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08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8-15编辑:互联网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本学期任高三两个班(文科17、18班)语文。这是本届8个文科班中在排在最后的两个班。听说,高二以来,从开始到结束,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最后的省会考在文科班中都是最差的,所以,原任语文教师下到高一,由我来接任。

学期初,根据高三文科生的实际情况少不了先制订教学计划,即按年级组规定的时间完成第五、六册教材的教学,然后按照语文高考的要求进入高考语文知识的方阵复习。

刚接触新班级,第一要做的,不是训话,不是给学生下马威,不是咄咄逼人,不是自我宣传,不是树立威信,也不敢跟学生承诺什么,而是跟学生说计划,谈打算,论看法,千方百计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看到希望。按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首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第五、六册教材的教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像以往的教学那样逐课阅读,逐课分析,逐个问题讨论、讲解。只能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点拨为辅。即便是重点篇目,也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去分析。当然,非重点篇目,也不能放弃置之不理。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则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去重点吃透。

有的同事认为,时间有限,对于最后两册教材,只能把重点的课文抽出来作重点讲解,非重点的那些课文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则认为,重点和非重点都是相对而言,没有非重点,又哪来的重点,如果非重点就可以不管,那么,有很多的文章就用不着写在教材上。应该说,高中语文知识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的。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那怕省略了其中的几个点甚至一个点,整体将变得支离破碎,也就没有整体可言。因此,我的做法是,任何一篇课文都不放过。即便没有时间讲,也要给学生有时间去读,去看。

完成了五、六两册教材的教学任务之后,便进入了梳理教材阶段。所谓的梳理教材,顾名思义,就是对高中语文六册教材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对各册教材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清理,重点掌握,对一些重点篇目则要求学生再阅读,再吸收,再消化,做到心中有本。在梳理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基础知识整合,同时,以做练习、小测验的形式进行知能演练提高。

到了专题复习方阵,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紧张的高考备考阶段。

根据语文高考内容,专题复习方阵可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五个部分。按教学计划,本学期要完成的是第一部分的复习。在这一部分中,重点是字形及词语,特别是字音部分。打开高考语文试卷,字音题一般都出现在第一题,“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做对第一题就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迈好这一步,是取得高考开门红的关键。因此,在复习中,投入到这一部分的时间也相对多一些,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即便如此,所收到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这就说明,语音,作为基础中的基础,不是靠一个方阵的复习就能解决问题。指望在短时间内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是不现实。一个方阵复习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叫学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要求学生要把字音复习贯穿到整个高考备始终。具体而言,就是只有经常性地复习、积累、巩固,才能提高。接下来的字形部分的复习也是如此。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现在试卷上的字都是一些常用字,即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尤其是多音字和形似字。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多注意,在积累的同时,还要注意寻找规律。

通过这第一个部分的复习,即从字音,字形,标点,词语到病句,扩展词句、压缩语段,句式,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几个方阵的复习,反映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不是题做得越多收效就越大,也不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到的、懂得的就越多。

接任两个月后,举行第一次月考,学生成绩跟其他班相差不大。第二次月考,学生的总体成绩便处于中间水平。虽然我没有跟学生承诺过什么,也没有提出什么保证,更没有夸什么海口,但已经得到了学生的充分信任,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更加信心十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