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学感言(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7-16编辑:互联网

湖北江陵 张正言

很久以前听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写得不错,借了一本,匆匆地翻了一遍,觉得有些快乐,也有些不快.也没继续深读,还给主人了.没想到他的<<道士塔>>竟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而我正教第三册.教学生读书可不是自己读书,那非细读不可了.可是细读之后,无端生出一些不快.不快有如下一些.

一. 文物外流不是王道士一个人的错,为何单对他恨之入骨.文中虽说他只是一个小丑,不要他负全部的责任,可是看看对王道士的描写,极尽挖苦鄙视愤恨之能,篇幅很长,而对政府官员的描写则客气的多.对那些来中国掠夺文物的外国人则更是恭敬得了不得.又是称学者,又是称汉学家考古家,说话舌头都不灵活了,将这三者并列,逻辑思维有点短路.

二. 王道士把持敦煌,这是他的错吗.这又不是肥缺,他也没凭关系就成了这里的主人,原因是什么?因为这里没人来管.对他发泄不满,那是能欺则欺,这是中国人的毛病.

三. 无端侮辱中国农民让人气愤.王道士卖文物与农民何干?王道士是道士,为何不挖苦他的道士身份呢? 我想了很久,想出了一点道道,原因可能是这样的,道士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道教也是宗教的一大派,我国又保护宗教,挖苦他的道士身份怕现在活着的道士不满.于是作者查他以前的身份,发现他当过兵,这个身份作者也不敢挖苦,现在一些部队领导权势了得,再查发现他以前是农民.这下作者放心了,因为挖苦农民是不怕的.人们可能怕狗,怕蚊子,怕苍蝇,但是没人怕农民.况且作者深知农民是不会看他的文章的,看了也不会找他理论的.所以可以放开骂去.几千年来农民从来都是受挖苦的对象.愚昧无知是他们的代名词.农民的看院子的习惯是可以挖苦的,做事认真也是可以挖苦的.甚至长脚长手也是可以挖苦的,因为只有像作者这样高素质的人才佩长.很多人在吃饱了农民的饭之后会鄙夷的骂一句:呸,农民!我很佩服朱自清,他看不起美国人,连美国人发的粮食也不吃,可是现在没有这么有骨气的中国人了.

四. 文中说要和外国人比学问,看了让人发笑.拿什么比,就拿这篇文章吗,除了作者自为得意的几句挖苦的话,还有什么?中国人有没有学问?不知道,只知道张艺谋的<<红高梁>>是在外国得了奖之后,中国人才知道是好片的.只知道国人经常夸耀我们什么什么东西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可.如果不信请你打开电视看广告.

五. 王道士卖了一些文物让作者痛不欲生,如果作者得知八国联军曾火烧圆明园,得知清政府曾订过许许多多的屈辱的条约,卖了很多国土,又当会是怎样死去活来.

六. 作者在写到王道士卖文物时曾感慨:中国的学者到哪里去了.这话问得怪了,难道叶昌炽不是学者吗?是,他知道这文物的价值吗?后来的所谓的中国学者认识到了文物的价值,想保护.他们是怎么知道文物的价值的?因为外国人叫好了,外国人跑很远的路来买文物了.所以中国的学者就知道好了,知道它有价值了,其实这个时候岂只是学者们知道了,连王道士和所有中国的农民都知道了.这个时候推知文物的价值,恐怕不需要作者那么高的智慧吧.中国的学者如果知道文物的价值,在国家无力保护的情况下,自己去购买这些文物,并把它保存起来.这才叫学者,就像自己出钱收购甲骨文龟片的叫王什么来着的人(等我查出了告诉大家,这样的人不好查).有些人在国家有难时躲避得远远的,等到灾祸过后才出来对着断垣残壁抒情写怀,痛骂别人保护不力,这些学者多了.

七. 以前有人痛骂作者,我觉得一些人是想错名人出名,现在看来,此人该骂.人格低下.

八. 不知这种文章为何入选高中课本,也不知编者想把学生熏陶成什么样的人,该不是要熏陶成作者一样的人吧.

九. 希望大家齐努力,把这篇文章赶出教科书.

作者邮箱: 5188zgx@sohu.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