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红星
“小时候我很有灵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字认得越来越多,文章写得却越来越不行,现在很难写出小时候那种充满真情的文字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这样的感叹。
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话不得不使我们感到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远离生活,又远离学生。
在作文的命题上我们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只是凭主观想像,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对我们出的题目无话可说,于是也只有瞎编乱造、抄袭“借鉴”。即使是自己憋出来的“文章”也很难有饱满的情感与鲜明的个性,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作文内容的单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单向性,学生也就习惯于从一个方面进行思维,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了应付作文课,老师一般都是对所有的学生出同一个题目,但是,绝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个题目有话可说。这样,让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说不同于别人的话”这一最起码的要求,就自然成了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也是学生“怕”、“厌”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 同时也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快的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往往影响着学生对不同体裁、题材作文的好恶。有的学生善于编述故事,喜欢写记叙文;有的学生则善于抒发感情,喜欢写散文或诗歌;有的学生善于论辩演讲,喜欢写议论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因此,在学生练习写作中,我们老师大可不必一味地规定写作的题材和体裁,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让学生自己选来选择最拿手的体裁与题材来进行训练。
当然,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选择体裁写作,也不是完全的放开,没有约束地“胡写”,这中间也需要我们老师多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品味生活,并且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抓那些自己或感受深刻、或影响深远、或别有见地的人、物、事、情、理来写,这样,在给学生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作文训练的效率。
作者邮箱: ZUOH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