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
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掌握实词时,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2.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1
二、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学习时以考试说明提供的20个虚词为重点。具体注意三个方面:
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
2.区分虚词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
3.特殊虚词
a.把握“诸、盍、焉、耳、尔、旃、叵”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
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
三、弄懂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不同的句式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类。
2.用法
用法指的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这部分在学习时,我们可以注意三点:一是掌握每种句式的基本类型,记住各个类型的标志;二是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三是突出重点。
四、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这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注意以下四点:
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从文章整体及具体语境两个方面弄懂实词、虚词的意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弄懂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
3.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蕴含丰富语句的表层与深层含义。
4.注意句子的比较分析,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意义上的差别。
五、检查翻译是否准确
检查时,可从实词的古今义及一词多义。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句子成分的补充、语序、互文见义等角度进行检查,看翻译是否落实、准确。
六、找准分析文章内容的角度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a. 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
b.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C.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
逐步对段落或层次进行分析,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3.综合分析,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综合时注意充分利用文章题目、文中或文后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
七、懂得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这是较高层次的检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倾向的评析。
文章的思想倾向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判断及主旨寓意的评价来表现。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
通常,判断积极与消极因素,可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
1.作者对人民的态度。
2.作者对统治者的态度。
3.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
4.作者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5.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思想上有无值得借鉴之处,艺术上可否值得学习。
另外,对文章中的消极因素及作者不当的观点,也要看是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
想一想:文言文阅读需要掌握哪些内容?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