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7-23编辑:互联网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猎猎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他就是诗仙--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请大家简单说说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感受风格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展示) 

明:写了蜀地艰难,不可久居。

风格:雄浑  豪放 

三、下面学生范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1.一生读。   

2.找出重点句子,再精读。  

3.找一生再读。

四、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诗句,即主旨句。

1、学生交流。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课件展示) 

2、讨论该如何读。

3、找生读,并说出理解。

明确:

“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感叹词连用,直抒胸臆,极力夸张。蜀道之高尽现眼前,让人惊叹不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险,让人又惊又怕,畏惧不敢前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面对地势凶险,战祸惨烈,人只有叹息之情,作者也只能为朋友担忧了。 

读至此大家已初感诗文用语之奇。 

明确: 叹:高         (惊)     

       叹:险         (惧)    

       叹:凶         (忧)          

4、学生齐读该三句,体会一唱三叹所表达的情感。 

五、品读课文 

    李白开篇即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声夺人,那么蜀道到底有何难呢? 请找出具体描写“难”的精彩诗句,说说诗人怎样把抽象的“难”展现在你我面前。(对比三秦民谣,可以从传神的词语、表现手法、写作角度等方面点评。) 

  赏析范例: 

(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前一句运用绝妙的夸张,“扪”“历”两个动词的连用,显出行人出没在星宿之间,山高之状就显现出来,更让人感觉行走的艰难。后一句中通过“抚膺”“长叹”的动作表现出行人的心惊胆战,以及无法继续前行时无助的叹息之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描写与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足见其与世隔绝之久;“地崩山摧壮士死”更见辟路之难;终于“天梯石栈相钩连”。世上本没有路,开辟出来了,也便有了路。路有了,可是这路好走吗?神龙至此仍要回转,善飞援之“黄鹤”“猿猱”面对奇绝之蜀道尚且不得过,就反衬人行之更难。 

又以“萦岩峦”山之高危,“扪参历井”“抚膺坐长叹”人之无助的神态、动作,正面慨叹。如此行道能不难乎?这一切不仅让行人无助,让我们读者也不禁胆战心惊。 

明:手法角度: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总结:手法变换,大气磅礴,音韵回环,同时又不失细致、精准。这种动人的描绘,源于他贯穿其中的浪漫主义激情,共同营造出了雄奇险峻的意境之奇。

六、生再齐读,体味意境之奇。 

七、所谓“诗言志”,作者为什么要写呢?这首诗除了劝友人勿入蜀地之外,有何言外之意呢?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呢?

   补充写作背景,学生找句子,谈意蕴。

明: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忧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

八、总结:      一曲蜀道难行之悲歌,既有个人之忧情,又有国家之怨情。语言奇,意境奇,风格奇,意蕴更奇。我们不仅读李白的诗,还要读更多的经典,让这些优秀人物的文字涵养我们的性灵,让文化的惊魂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 

九、作业:背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