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
资中三中
我们知道:“言语活动的本质是理解。阅读是理解,表达也是理解(既以理解为前提)”,“言语理解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前理解就是经验,即言语经验和言语背景经验,而这些经验(知识技能)主要是从大量的阅读中积淀起来的”。可见,“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阅读”具有这种特殊的功用,才使得古今中外一个个有志之士笃志好学,嗜读若命,与书结缘。马克思长期读书,其足迹在水泥地面上磨出一个坑,为世人所传诵;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稍长,“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甚至在安史大乱中,身“系浔阳狱,正读《留侯传》”,平日功读之勤可想而知;毛泽东嗜读成癖,在他家里,除了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外,饭桌上、茶几上、床上,甚至连卫生间也放有书。他读书非常认真专注,喜欢作“书头笔记”,书上勾画的各种圈点、标记和批语密密麻麻,历历在目;鲁迅、钱钟书等作家读书之博、之深亦使人佩服之至。难怪他们一管在握,随兴所至,即事成理,涉笔成趣,随物赋形,得心应手。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上课喜欢搞“一言堂”、“满堂灌”,一味地分析讲解,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使得“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想书的时间太少,动笔的时间太少”,因此,学生读起书来生疏拗口,印象淡漠,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写起作文来思维迟钝,语言干瘪。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改变学生“读书少” 这一现状,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我们不仅要把读书的优先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在“读”字上下工夫,多读多练,而且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授之以渔”。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得天独厚的馆藏优势,《把图书馆阅览室办成“语文实验室”》(此文已在《巴蜀师苑》上发表),从而把语文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放宽到课外的广大生活空间和教材外的优秀读物,给学生营造成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技巧,以迅速提高语文能力呢?现拟就以下几点浅见。
一,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时间,制定出学期或近期课外阅读的指导性计划,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使课外时间得到及时合理的搭配,而且还能妥善地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多挤读一些有益读物。
二,科学地选择阅读对象。在选择阅读对象时,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读物的思想要正确,内容要丰富,语言要精美。第二,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第三,要选择与课本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读物。第四,要注意读物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三,灵活地运用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则劳而无功”。这里所说的“要领”指的就是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多种多样,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在这方面,著名作家马识途的经验值得我们仿效。他在谈到自己的阅读经验时说:我通常是拿到一本书后,先看内容简介和序言、后记,了解本书能给我些什么,再翻看一下目录,看有些什么内容。我先从头读它一章,或者随便选择一章读读看看。读得下去,我就从头到尾择读一遍。如果我觉得好,就再读一遍,或者再读其中的某一章节。如果感到很有味,我就要计划读全书或某一部分了。既然是精读,就要记笔记,写心得,甚至写评论文章。
四,激发阅读兴趣,变苦读为乐学。“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奠基石”。可见,兴趣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苦差事。因为这种学习是一种简单的、顺乎自然的学习,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快乐的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从《论语》里师徒间的谈笑对答中,从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述中,可以感受到那种洋溢着个性,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学习,是多么的让人意气风发,多么的让人羡慕不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坚持多读、多练、多想,广闻博览,积累学识,就一定能迅速提高语文能力,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