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4-1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恰当选用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3、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 

教学设想 

1.本课,首先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 ,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炼句的精妙。 

2.着重分析修饰语和和动词,参照两个语段的指导,体会这些修饰语在表达中的作用。 

3.请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分别讨论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 

2、启发学生认识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解读文本 

1、. 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2、. 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 ,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二 交流体会。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炼句的精妙。前一个文段简洁朴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于华丽的铺陈表达,也不在于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经意间娓娓道来,流露出真挚深沉的感情。后一个文段中着力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三 创作短文,实际体验。请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赏析几个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体会选词炼句。 

2、通过对比原文和改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词炼句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展示经典文学片段。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十分优美,谈谈你的理由。 

2 《漓江》(余光中) 

  黛髻青,南国有您多丽人/争妍要照影/却苦了地灵/何处去寻找够长的妆镜 

  于是从上海的湘烟楚霭/聪明的漓江/浅浅地笑着在两岸的娉婷之间流来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左顾也惊艳/右盼也欢绝/趁涟漪的靥涡顺流而下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瞻前便遗后/顾近又失远/贪看岸上,又觉水中更诱惑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峰外还有峰/峦上更多峦/出不尽七千个峰头的大厦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钟乳垂长旌/石笋矗高柱/地府已如此/又何必慕天堂 

思考:体会作者新乡土诗的爱国情结。 

 不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所占诗作比重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已成为余光中诗歌的一个恒定主题。从他的诗中,我们能体悟到诗人内心多元情感的交织、冲撞。爱中国是诗人无法割舍的情结,也因此成为诗歌表达的一个“结”。余光中50多年创作不辍,在他已收集的600多首诗歌里,凸显出一个异常鲜明的特点,即很多诗里流溢着念国怀乡的民族情感。“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扎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滚滚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爱祖国,对余光中来说,并不是抽象的、空幻的,而是具体的,也更亲近、更久长,这爱是炽热的、倾心的、纯洁的。 

二 学生体会文章的的语言美。 

1、 学生讨论,形成观点。 

2、学生积极发言,展示独特见解。 

3、老师补充,深入探究。 

三 、课后练习指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