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谈课堂教学中实施三模块自主学习模式的点滴体会(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8-19编辑:互联网

山东省临清市尚店中学 雷士兴

在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那种教与学的割裂状态、静止状态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临清教研室根据当前的教育实际提出的“自学感知--研讨探究--反思拓展”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探究创新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三模块”模式进行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

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导火线,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被激活的状态,而对教师来说,它则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紧紧围绕探究目的而设置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基础。科学设置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兴奋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激起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究目的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探究动机是促使学生自觉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设出栩栩如生、情真意切、令学生轻松愉悦或悲愤激昂、或精神焕发、或心驰神往的情境。例如,教学课文《故乡》,这样导入新课:“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思,一旦远离故乡多时,往往就生出思念故乡的愁绪。你听,崔灏站在黄鹤楼上高声吟道‘日暮乡关行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你看,李自漫游祖国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走来的便是马致远,当‘夕阳西下’时,他因思念故乡而‘断肠’;辗转外乡多年,迅哥儿满怀喜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带给他的倒是满怀愁绪,那么,他的思想深处受到了怎样的触动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乡》,找出原因吧”。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他们带着真情实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才会紧紧围绕探究目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

根据教学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有没有探究的意义,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等,是组织探究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心理基础。由于我们现在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班额的大小不同,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班级甚至差别很大。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因材施教,既要考虑同一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结合探究内容的不同侧重点,设置具有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问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设置这样有层次的问题:①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②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③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没变,那是什么?④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⑤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一个形象?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的难度,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为下一步的小组讨论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交流,深化自主探究的内容。

合作学习则指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同时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己设计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大家交流,倾听同学的意见,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课堂充满民主的氛围。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们收获、疑问,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更为主要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互学、互动、互补中更深刻地进行探究。教师还要相机启发诱导适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准确地给予评价,对回答问题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讲座形式应多样化,可采用小组讨论对抗辩论,竞赛演讲、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最终目标。

四、紧密联系生活,精选案例,强化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促使学生登上世界的窗口,遥望无限的人生海洋。但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人兴奋的,只有引起学生兴奋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地进一步探究。因此,做好“反思拓展”这一环节的教学,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设法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组织学生拓展探究时,精选与学习课题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社会热点问题。如在学习《台阶》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的父亲也是农民,他们和文中的父亲一样,既要在人生的阡陌中奔波,又要在生活的田野里耕耘,但他们始终如一,任劳任怨。学习了本文,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那就把你心中涌动的话语诉诸于笔端吧。”教学《论美》,我是这样拓展的:“在我们生活中也出现一些与文明社会不相协调的现象,那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不美的音符,运用这篇课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尝试写一篇小议论文《论不美》”,又如执教《散步》,可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同学共享,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既升华了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又于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合作交流是“汤”,独立思考是“盐”,教师即为“厨师”,汤中缺盐,难成美味;汤味鲜美,功在厨师。教师只有把握好手中那“三模块”之勺,殚精竭虑,才能烹制出更美味的佳肴,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雷士兴,山东省临清市尚店中学一级语文教师,教务主任,聊城市教科所立项课题《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组付组长,王后雄全国名师联谊会会员。邮箱:sdzyh@126.com 电话:13969517343

作者邮箱: sdzyh@126.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