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星的感受;
2.掌握本文叙事写景的技巧;
二 教学设计: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整个单元意在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之门,作为散文,巴金先生用他细腻恬静的笔触为我们对繁星的感受引向悠远。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内查找字典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再通过分组讨论梳理主要内容。老师予以启发、引导、归纳。
由于初一学生掌握的文学修辞知识不够纯熟,分析二、三两段的写景手法是难点,而学生通过主体的分析认识感悟写作技巧是教学重点。
教学时数: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请学生谈对星空的感受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2.自查字典,找出重要生字词:
(纳凉,模糊,萤,似……)
3.请学生范读,老师强调力度的掌握,力求读出散文的美与韵味。
三)具体分析
1.着眼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四个场景)
思考:从这些场景的描述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前二句交代什么?后二句写了什么?为何交代这些内容?
2.齐读第三节,明晰记事六要素:
(时间、地点、事件、景色、感受)
a.照应分析1中的思考。
b.第二节如何写景?作者对星的感受有何特点?如何形成的这一思维过程?
(正面描写--景,侧面烘托--感受;光明,朋友;略)
四)读第三自然段:
1.找出写景的句子,考虑写景的手法
(静态:联想,比喻;动态:想象,拟人)
烘托美
母亲
2.读谈感受的句子,思考这样写有何意义?繁星有何特点(柔和,静寂,梦幻)?为何会有“母亲”的感觉(联系实际思考)?
3.第二、三节写景有何不同?
(需细致全面分析:客观描写,主观感受,动态静态……;考虑意境与深度的角度)
五)1.读第四节,思考描写的“巨人”形象从何角度出发的?
(外形)
3.第一节同其他三段是何关系?
(总领下文)
六)作业:写作中的写景抒情与心态有很大关系,约上三五好友,于静夜观星,谈谈你的感受。
附:板书
繁星
巴金
1从前,七八月夜于庭院观星 时间
四个场景 2三年前,南京,在后门处看星空 地点
3如今,每晚在舱面仰望星空 事件
4有一夜,哥伦波船上看星座 景色
(外形) 感受
客观描写:静态;动态
主观感受:联想,比喻
想象,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