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26编辑:互联网

 《背影》教学设计

                            执教者    钱途

一、困惑与设想:

《背影》是一篇老课文,我以前按传统教学方法只是分析课文的段落,理清课文线索,分析四次眼泪、三次背影、四句朴实的话语,但每次教完之后,总觉得学生不感动,我常想,这脍炙人口的、让世人感动的名篇,为什么教者品不出情感,听者亦不动容呢?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自己没有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因此也就无从让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了,所以,这一次,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我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利用了网络与媒体技术,再结合本单元让学生体会至爱亲情,体谅父母苦心,孝敬父母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产生心灵震撼。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2、能整合文本与媒体信息,形成新信息

3、写一封信谢亲恩

二、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三、教学难点: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学会珍惜至爱亲情

四、教学过程实录:(希望依此作为本次教学反思的真实背景)

(一)、体会亲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是一篇老课文,但在新教材编写时,老课文遇到新问题。出示问题:

《北京青年报》消息:由于多数学生反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落选新教材,落选原因是学生反映:1、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的栅栏。

2、父亲的形象不够潇洒。

3、为儿子买橘子是平常的事,有什么好感动的。

   为此事,社会为《背影》该不该入选新教材进行了大辩论。

今天,老师也想让大家围绕以上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看出示的三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 媒体制作:

对网络信息加以整合,同时配上朱自清先生儒雅的照片

设计意图:出示网络中收集到的信息,为学生创设了讨论情境;朱自清先生儒雅的照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过渡句:现在请大家来听一听课文,赏一赏父亲的背影,来感悟一下文中的情感。

播放PPT课件:

(配上背影画面的朗读)

过渡句:听完了课文之后,我想许多同学都已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在请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

出示讨论要求:

1、 绕以上观点进行讨论,形成本组观点

2、 根据本组观点,摆出依据(依据课文)

组织学生回答:

教师参与:

人无完人,父亲是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即使犯了错误,那也是因为爱儿心切呀,我想这个美丽的错误不会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美好形象,也正因为这种错误,才使这父爱变得更伟大更感人。

小结:

大家认为这篇文章应该入选是因为本文很感人。

板书:感人

仔细看画面及画面上的文字,细心听朗读

小组长组织讨论

学生回答:

甲组:我们组觉得《背影》应该入选新教材:

父亲的形象是不够潇洒,因为父亲胖,但这并不影响父亲在作者心目中的美,因为父亲用肥胖的身躯艰难的爬上月台为我买回橘子,我觉得这个举动让我们很感动。

乙组:我们也觉得应该入选新教材:

1、 父亲很老了,而且很胖,爬月台买橘子对于父亲来说非常艰难,而我却年轻力壮,我去买橘子既容易,也是应该的,但父亲坚持自己去,虽然很艰难,但父亲因为儿子买回橘子而感到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尽到了父亲的责任。

2、 父亲爬月台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因为火车不等人,为了节约时间,所以父亲才冒着生命危险,为儿子尽快把橘子买回来,难道这形象不感人吗?

丙组:我们觉得不应入选:

1、 文中的“我”一直流泪,有失男儿本色。

2、 父亲穿铁道爬月台很危险,这会对学生进行误导。

3、文中的儿子太骄傲,看不起父亲,父亲对儿子太溺爱了,完全可以让儿子自己去买橘子。

其他小组成员反驳:

甲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流泪,正是因为我被父亲感动了。

乙说:本文父亲爬月台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但正因此说明父亲爱我,而且本文不是讨论父亲是否遵守交通规则问题,而是要说明父亲对“我”的爱。

丙说:父亲为儿子买橘是为了表达对即将远离的儿子的爱。

丙组认为乙同学不能驳倒他。因为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不需要用“违反了交通规则”的方式来显示。

