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学习中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
(一)常见错误
误区一:将“传记”与“碑传墓志”“传奇”“杂传”混为一谈。
(1)碑传墓志:碑文是刻在石碑上的文辞。本是古人置于宫室、宗庙前面的石桩、石柱之类,有的是为了“识日影”;有的则备拴牲畜之用。后来发展到在这些石上刻字记事,因而产生了碑文,碑文又称碑志。碑志,就是以碑记事的意思。古代的碑文,按其用途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纪功碑文是用来记述某人或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功业的;宫室庙宇碑文主要用来记载这些建筑兴建的缘由和经过的;墓碑文则是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兼诉悼念、称颂之情的。碑文是记事文体,通常记录人物生平事迹,很具体、生动,且有感情,有文采,尤其是墓碑中的墓志铭一体,但是这种文体以记人物为宗,不以记史为目的。
(2)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时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明清时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传奇的一切故事、情节、对话、环境,可随作者手法变化无穷,而传记体作品的人物、人物的言行,终须取决于文献或历史之真实。
(3)杂传:主要指单独成书的类传,既非史家所为,自无史家所欲呈现的历史意义,又无从自全书一睹整体之时代之背景,文学性尤不可与古代传记类文学同日而语。
误区二:只关注传主形象,忽视著传者情感。
误区三:眼中只有形象,忽视创造手段。
误区四:割断历史孤立评判形象,忽视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误区五:高考问题。前三个题是语言题,最后一题是对人物行为、品质,人物关系,情节等方面的概括、推断等,学生常常在信息检索、文意等方面出问题。
(二)解决策略
从古代传记类作品的基本特征入手(参见前文“教学策略”部分),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将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相结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认同感的同时,又能正确评价,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该主题学生学习目标的检测
(一)高考考查方式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实词、虚词)、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
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二)解题策略
1.对于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试题,主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并将词语置于文本整体环境中理解。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要注意细节描写;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
2.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也可大胆质疑,比如,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3.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还应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陈世虎
[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2 (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5.古代经典散文
6.高中化学选修4测试题
9.
10.高中数学选修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