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有效参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4-25编辑:互联网

郧西县实验小学 张海燕

新课改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语文感悟体验活动和交流所得语文知识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广泛的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呢?结合自己在学习研究《新课标》过程中的感悟,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创设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课堂上经常把语文知识溶在小游戏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我校一位教师在上《比尾巴》这课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

贴上几种动物的图片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那么朋友见面了,你准备和它们打招呼?不过打招呼时可是要有礼貌的哦!

生:小猴子,你好,欢迎你来我们班做客。

生:嗨,小公鸡,咱俩做个朋友好吗?

生:小鸭子,我最喜欢你啦,因为外婆家就有小鸭子,我天天和它们玩。

生:小松鼠,你的尾巴最好看啦,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么?

……………………

打招呼的小游戏,贴近儿童生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融口语交际表达训练于游戏一体,在特定的氛围中,通过角色转换,促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其中,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而且还引导了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说话的目标,同时渗透了礼仪教育的人文理念。就在不禁意中,有效的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不过,在这些小游戏中,我们应该注重留给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游戏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或结合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去体味和感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特殊魅力。

二、关注课堂生成,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仅应把智慧用在课前的预案的设计上,更要把智慧用在根据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上。这就是说,要关注课堂生成,运用教学机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这位教师上《比尾巴》,不过在感悟课文部分有一环节的设计就过份强调预案,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而是千方百计地在事先设计的预案细节上迫使学生就范,没有根据学情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师:比赛的结果出来了,你手上的小花你想奖给谁?

生:我想奖给小猴子。

师:你为什么要奖给小猴子呀?(老师的意图想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征)

生:因为小猴子长的很大,很强壮,人家打不过他,所以我要把小花奖给他。

师:你坐下,是因为小猴子很大,人家打不过他吗?要注意听讲哦!

师: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花奖给哪一个动物?

在这一环节中,这位教师就没有因势利导,就略显得不够灵动,则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时,感觉非常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形成无效教学。若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动态,因势利导,灵活应变,就会是另一种教学效果。

师:是呀,小猴子是很强大,(用手边指黑板上的猴子图片)那是因为它长着什么呀?

生:哦,是一条长长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可以挂在树上,别人打不到它。

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了解了猴子尾巴的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要把学生视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予以开发,密切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随时根据学情调整预案,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诱导,现场处理。有时为了学情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及安排顺序作较大幅度的取舍和调整也在所不惜。关注学生发展,关注课堂生成,让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

三、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现代学习方式提倡多样性。新课程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深入贯彻课标精神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需要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语文课中必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丰富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如:在低年段的生字学习中,我安排学生分小组利用自己多样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形象识字法、自编字谜、其它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真是异彩纷呈.

生:我记住了“踢”,我是这样记住它的:请勿用脚踢太阳。

生:一个人靠在树上,你猜他在干什么呢?(休)

生:我发现森林是由许多树木组成的,所以“森”由三个“木”组成,一个要“木”在上边,两个“木”在下边。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过程都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汉字的学习亦然。新教材在识字内容的编排上顺应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这种建构,即把发现规律作为识字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没有做规律的代言人和讲授者,而是启发学生亲历观察和发现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的识字的主动建构。

再如:学习“木”字旁的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认读,然后试着讲一讲这些字为什么都带有“木”字旁。这样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感悟规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独立识字、识更多的字。达成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启迪智慧,教给方法,并让学生在识字实践活动中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创造与发现的建构过程。而这种合作、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能最大程度上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发展。

四、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自主发展

生活经验是帮助学生感悟、体验语文的凭借。许多语文知识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继而又渗透到语文课堂促进对其它语文知识的理解。所以,语文知识的获得,跟生活经验的联系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体验感悟语文知识的活动平台,让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内容。如:《风筝》这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回忆起自己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从而促进对文本的感悟。在读中感悟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一个美丽的风筝,让孩子们看风筝再次回忆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叽叽喳喳的描述着放风筝的情景,重温昔日的快乐……所以,在学习课文时,孩子们一直都保持这种兴奋状态。在学习放风筝这一部分时,孩子们情绪更是高涨,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现快乐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借助生活经验演一演,学生们表演着课文的内容“我们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大声的喊叫着。”接着,我又让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让学生们想一想孩子们在喊什么呢?学生们兴奋起来“啊……风筝飞得真高啊!”“你看我的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在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时,我采用了动作演示的方法,先让学生想一想风筝在空中飞舞的样子,然后根据这个样子让学生表演“翩翩起舞”,让学生体验风筝在空中飞舞的状态。请了几个学生上台,看到这几个憨态可掬的学生在台上伸开双臂翩翩起舞的样子,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在我为学生搭建的体验感悟平台上,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还会用呢!他们用这些词语说的话也是那么精彩!我还用此法学习了“垂头丧气”“大惊失色”等词语。

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关注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才能落实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获得人文熏陶,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作者邮箱: cjkmzhy@163.com

作者邮箱: cjkmzhy@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