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可知学生过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6-1-19编辑:互联网

  扫描1 到农村去找回快乐童年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网吧游戏室的厮杀,防盗门内泪汪汪的眼睛……大多数城里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上学虽然苦,放假更难过”。不过,南昌市豫章小学3年级的小学生阳阳,放寒假后在他爸爸的要求下,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赣南农村奶奶叔叔家去,却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寒假。 

  9岁的阳阳刚开始学写作文,他日记体的《难忘的远行》和《我的想法》,记录了自己在农村度过的寒假。经本人同意摘登如下,但愿对城里的父母们有所启迪--期末考试完了,爸爸说要我到老家去锻炼一下,我一口就拒绝了。爸爸讲了很多,说老家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才说服了我。 

  坐了火车,再转汽车。花了一天时间,我终于到了老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家的房子怎么会这么破旧,黑乎乎的,好多是砖瓦房,有的还漏风。 

  我先到了奶奶家。弄饭时,我非常好奇。奶奶弄饭用柴烧,和妈妈完全不一样。我闲着没事干,就和他们一起烧柴,没想到这么好玩儿。 

  一会儿,又香又好吃的菜饭弄好了。我吃了一口,真好吃!我连续吃了3碗饭。我在奶奶家开开心心地住了5天。 

  第8天,我要上山去三叔那儿。我们走啊走,走啊走,一共走了30里路,终于到了。我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路,真是累死了。要在南昌,一定让妈妈“打的”。 

  我在三叔那里住了很多天。每天都是喂喂鸭子,赶赶鸡,看看电视。三叔对我也很好,我每天都抱着三叔的脸睡觉。我想这种生活非常好。 

  第21天,我要回家了。爸爸妈妈在电话里让我回去,可我非常不愿走。我忍住眼中的泪水,对奶奶、三叔他们说:“放暑假我一定会回来!” 

  我的老家可真是太好了。老家的空气好,一点污染没有;老家的天气好,很少下雨;老家的水果好,又香又甜;老家的蔬菜好,从来不放农药;老家的生活好,生活多姿多彩;老家的人好,对人好,爱劳动;老家的环境好,有花有树有草。 

  但是,老家的人生活还是比城里人差,没有车坐,要走山路,早上也没有牛奶喝。奶奶说,那是因为老家没有钱。 

  所以,我有一个想法。我长大后,读了书,有才干了,有钱了,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家长点评:广大农村是非常锻炼人的地方。城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时代,到农村去度寒暑假,可以增长农业知识,加强对农村的了解,培养对农民的感情,这是任何“兴趣班”所无法比拟的。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培养孩子个人健全人格的需要。 

  阳阳的母亲杨萍高兴地告诉记者,打从农村回来后,阳阳对人礼貌多了,更尊重长辈了。他不停地跟父母讲农村见闻,还阐述自己长大后支持农村的理想。特别是写作文,以前他总说没什么写的,但这次回来后让他写,竟一口气写出3篇。我们觉得,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接触多彩的生活。(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扫描2 希望寒假可以轻松点 

  菲菲(化名)是个16岁的初三学生,身为竞选上任的大连21中的学生会主席,她有满满一大盒各类获奖证书,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一等奖啦,中日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铜奖啦,中国少年儿童美术文学大赛小画家资格称号啦等等。菲菲还会吹笛子,跳拉丁舞、街舞,在学校扮演过心理剧《悬崖》的女主角。还曾在大连市初二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物理竞赛获三等奖。 

  菲菲家的客厅里挂着她画的少女油画。她的学习桌前面的墙上挂着朋友送的条幅,条幅上最大的两个字是: 

  自信。还有几行小字:面对挑战,激励自己,坚持不懈。桌上,翻开的作业本旁有一本厚厚的歌德的《浮士德》,书签夹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菲菲家里没有电脑,但有4个笛子。和记者聊天时,她拿出一支红色的笛子吹起了《彩云追月》。以下是她对自己寒假的自述-- 

  “从1月17号放假就开始补课,上午补、下午补,只有过年休6天。这6天干什么啦?串门、吃、睡、玩儿,看电视,想画画时候画两张,都是画美女。寒假也出去玩了,滑冰,和同学过生日聚会,吃西餐。” 

  “我平时一周记2篇日记,放假时1天1篇。这已是第4本了。这篇《证明真理的存在》,这篇《哲理小故事》,还有《自私》,《红茶绿茶》写男孩女孩的不同,这篇没有题目,写小孩子打架,这篇是诗,这篇写哥伦比亚号失事,还有车上的遐想,随笔。这篇是《猫的爱情》。” 

  “英语老师讲外国小孩假期挺多,到初中作业都特别少,想干什么干什么,培养你的自主能力,发展你,我挺羡慕他们的。” 

  “我希望寒假生活可以轻松一点,作业比较少,可以有时间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业余爱好,比如搞点发明创造,出个美术专集,或是学数学--我喜欢数学。如果时间长、有机会还想打工,挣点钱,这样就不用爸妈的钱了,就自主了。还想过给人画画挣点钱。”(新华社记者 赵华) 

