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论文高中教师◎
董世群
(陕西省乾县西大街41#乾县第二中学 713300)
[摘要] 互动是思维的“双边活动”。它是思维共鸣的前提,是思维生命力的象征。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本文仅就以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一课为例(课堂实录节选,在此表示谢意),着重探讨课堂中如何互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互动 实感 发散 艺术 探究
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形成共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看,这就是所谓的“互动教学”。
互动是思维的“双边活动”。它是思维共鸣的前提,是思维生命力的象征。这种互动性一方面表现在思维的对象和思维方式上,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或不断变化的问题,就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积极探讨,以得出其内在的本质的属性。另一方面它还表现在师生个体思维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随机应变,左右逢源,要对不同思维个体发出的思维回声进行反馈,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而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即对教师反馈的信息进行变通和创新。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果这样来认识和实施教学,整个过程就会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
本文仅就以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一课为例(课堂实录节选),着重探讨课堂中如何互动。
笔者认为课堂的教学是“有法”和“无法”的统一与和谐。“有法”即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上,教师必须是“课堂平等一员中首席”,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驾驭者。也就是说,课堂上“导入新课--教学活动--总结扩展--作业布置”的环节不可省略或调序,必须由教师驾驭引导,因为它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和“导游”。 “无法”即教师要在驾驭课堂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教学环节这个“镣铐”去跳舞,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所思。
首先,导入新课有实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到的导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积淀和生活阅历,激发起他们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这样就给以后的课堂互动提供了基础。
[教学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恐惧。读了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 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感受。
生甲:景色真美。那生长着茂密芦苇的无边无际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真令人神往。
生乙:除了景美,人更美。那群白洋淀的青年妇女们,水生嫂们,温柔多情,太可爱了。
生丙:感觉美。特别是感到一种人情美,人物的心灵美。在水生嫂等青年妇女身上,有着一种健旺明净的人的精神,这些青年妇女不仅仅是可爱,简直是可敬。
生丁:人物对话的语言简洁有味,极富个性,太精彩了。
师:很好,看来《荷花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学读出了景美、人美,有的同学读出了人情美、人性美;还有的同学读出了人物对话的语言美。孙犁的小说真是别有风味啊!
(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战争是残酷的。这是他们的正常思维,而教师的导课中传达出了本文对战争的描写与我们的常规想象不一样,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习读课文。)
其次,教学活动有发散,鼓动学生的互动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还是主动,完全取决于课堂的驾驭者、课堂的“导演”──教师。过去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演”,只是一味的讲,完全是“填鸭式”的,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动学生说,自主地说,大胆地说。
[教学案例实录]:
(一)概括训练
师:这篇小说仿佛一篇散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只是选取生活的几个场景,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美好的心灵。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简洁传神,富有特色,表达了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阅读时要仔细品味。《荷花淀》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然而在情节结构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心。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水生嫂的角度对课文中描写的几个生活片段重拟标题。
生甲:可概括为“夫妻夜话”“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生乙(马上举手表示反对):“夫妻夜话”不够好,不如改为“与夫话别”。
师(微微一笑,投去赞许的目光):请你说明理由。
生乙:“夫妻夜话”不是从水生嫂的角度来概括的,“夜话”内容较笼统,不能准确概括第一个生活片段,改为“与夫话别”要好一些。
师:很好!概括要准确.贴切,还要符合概括的要求。乙同学改得好,评点也切中肯綮。
(教师的设问很有既明了,又含混。“明了”在是要求给文中各个生活片段重拟标题,“含混”在是限定在才“从水生的角度”,而生甲没有考虑到设题中的隐含条件,生乙就很快提出更正。这样,在设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了课堂的互动。)
(二)比较阅读
(改写原文对话,比较阅读)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女人低着头说:“就你积极。”
师:能用老师改写的句子换掉原文中水生嫂说的话吗?
生:(笑)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就你积极”是责备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这个人物的性格。
师:水生嫂的性格是什么呢?
