生整体上来说,个性都越来越鲜明。但是,过度的“个性”如果不加以引导,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合作”无疑是一种砺炼学生个性的很好方式。学生的成长问题会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合作得到有效解决。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我觉得更有必要开展以“合作”为主题的系列班会。

  值得肯定的是,班里大部分同学对班级现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都开始有了反思的意识,并能积极组织并参与讨论活动。比如这个学期开始自发组织起了对班级问题的探讨,并模仿电视节目《上班这点事》,设计了“上学这点事”系列活动,同学们生动有趣的节目和真实坦诚的对话使班会课显得丰富而有意义,因此这个名称和活动形式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策划下,这次的“合作这点事”主题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同学,我向你学习”,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有意识地用宽容和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同学,这种心态是他们目前缺乏的,又是“合作”开展的必要前提;第二阶段为“再谈合作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年半的合作经历再次深入体会合作对自己、他人和集体成长的价值,以及对合作中遇到问题的关注;第三阶段为“合作,真有那么难吗?”目的在于通过发现并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品行,学习如何与同学有效合作,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通过前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开始有了欣赏同学的理性意识,知道了和同学相处时要用宽容的眼光,多看看别人的优点,这给“合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同学们对“合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明白了合作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真正的合作会让人体验到快乐等。但是,会欣赏同学不代表一定有能力与人一起合作,明白了合作的意义也不代表就一定善于与人合作。合作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沟通的技巧和能力。通过对“合作难不难”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同学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成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如互相不信任、推卸责任等,对这些问题同学们的反应也比较消极,认为没有办法解决。这使得第三阶段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那就是通过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成员矛盾来使合作更有效率。

班会过程 设计意图

一、 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对系列班会的前一期作简要回顾和点评,引起同学对话题的兴趣和思考。

二、 小品表演

1、《“合作”这点事》

    小组“合作”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各自坚持己见,互不相让,导致互相攻击,最后不欢而散。

2、《合作,真有这么难吗?》

    小组成员互不服气,在小组活动中不配合,导致小组活动未完成。

三、各抒己见

    在合作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问题?或者还遇到了其他问题?对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谈谈你的感受。

    将大家遇到的问题列出来并作归类。

四、小组讨论

    如果你们小组遇到这样的问题,打算如何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出谋划策,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各小组将商讨出来的解决办法以小品形式临场表演出来,最后评选出合作表演最出色的小组,并请班主任总结点评。     

    

猫头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