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良师

发布时间:2016-8-6编辑:互联网

初一语文组  韦信英 

摘要:教师要找寻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多赋予学生以关爱。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要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有学习的欲望 关爱  情感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中引起学生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力。没有兴趣一切事情都是空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人自来到西山学校任教以来,在语文课堂上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一个学期的摸索,特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要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辩论会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些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教师所做的一切应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我在这个学期教的初一八班的肖茂林同学就是这种情况,他其它学科都相当优秀就是语文基础太差,越差越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针对他这种情况,在这个学期的半期考以后,我认真观察研究后对其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他学习语文的自卑心理,重树他的自信心,培养他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满意的效果。

再次,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 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 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韦信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