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与电脑联姻--兼评《海上日出》一文的教学

发布时间:2016-4-9编辑:互联网

 

作者:黄耀红

 

  从封建私塾中的讲经、读史、吟诗、属对到现代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语文教学由粗放到集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漫长历程。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社会,语文课上以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信息传输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这一“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飞”进了宁静的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联姻”,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而电脑恰好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境和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这种融声、光、色于一体的形象刺激,能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课文的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语文课很重视板书的信息传输功能,讲究板书的完整、凝炼和美观,把设计精巧的板书作为理解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导航图”。但是,由于板书时间和板书范围的限制,一堂课呈现在黑板上的文字信息总是字斟句酌,一再浓缩。电脑则大不相同,它可以事先将教师所要板书的重要信息存储起来,以供教学时调用。这样,不管多么复杂的板书,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一切都“瞬息可就”。譬如,我们可把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文与“问题作文”输进电脑,讲评时,通过屏幕显示后,再引导学生赏析和评议,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对促进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大有裨益。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局限,及时检测与反馈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点,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曾以自制的卡片作为即时检测的工具,教学效果相当突出。其实,卡片的这种教学功能,对于电脑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电脑所发挥的教学功能目前还仅仅是“冰山之一角”。

  电脑与语文教学“联姻”,不仅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变化,而且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到每个学生都拥有电脑的那一天,全国优秀教师的精湛教艺将通过英特网惠及神州学子,教学资源的共享 必然带来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困难,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 或许就能迎刃而解。当然,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着情感与智慧的生命体,而电脑毕竟只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因此,笔者认为,实现语文教学与电脑“联姻”,必须强化人本意识、学科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本意识。电脑能把无声的文字再现为有声有色、具体逼真的情景或画面,但这种“再现”与阅读主体通过联想、想象所获得的形象感受“不可同日而语”。 譬如,读巴金的《海上日出》,电脑中显示的日出景象无论如何都解读不出作者那饱含激情的生动描写。就像看电影不能替代读小说一样,电脑提供的“阅读快餐”替代不了夜读华章给人的精神滋养。阅读的高境界,是一种心灵的颤栗和情感的共鸣。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以“人”为本,高科技的神奇魅力会使我们的阅读心理变得越来越粗糙。

  学科意识。与电脑“联姻”后的语文教学仍要姓“语”,语文课的“语文味”不能丢。赵华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就是这样。赵老师以CAT课件播放海上日出的录像,目的不是让学生看一看希奇,而是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形象,并与课文中的描写作对比。这种设计,真正起到了拓宽训练渠道,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作用。

  创新意识。电脑为“人脑”所用,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头脑,电脑难免变成为盛装“旧酒”的一只“新瓶”。在CAT教学软件的制作中,教师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牢牢把握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从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对语文教学作批判性的反思和创造性的探索。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