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联》人教版必修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3-5编辑:互联网

 灵动轻盈,轻舞飞扬 

--听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贺国卿老师执教《说说对联》有感 

今天,我有幸在海拉尔五中参加呼伦贝尔市第四届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暨“中学语文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研讨大会聆听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贺国卿老师执教《说说对联》传统文化展示课,令我沉醉,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贺老师的课堂教学就犹如涓涓流淌的小溪。她的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 

   这次贺老师执教的是“说说对联”一课。对联,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国粹。贺老师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感受到对联形式、内容、意境的美,感悟到经典的无穷魅力。课堂上,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在贺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引导下,一幅幅对联恰似一条条彩带,将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又像一杯杯陈年佳酿,飘荡着醉人的醇香。此时,师生们互动无拘无束,教师们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所有人的心随着经典诗词,随着贺老师演绎的经典课堂,一起轻舞飞扬…… 

一、经典的教学形式让我们耳目一新 

课前,我在想: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文本,内容不好把握一般人是没有底气上的,教师一定要有深厚扎实的文学素养,才能给学生高层次的点化,否则是对国粹的亵渎。但亲眼目睹贺老师精心建构的课堂后,不禁豁然开朗。这堂课由四大板块组成: 

(一)知“对”义。三个经典对联故事,很快引起了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了对联的魅力。 

(二)识对联。贺老师出示了“爆竹声声脆”,引导学生感性的对出下联,引出对联的基本规则。 

(三)挑战对联。这一环节贺老师层层深入,为学生’搭梯子”,对联的梯度难度升高,有简单的对仗,平仄到意境协调再到锤炼词语。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别出心裁的学习形式,学生学对联怎么会不兴趣盎然呢? 

(四)拓展对联。有人说,一堂好课应像一篇文章的精彩结尾,要达到“文虽完但意无穷”之效。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它应留给学生更深的思考和长久的兴趣。在我看来,贺老师这堂课的结尾就是点睛之笔。简单总结后,他带学生赏析了四幅名联佳对。 此时的学生,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之中。这样的课,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诗化的课堂语言带给我们别样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的确,准确得体、幽默独特的课堂语言就像一剂催化剂,它能催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它又似一种魔力,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在45分钟的课堂中,我的耳朵总能聆听到吉老师那诗一般的语言。 

课一开始,贺老师就以他那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对语文的热爱。随着一声“上课”,同学们立刻站了起来,“同学们,语文课快乐!”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但又墨守成规地说:“老师好!”台下传出了格格的笑声。“我说,同学们语文课快乐,你们该怎么说?”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似乎有所领悟。于是,我们听到了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贺老师语文课快乐。看似简单的问好,其实,贺老师用自己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学生,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他似乎在告诉每一位学生:这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他老师曾对她的学生说:“爱语文,可以借罗贯中的目光领略《西游记》中光怪落离的奇异世界;爱语文,可以借李白之笔去描绘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爱语文,可以感悟那‘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爱语文,可以冲进牛毛般的细雨中去感受那种浪漫无稽的情调……” 

教学过程中诗化的语言俯拾皆是,现摘录部分如下: 

“虽然是静悄悄地,但是我们的思维在涌动。” 

“时间不等我们了,让思维的网线连接你、我、他。” 

“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飘起来。”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诵读声我爱听,请再读一遍。” 

“我们和对联轻轻握手,感悟到了对联的神韵。” 

“愿阳春白雪般的音乐与你永远相伴。” 

“重重叠叠山,崎崎岖岖路,你更喜欢诗情画意的生活。” 

“我们刚才亲切‘约会’的是什么?” 

…… 

不仅如此,在贺老师的课堂上还多次引用了名家名句,如: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 

如此流畅的、富有诗意的语言,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着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无时不在享受着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启迪,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呀! 

贺老师的妙语虽产生于即兴,但植根于他丰厚的文化底蕴,植根于他对学生的热爱,植根于她对教育理念新颖独到的感悟。因此,她的语文课充盈了“高效”、“创新”、“诗化”的特有魅力;他的课堂用语犹如涓涓溪流,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聆听、品味了名师的教学,我思绪万千:没有丰厚的积淀,没有艰苦的努力,我们的教学怎么会达到如此上乘的境界?要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典课堂,我们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

( 海拉尔第七中学    郭春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