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23编辑:互联网

 《汉家寨》教案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2、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了解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教学难点: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充满诗情画意却又富含哲理的散文天地里,如果说我们在老舍朴素平实的散文中明白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在陆蠡含蓄隽永的散文中体会到生命的抗争力量,在刘亮程极具乡土气息的散文中了解到生活的艰难,那么,今天我们将在张承志的《汉家寨》中看到些什么?

(观察三幅关于沙漠地形的图片,说说感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2.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了解其作用。 

三、学生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张承志,青年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1978年开始笔耕。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张承志真正为所称道的,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坚强的民族骨气,是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2.阅读提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仔细阅读文本,圈点勾画文章的景物描写,了解其作用。

四、反馈评价:

1.基础过关

褶(zhě)皱    脚踝(huái)  晕眩(yùn)(xuàn)   俯瞰(kàn)                  咀嚼(jǔ)(jué)   白炽(chì)     砦(zhài)

2.理清层次:

    (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可通过抓住“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感受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2)“走进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可通过“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及“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家寨所体现出来的“坚守”精神。)

    (3)“离开汉家寨”,主要写了作者离开汉家寨时的感受和离开汉家寨之后思想的变化--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可通过“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凉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及“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进一步感受汉家寨体现的“坚守”精神对作者的影响。)

    {注:因为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点,因此在第二课时中要让学生集体朗读,反复品味,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品读。}

3.赏析写景的语言:

从文章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写景句子或段落,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赏析示例:   第一段所见景物:

空山绝谷         不毛之地

铁色戈壁         酥碎的岩石  

淡红色的焦土     狞恶的尖石棱

归纳汉家寨的特点:孤单、贫瘠、荒芜

景物描写的作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空寂、荒芜、广袤、慷慨悲凉的情绪,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五、思考探究:

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归纳景物描写在散文中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l)写景烘托形象、衬托作者内心世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

 (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渲染气氛。

六、分层训练:

情景模拟: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到汉家寨体验生活,请你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景物描写。注意体现自己的情感。

学生展示成果(略)

七、小结:

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描写,让我们初步领略了汉家寨人所具有的坚守的精神.汉家寨能生存一千多年,凭的就是这种坚守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历经千年而依然固守在这片土地上,也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我们的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坚守”,那就继续吧,它将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下节课我们就讨论一下“坚守”的现实意义。

八、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