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8-14编辑:互联网

王中华

一、班级管理尚“活”不尚“死”

 对于班级管理,似乎存在着一种认识,就是管得越死越好,常听有人说,某某班管得“鱼不动,水不跳”,不错不错。我认为这种观点要不得,它常常会导致我们对一个班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表象上,而这种外在的东西常常是一种假象,一个只知道让学生读死书的班级管理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反应迟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憨”;它的弊端还是隐性的,如果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也习惯将这种责任推给学生。殊不知,学生的聪明劲很大程度上是被陈旧的管理意识这.把软刀子刮蚀了。它的弊端和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题海战术造就的是一大批熟练的做题工,就像流水线上的作业员,而不是发明家、设计大师。我认为:班级管理尚“活”不尚“死”。在高一、高二,我都有意识、有步骤地开展一切可能开展的活动,如经常性的有一分钟演讲,辩论会,还有春秋游、晚会、球赛等文体活动。在课堂上更不搞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因所谓教学进度而把知识、观点灌输给学生。很多在我们班带过课的老师都曾称赞学生思维活跃,跟着老师转,甚至推着老师讲,课堂气氛热烈,在我们班上课是一种享受。可以这样说,“活是班级精神的灵魂,“管”只是一种手段: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处理好“管”与“活”的辩证关系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管”是为了“不管”

万事包办,不论巨细,事必躬亲往往被认为最负责任、最优秀的,但我认为“管得死”可谓一脉相承,坚持这观点的人常常认为“苦劳第一”,加上我们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效果也常常不错。但我认为这种管理是一种“粗放型”管理方式,不能代表现代管理的理念主流。华南师范大学麦志强教授有一篇文章叫《跨世纪班主任形象设计》,其中谈到班主任工作的系统构成,包括“常规事务性工作、协调性工作、决策性工作”。三种工作的核心是决策性工作,而不是常规事务性工作。华中师范大学屠大华老师著作《现代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将这种班主任称为“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保姆型班主任,其不怕辛苦的精神可谓令人敬佩。但我们的班主任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怎样处理好,准确地说是摆脱这种“包办式”的管理模式呢?叶圣陶先生有关教学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那么我不妨仿造-句--“管是为了不管”。我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施行自我管理。因此,我施行了一套民主治班的方案,它的内容是一种以班长为龙头、班干部为核心、全体同学为主体的全员参与、自查自评自纠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只是做决策性、指导性的工作,效果确实不错。

三、“朴实”是一种最高的管理境界

班主任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有威严的班主任管理常常雷厉风行,是非分明,学生常常也是敬畏有加。这虽然也是一种很高境界的管理,但我认为,最高的管理境界还是锋芒内敛,朴实无华的。因为班主任太威严容易伤害学生,尤其是部分后进学生。我有这方面的体验,我带过一届文科斑,四大金刚,八大天王,身带刀疤、开学没几天就抡铁棍打破人脑袋的主,四五十位调节生云集的这么一个班,以我的个性,硬是一下子便震住了他们;可时间一长,我知道,他们只是口服,心未必服:大事不犯,小情不断;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校内不犯,校外犯,根本厌恶学习。这迫使我改变管理方法,深入他们内心,以柔克刚,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锋芒,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去展现,我常给学生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你们的功劳。我因为你们而感到骄傲。”我平时绝不压抑学生的个性,绝不轻易指斥学生,更不在公开的场合批评学生,决不为维护自己的所谓权威而不尊重学生。“尊重”与“公平”加上有时候的“难得糊涂”,效果好而且长久。当然,这些必须建立在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的基础之上。

四、突出重点,抓好开头

班级管理应走简洁制度的路子。沉冗繁杂、朝令朝夕改的班纪班规都不利于学生自觉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整体精神的建设。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勤勉地督查,且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分工管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不出一个月,学生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制度不变,重点突出,狠抓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如自习、就寝纪律、迟到现象、清洁卫生等,然后要做的就是确立良好的斑风,创建班级精神等决策性的工作了。

五、“谈话”有讲究

有一种理解是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越多,就愈了解学生,班级管理就愈来愈好。我认为不尽然,再甜的糖,吃多了也腻;再好的药,吃得多了,虫子也会产生抗药性。谈话“适时、适地、适情、适景、适人”我认为效果才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如某学生平常考绩总是很一般偶有一次考得不错,班主任的一句亲切的鼓励,恐怕可以算得上“-句顶一万句”。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层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和学生促膝谈心;在学生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特别的关心;在学生需要激励时,给予充分的激励;在学生需要指出毛病时,一针见血的指出,使之猛醒:这种效果的取得,对班主任谈话的盲目性提出挑战,它要求班主任善于捕捉谈话契机,谈出具有“时代性、深层性、关已性、前瞻性”的谈话内容来。