生:多情,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不拖丈夫后腿。
师:分析得好!言为心生,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要能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心理活动。“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明责备,实赞美,埋怨之中带几分自豪的感情。话到人到,孙犁真是一个运用语言的大师。
(教师在驾驭课堂时,运用了常规的“语言替换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作家对语言的锤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较中容易发言,说出自己的所想,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学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的互动气氛。)
(三)合作探究
(对“助夫杀敌”一节,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争论。)
以下是课堂讨论的问题,现录下。
1、 推测“可慌哩!……”这句话是谁说的?从中推测这位妇女的情况。
生:忸怩,不好意思说出“新娘”,看来应是“忸怩”的那位妇女,新婚不久嘛。
2、“撅着小嘴”的是谁?
生:是新媳妇。年轻,尚未成熟,委屈。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这是谁讲的?
生:是“心直口快”的那位,因为她说出这句话就感觉失言了,大家也笑了。
3、 附带一下人物的情态。后面写到妇女们的生气。她们为何生气?
生:丈夫爱搭不理,一个不大声吆喝,说她们是“落后分子”。
4、水生们真的生气吗?
生:没有。文中有水生(及其他青年)吆喝“出来吧,你们!”――课文注解是“好像很生气”。“扔饼干”细节表明他不是真生气。他是装的,妻子来看他,他觉得路上危险,也有些害羞,丢人。
5、些妇女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听出什么信息?
生:青年妇女们,他们的丈夫有很高的参军热情,还能看出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另外,还能看出他们的“口非心是”,明是“骂”,实则“赞”,“狠心贼”是反话,寓褒于贬。总体上还是表现了他们的含蓄之美。
(教师运用“问题导引法”组织课堂 ,有的放矢,学生便于回答,也乐于回答,很好地配合了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翁 ”杰好地配合了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翁 ”角色。)
(四) 授之以渔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体会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在小说当中,水生嫂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她的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和深明大义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先以水生嫂勤劳善良的特点为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语段,体会她的这个性格特点。对于后两个特点,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按照刚才的分析方法去归纳、提炼。即使学生的归纳与标准的表述有差距,我采取了存疑的态度,然后把标准的表述写出来,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这样就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有时候学生归纳不出,出现“冷场”的局面,在此时,我先交代出水生嫂的性格态特点,再让学生在文章中去找对此中性格描写的相应语段,这样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促进了课堂的互动。
(对于课堂中的互动,教师要不时地去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互动的空间,及时地帮助学生。)
再次,总结扩展有艺术,活跃学生的互动欲。
总结犹如装粮食的口袋挣袋口这一过程,如果没有好的总结,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同样就影响了学生课后与文本的互动。艺术的总结就是可以激发学生心中最敏感的神经的东西,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细胞的东西。所以,艺术的总结是学生知识的回笼,能力的聚焦!
[教学案例实录]:
这篇小说仿佛是一篇散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只是选取了生活的几个场景,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美好的心灵。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简洁传神,富有特色,表达了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人物语言与人物心理的关系,课后他就会去细细品咂文本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无形当中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了与文本的互动。)
最后,布置作业有探究,诱导学生的互动欲。
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在课外的延伸,它既是衡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传达量和传达度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量与理解度的“砝码”。所以,对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课后对文章的探究及学生与文本的互动问题。
[教学案例实录]:
作业:散文如少妇,诗歌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每品韵味弥醇,每赏花香愈浓,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之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铸就了这篇小说的“诗化”特色呢?(提示:乐感精神、伦理情趣、“初日芙蓉”造就了小说《荷花淀》的“诗化”特色。)
(对于作业地设计,作为教师应心中有数,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外与文本的互动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太过宽泛,就会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问题设计的价值,达不到课外互动的效果;如果设计得过于浅显,课后学生不用翻阅资料或探究就能作答,同样也就失去了问题设计的意义。所以,对于作业地布置,应站在“学生课后与文本互动”的基础上去考虑设计。)
综上所述,互动是“导入新课--教学活动--总结扩展--作业布置”课堂教学环节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笔者仅就此做一点摸索与探究,以起抛砖引玉之效。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改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摸索,但是笔者坚信:桃红了,柳绿了,瓜果飘香的季节也就不远了!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学语文教学法》 王世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 蔡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