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8-28编辑:互联网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诗歌本体,

指导学生准确表达答案要点

复习步骤:

一、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诗歌鉴赏(PPT1)部分的复习。

二、 知识回顾:

1、我们先来轻松过渡一下,来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根据上句背下句。(齐背)

(PPT4)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5)下面这个有点难,根据下句说下句。(指名、开火车)

 6、  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逆向思维的能力也强。但是,对诗歌的考查绝不仅仅是背诵默写,还考什么呢?--诗歌鉴赏。(怎么考?学生自由发言。展示中考题型,明确常见考点:1、品味思想内涵  2、赏析经典语言   3、描绘画面意境  )想拿满分也不难,只要你能做到两点。即正确解读诗歌本体,准确表达答案要点(PPT);也就是能读明白,写清楚(板书1)。前者是关键,后者是重点,读明白了才能写清楚。

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说:“汝果欲满分,关键在方法。”否则,老师一讲你就明白,可自己一读诗,依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自己一做题,还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那么,怎么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古诗词的神秘面纱。

三、 指导如何品味思想感情:

1、品味思想内涵不是像我们讲义上填表这么简单。(PPT9)常见的提问方式: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某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怎么理解这句话?

解答这类题的套路是:(PPT10)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例如:(PPT)(1)《相见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词人的登楼所见,抒发了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和离乡去国的悲伤痛苦。)

(2)《浣溪沙》中“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通过描写夕阳西下的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暗含着但愿美好往昔能够重现的微妙情怀)

(3)怎么理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人的寿命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建功立业。

2、看来这些问题是难不倒大家的。因为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同学们已经镌刻在脑海里了。但是最近两年扬州的中考题都是课内外比较阅读,而且大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遇到没学过的诗歌怎么办?第一,别慌,坚信一点,别人也不知道;第二,快速地从题干、题目、诗句和注释中寻找有用信息。

我们都熟悉朱熹的名句(PPT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的内涵是什么?

--是说人要获得丰富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去读书学习,汲取新鲜的知识。因为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PPT11)。

 师:很好!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解读诗歌就不能不重视诗歌的题目(板书“看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主旨的指向。《白雪歌送……》一看便知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不过本诗送别却不悲伤,因为岑参生活在大唐盛世,他也是来接替武判官做官的。    如《天净沙 秋思》秋天的思念  《乡愁》那就是表达思乡的愁思。

   但有些题目不具备指向性,如《相见欢》《浣溪沙》只是词牌的名字,与诗的内容无关,我们就得深入诗歌本身,抓住特殊的意象来分析情感(板书:析意象)。如《相见欢》上阙,我们可以抓哪些意象?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人比黄花瘦”的柔弱才女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给人的感觉就是寂寞凄苦。)

--“深院”体现孤寂身世。

--“残月”表达人事缺憾。

--“清秋”渲染清冷气氛。

除了梧桐,杨柳也是很多情的意象。很多送别诗、边塞诗都会写到,如

--李白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边关将士见不到春风杨柳的景致,只能吹奏《折杨柳》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王之涣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最婉约莫过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

寄托思念的哀怨的还有什么事物?

--明月  如李白“举头望明月……”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些月下的游子抒发的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乡愁,还是苏轼旷达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可见明月也是怀人的意象。古人常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感,读懂常见意象的内涵,懂得传统的审美习惯,便于我们快速地明确诗歌意象的内涵。

(3)(PPT12)请看古人常见的意象含义。

  常见意象含义举例(PPT15)

杨柳  离情别恨

梧桐 寂寞惆怅,凄凉悲伤 

牡丹 富贵、美好

菊花  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梅花 高洁不屈,纯净洁白

松柏 高洁、坚贞,有生命力

……

但有时同一意象的旨趣会相去甚远,例如,同咏梅花,陆游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就截然不同(PPT16两首咏梅诗),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同。

