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教学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8-3编辑:互联网

 第6课 《黄河颂》教案               光未然

黄梅县刘佐乡中学周和枝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师: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请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内容研讨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 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板书:三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一)序曲:朗诵词

师问: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明确: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学生齐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师问: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在“中华儿女”上。

学生朗读序曲和尾声部分。

(二)主体:绘黄河

1、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2、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3、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4、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板书:绘黄河

(三)主体:颂黄河

绘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朗读“颂黄河”部分。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地理特征)。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指出黄河的自然特点。

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四)尾声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五)、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

-->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二、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三、拓展延伸。 

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李卫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