  扫描3 一个没有假期的寒假 

  2月13日中午,宁夏石嘴山市一名高二学生丽丽(化名)背着沉沉的书包走出图书馆,脸上写满了疲倦。听说记者要了解她的寒假生活,丽丽苦笑道:“这是一个没有假期的寒假。” 

  “从放寒假的第二天起,我就开始参加补课,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大年除夕老师才给大家期末考试成绩。我痛恨这种做法,成绩不好的学生还怎么能过个好年呢?年后再没有安排补课,但我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丽丽边说边从书包掏出一张手抄的寒假作业表,上面列出的作业多得令人吃惊: 

  语文作业:默写1-4册要背诵的古文,写到作业本上。古诗文翻译25篇,写到作业本上。出一份卷子。随笔作文每天一篇,每篇不少于800字。 

  数学:书上的课后练习全做。 

  英语: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全做。(记者看到,这是一本16开纸大小、112页的习题集。) 

  物理:汇考纲要全做。 

  生物:练习册全做…… 

  “除了过年那几天,我剩下的时间都在图书馆了。我快疯了,即使大年初一不休息,我也根本做不完这么多的作业。放假前夕,老师还在班上公布了全市各个学校的补课信息。虽然我一听头都大了,可是化学成绩不好,我在本校的补课外,又选了在4中补习化学。老师布置作业时总是说,这些都是打基础所必要的,家长也觉得作业越多越好,可谁考虑过我们的承受力?!” 

  丽丽对过一个快乐的寒假充满了期盼,她说:“我觉得假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应该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最起码,学校操场应该开放,否则连个体育活动的场地都没有,虽然有体育馆,可太贵了。” 

  丽丽指着从图书馆蜂拥而出的学生说:“你看,刚过完年,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儿。没办法,作业太多了。” 

  在石嘴山市教育局,记者看到一份《关于中小学放寒假的通知》,上面第三条赫然写着:“各学校要充分保证师生的假期休息,不允许学校及教师利用假期组织补课或进行有偿家教。要指导教职工和学生合理自主的支配好假期时间。”(新华社记者 黄会清) 

  专家观点:怎样给孩子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 

  陈建华教授是南昌大学思政部主任,青少年问题专家。16日上午,记者前往南大采访陈教授,想请她对青少年如何过好假期提些建设性意见。 

  为给大学生开思想道德修养课,陈教授和杨琳、郑志发等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发现,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关系密切。所以,针对“谁来给孩子营造快乐假期”,几位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假期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的,在学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安排一段假期,可以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接触和了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年龄、性格不同,有的选择玩,有的搞些小发明,还有的利用假期去街头卖报纸,去农村体验生活,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假期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对此,学校、社会各界要充分重视。家长在假期对从学校转移过来的‘接力棒’,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孩子还处于他律阶段的时候,家长必须充分利用好孩子的假期资源,安排好他的生活、学习。应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要让学生得到在课堂上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知识。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扩大知识面,而单上文化课补习班只会让孩子反感。” 

  “有可能的话,学校应该安排适当的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让学生过好假期。家长都要上班,一家一户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中小学的老师不全部一齐放假,而是留下一部分来安排学生的假期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工厂、生态农业基地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假期有更多的收获,又可以较好地为家长分忧。” 

  “如何让学生过好假期,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其实,有识之士可以把寒假当作一个市场机会来开发,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充分开拓、挖掘、设计好的假期产品,从而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相信只要‘产品’好,家长一定会掏钱。” 

  “政府可以适当放开政策,鼓励假期市场的开发,同时着手规范假期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既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假期,又要把它当作公益事业来做,政府应统筹安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并力所能及地建设一批少年宫、科技馆。对现有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政府也要加强管理,避免移做他用,使之真正为青少年服务。” 

  南大的这些老师多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的专家,其中杨琳、郑志发、陈川和欧壹肝焕鲜σ彩羌矣兄行⊙生,切身体会使讨论的气氛热烈而积极,相信对家长、学校和管理部门有积极的参考作用。(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记者述评:别让假期成为教育的断档期 

  寒假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国家庭的独生子女来说,无人陪伴、缺少玩伴、生活内容单一、生活视野狭窄是普遍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多方创造条件,引导中小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是一个涉及亿万个家庭、全国几亿中小学生的大问题。 

  17日是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正式开学日,盘点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域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寒假仍显得单调、呆板,有些孩子称:“就跟没放假一样,几乎天天上课,可又没有同学可玩,没有体育课可上,还不如不放假”,但也有的孩子在家长的精心安排下,度过了一个别具特色的、难忘的寒假。 

  是什么原因使曾经令学生渴望的假期变了味?怎样才能为成长中的孩子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我们期望学校、家长、教育专家共同关心这个问题,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假期成为学生全面放松身心的活动期,为新学期充电的加油期,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的成长期……总之,别让假期成为教育的断档期。(新华社记者) 

                   中国教育报    2003-02-18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