生:因为时代不同。

师: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南宋时期,动荡不安,中原沦陷,生灵涂炭;爱国诗人,悲从心生,山河破碎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但最终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故其笔下的梅花充满了“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的凄苦与无奈。

师:毛泽东首先是一位革命家,他胸怀宽广,豪放大气。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反华势力,他认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因此他笔下的梅花充满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自信和乐观。

师:由此看来,分析意象要知人论世,联系创作背景。这里的背景既包括诗人的个人境遇性格背景,也包括社会时代背景。(板书:联背景)

假如你对这个作者的写作背景无从知晓,如何读懂诗的内涵?

(PPT17)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你能从诗中读到作者的感情吗?大胆地猜猜看。

--思念之情。诗中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

非常聪明。当时诗人的朋友和夫人分居两地。妻子住在长安静安里,见柳丝柔长而思念外出打工的丈夫;丈夫住在望驿台,见飞花遍地,便遥想妻子独守空闺。此诗的“思”就是夫妻之间的两地相思、一种闲愁。

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哪个字最关键?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关键(板书:抓关键),这里的关键包括关键词和关键意象。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所以,今人出题时也常常玩味经典的语言。

四、指导学生鉴赏经典语言

(1)关于诗词语言的鉴赏有哪些角度?

--字、词、名句鉴赏。

出题方式有:“……”一字非常传神,请进行赏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其妙处。

如(PPT)“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

我们发现用得最妙的词语往往是什么词。

--动词。

--那么,“红”和“绿”不是形容词吗?

--已经活用了,是使动用法。如果改成形容词,变成“樱桃红、芭蕉绿、流光匆匆都过去”好吗

--不好。没有了动感。

答题思路:

①首先肯定“好”,或者肯定哪一个更好;有时要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②分析诗中你认为“好”的字好在何处;可有想象的描摹,注意表现方法。

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传达了什么思想。

请你说说下面的几句诗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PPT“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字用得好。运用移用手法,被锁者不是清秋而是人,表达了作者的身世和身陷囹圄的孤寂、痛楚。)(“我的心有一把锁”)

“无言独上西楼”(独。可以让人想象到词人孤苦伶仃独憔悴的落寞神情、寂寞身影,昔日的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今日的形单影只、无人相伴、无人相随、无人相对,其幽囚后离家亡国的愁苦可想而知)

“忽如一夜春风来”

“雪上空留马行处”)(学生回答用得最生动、丰富、点题、有内涵的字,说说自己的理解)

(2)当然考查最多的是名句赏析

同学们知道基本的步骤吗?

(PPT)名句鉴赏的步骤:手法(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等)+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显得怎么样(效果)。

(3)(PPt)请模仿这种方法从下面的句子中选择一个名句进行鉴赏,并提供参考答案。(板书:明步骤)(无可奈何花落去,……;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老骥伏枥……忽如一夜春风来……)

3、指导学生如何描绘画面意境。

(1)(PPT)此类题型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某句诗的画面,或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描述画面: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想像,将意象组合成生动的画面。

(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的画面,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画面:山路盘旋曲折,以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感情: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意境:绘景+点境+明情(描绘景物、点明意境特点、表述作者情感)常用的意境术语:(PPT)新奇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凄清冷落、朦胧渺远、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旷达悠闲……

如:想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意境: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景)。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雪景,创设了新奇壮丽的意境,(境)。表达了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妙处: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新奇,景象极为神似,既清新而又贴切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有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颇有浪漫色彩。

四、牛刀小试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其中正确读懂诗意是关键,掌握答题方法是重点。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形成独立鉴赏的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

阅读PPT《淮上与友人别》,你能运用我们交给你的“钥匙”打开这把“锁”吗。(如学生写不出,可以提供)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淮:淮河。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秦:今陕西境内。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答:                                                                      

                                                                          

词语:愁(愁杀)     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答: 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附: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黄流,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严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