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教学案例(鲁人版九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9-27编辑:互联网

 案例背景:

    这次我参加了京口区基本功竞赛。文章是选自课外的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落叶》,在中学课本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生动,饱含哲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少了许多生动,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充全来自于教师的理解.其实,教师如果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本课的教学描述及教后反思。

   《落叶》原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现在要放在初一来教,确实是一个挑战,初一的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较差,语言的感悟能力还没能上到一定水平,因此,我要找好基准点,从学生的阅读基础入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这两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反复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品味生动形象而又含哲理的语言。

    

案例描述:

    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由眼前的一片梧桐叶谈谈自己的想法或感情,很多同学想到的都是秋天的凄凉,以此引出著名作家与同学们的不同感受。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配乐(秋日私语)朗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悟散文的氛围。学生听读并思考:

    1.找出描写法桐春叶的美及凋零的法桐和来年的春叶的句子。2.请说说作者对桐叶的态度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通过这两题的思考讨论,初步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心情,感悟中心。从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第三个环节是品位散文的语言。本篇散文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优美,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出示范例,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片段朗读,不加咀嚼的朗读远远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内化。因此我要求学生斟酌字词,找出喜欢的语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并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赏析结果。最后集体交流讨论。

    第四个环节是质疑。

    第五个环节是拓展延伸:其实自然现象中有许多与落叶一样的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也能给人启迪。请你选择锁熟悉的自然现象,完成仿写。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课堂,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再次感悟落叶的精神。 

教学反思:

   《落叶》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一文说的是窗外有一棵法桐,春天枝繁叶茂的,无比温柔和美好,但到了深秋,变得瘦骨嶙峋,作者由此发出了哀叹。来年的春上,法桐依然美好。作者忽然醒悟了,明白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本文写作切入口很小,仅是平时观察的偶得,却表现了“生命如四季,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的大主旨。本文的描写非常生动,尤其是法桐春生夏荣秋落过程的描写,不仅感染着作者,也打动着读者的心。这篇文章是在解读作者的一次心灵体验,读它的同时,读者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触动。初一的学生阅历浅,可能就事论事,也可能由此联想到人生,但仅是概念上的套话,而不能亲身体验提升。我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充实生命。同时,关于生命,这个话题很大,容易上成说教课。再回想上课情况,觉得有两点值得总结:

    1.抓住关键字句段落进行赏析、研读,进而一步步推向文章的主旨,这篇散文是作者有感而发,有为而作,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生活境遇和独立思考。感受作者真实的情感之美,丰富学生的情感,是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朗读是把握情感的重要方法,我通过配乐朗诵和学生朗读,让学生在经历和沉浸于朗读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透过语言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悉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对于诸如“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这样的句子还会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几次,进而感受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层内涵,感悟文章主旨。

    2.品味语言。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基于这点,我把整堂课的重心都放在了鉴赏本文的语言上。散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品味散文作品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我们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滋润和美的陶冶,逐步进入审美的体验;引导学生对散文体现出的情感进行品味、揣测、咀嚼,唤醒学生强烈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将阅读作为提升生命质量的必需。阅读这篇散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不可小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鉴赏诗歌的语言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鉴赏本文优美的句子,从词、修辞、哲理、写作手法等任选一角度赏析。并且安排了小组活动,在交流中,提高每个同学鉴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只是及时点拨。

    可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所预想的目标,但也有很多地方差强人意,比如:文章的细节挖掘得不够;指导朗读评价性语言较少,课堂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等等。多磨炼,多给自己敲敲警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