乙再次激动的说:……

丙组同学同意老师的观点 播放配上背影画面的朗读。

媒体制作与操作:上网搜索《背影》画面素材,课文朗读素材,并在每幅画面中配上醒目的文字,如“家中一片狼藉、爬铁栅栏、火车上的叮咛……”,然后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并设置为每隔三秒钟自动切换,使画面得以连续放映,并与声音一致,从而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课文朗读时还可以看到重要的文字,这样学生就不会只欣赏画面,处于无意识的听读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朴实,只让学生读,很难调动学生的情感资源,更别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精心地挑选了“父亲的背影”、与“我”的画面作为课件背景,使课件设计的总体风格一致,给人以美感;同时“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震撼人心,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品味亲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赏析课文:

过渡句:本文感人之处确实很多,通过以上讨论,你觉得本文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请给你最感动的地方写评注。

组织学生交流评注

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写评注

回答:

甲说:望父买橘,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攀、缩、倾”显示父亲动作艰难,看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乙说:看到父亲买橘的背影,“我”流下了眼泪,说明我已理解了父亲的爱。

……

其他学生或补充、或各抒己见 出示评注示例

制作:选出文章中的句子,并点评,直接用PPT放映。设计意图: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直观地展示教师的解题思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回忆生活,感悟亲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及

设计意图

过渡句:大家都觉得“望父买橘”这个片段最感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老师也觉得这里是全文最感人的地方,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片段:

播放电视散文《背影》:“望父买橘”

过渡句:从望父买橘这件小事中,作者捕捉到了父亲生活中最美的形象,从而流下了感动的泪。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记忆中是否也保存着父母最美的形象呢?

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受到学生感染也说了母亲给自己留下的最美形象:

  那是在大学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与母亲赌气,一个星期没有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见母亲也不肯叫母亲,这时母亲却忘记了我的不好,亲热的喊着我的名字,……我与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挑着箩筐,深秋的晚风吹起了母亲的头发,我分明地看见母亲的两鬓已白,我懊悔自己的无知,不禁也簌簌地流下眼泪。 观看电视散文

同桌交流感受,共同回忆往事

甲说:我生病时,妈妈把我拥在怀里,为我唱歌,那时我觉得妈妈最美。

乙说:深夜里,母亲给我盖被子,离去时的兹爱的笑容是最美的。

丙说:父亲为我送来练习本,然后冒雨离去,消失在雨中的背影是最美的。(这位同学哽咽地说完这段话后,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很多学生在流泪) 播放电视散文媒体制作:插入“望父买橘”的电影片段,使它与课件融为一体。

设计意图:黑白动态画面,伤感的音乐,动情的朗读,使学生产生了身历其境之感,利用视频再次展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情形,用“我”的眼泪来激起学生审美情趣的共鸣,感悟父亲的“美”,为接下来的感悟亲情创设了情境

(四)、感谢至爱亲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及

设计意图

过渡句:人世间最珍贵的而又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亲情(板书:亲情),然而在纷繁、琐屑、充满竞争压力的紧张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了父母、亲人所给予我们的这种至爱亲情,今天,学了这篇文章之后,请大家写一封信,向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父母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出示写作要求:

1、注意写信格式

2、写自己心里话

3、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组织学生交流习作

小结: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饱含着那浓浓的爱,让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细微中的真情,用自己的真心,去体会那丝丝真爱、甜甜的亲情。

学生写作

(下面是一片唏嘘之声)流着泪写完文章

学生们是边流泪边读自己的习作

(大家沉浸在对父母的感激之中)

大部分同学的信的开头都这样写到: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学了《背影》之后,使我忆起了你们平时的好,……我才深切的体会到你们那深沉的爱……

播放《背影》歌曲

课件制作:插入网上下载的歌曲《背影》,并配上歌词,“火车就要开了,我就要走了,离别就要来了,话怎么说呢,……转身是背影了,你就进了往事了,……于是你转身后,转身了以后,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还能够鲜活的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微微颤抖……”

设计意图:用音乐与歌词为写作再次造境,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后作业

1、修改这封信,把它读给父母听,请你的父母在听完此信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为你写几句话。

2、再读课文深入研究,第二课时进行质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