谈话内容要有时代感。我在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总是结合我们所处的变革时代、经济时代的特点,举出鲜活的反映时代特征的例子来,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有一次我班举行“做跨世纪人才”主题班会,我结合我国经济方面指导思想的转变--如伺由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效益,由单纯追求产值转向追求注重提高竞争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谈到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时,我从亚洲金融风暴中泰国、韩国的泡沫经济谈到中国沿海经济腾飞及后来英明果断的治理整顿;从国际跨国公司的兼并风潮,如奔驰、戴姆勒公司的合并,大众、宝马争购劳斯莱斯,波音兼并麦道谈到中国的国企改革,个体私营和国企的兼并与联合;从微观的利率调整谈到金融在经济宏观调整中的作用;从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打击走私谈到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能力、勇气和决心等等。并且告诫同学们,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接受高等教育是融入这一时代大潮的最佳河床,否则,我们将被关在时代大门之外。这种谈话常常令学生群情激奋,讲完后学生便热烈鼓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心理对话对谈话的深层性提出的较高的要求。谈话要深入学生灵魂,我采用“班主任信箱”的形式来和学生进行心理对话。因为,写信这种形式往往比学生面对面地和老师交谈来得更坦城、更真实。而我,则更有时间去思考,去找资料,去斟词酌句,效果也更好。我们的中学生在这种竞争激烈、生活单调的环境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它要求我们去发现、去解决。我们班有一个叫王涛的同学,在初三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而弄得精神有些毛病,他曾休学专门下武汉找心理专家治疗,未见成效。后来,我让他每天将自己的那些古怪想法写成“发泄式”的日记,然后交给我,我读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如此一年的时间,王涛终于走出了痛苦的深渊。

学会倾听,是我做思想工作的另一种手段,我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总是自己讲得多,而让学生讲得少。其实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学生,他有不如意的时候,更多是想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出来,未必真正期望在老师这里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方;而我们,当然也不是全知全能。与其给学生讲一些大话、套话,甚至干脆指责、批评,还不如让学生自己谈,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提问;在谈话出现“真空”的时候,善于寻找话题,这种技巧,这种能力即所谓“要善于发现问题”,事实上,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难。

再者,无论是集体谈话还是个别谈话,都应该使谈话内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描绘前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比较。再一点就是要关心到学生个体,涉及到具体的每一个人,即所谓“关已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

六、“下寝室”可打“擦边球”

一般的时候,我较少下寝室。寝室是学生的自由天地,一般的时候,学生不欢迎班主任下寝室,即使是最让学生感到可亲的班主任;而且,我们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下寝室也不可能是为了和学生交流,因为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时间;而更多的是为了清洁量化评估的一、二分,或者是做一个“警察”,去监督学生。这会让学生反感,感到老师不信任他们,同时,又会产生“被迫性依赖”:学生有老师督查就会做得好,没有老师下寝室督查就有问题;导致良好习惯难以形成。那么,效果和初衷就相背离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自我管理。我引进竞争机制,寝室的室长为龙头,全体室员共同参与管理,共同遵守,互相监督地按寝室的公约来做,出了问题,全寝室室员都要负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刚开始,学生不能接受;时间长了,他们感到大家确实是一个除班级之外的小集体,谁也不能给寝室抹黑。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寝室管理也就上来了。当然,这对整个班级的班风要求一定要是正气为上,这是基础。    

特殊的时间下寝室。星期六下午、晚上我常来学校,这个时候是学生最放松的时候,也只有这个时候学生才有时间。我到寝室后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聊开来。当然,这也要以班主任平常就和学生打成一片为基础,我以前很少打球,现在打,而且常常是上体育课和学生一道打,这也是我寻求和学生心贴心的一种小方法。当然星期六下寝室还可以顺便查查学生除学习、打球、散步、看电视、听音乐、洗衣服……之外,有没有外出看录相、玩游戏、看其它不健康书籍等不良行为。

七、倡导男女生正常交往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出现异性互相吸引的现象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堵”还是“导”?我选择“导”。我公开倡导我班男女生正常交往。男女生交往正常,可以刺激学生活力,振奋班级精神,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只要舆论正确,指导得法,就不可怕。那种“谈虎色变”的心态只会增强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而且,时下的中学生逆反的心理都较强,你愈禁,他便偏要那样做,其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当然,除了舆论正确外,如果发现有“早恋”苗头,一定要做彻底的、耐心的、有技巧性的思想工作,及时处理,非常坦诚地与之交流,使之步入正常轨道。我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我班的男女生关系最开放,也十分正常。我们班的男女生基本上可以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曾经有一个同学有“早恋”的苗头,不是因为“接触”,而是因为他自身的“封闭”。他本身对某女同学有好感,而他又不敢主动地和女同学接触,看到别的男同学和该女生关系融洽,便妒火中烧,于是,越发陷入了一种不可自拔的境地。他主动地以书面形式将心里的话告诉我,我真诚地与之交流并,鼓励他与该女生正常交往,甚至还有意识地将他们的座位调到一起,该同学后来给我说:“真奇怪原先的那种酸溜溜的感觉一下子便荡然无有了:”他果然很快就摆脱了“早恋”的漩涡,成绩也直线上升,后来也敢主动和其它女同学正常来往了。

总之,打破传统观点,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我认为是我们班主任面临一个重大课题。我坚信,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勇于探索,斑主任工作一定会大有可为。

 作者邮箱: 3275658@sohu.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