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教学手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阅读理解、说话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要体现时间的充足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读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读的时间充足是阅读课的主要外表特征。专家指出,一节课里读书,包括朗读与默读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3,因为小学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以无意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儿童。
二、要体现形式的多样性
形式多样的读,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读,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训练僵局。其次,由于教师导读的对象、教材、目的的不同,也将决定读的形式多样。教师依据对象的不同,捕捉的训练点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读的形式是教学的要求,是科学的要求。再次,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形式的读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要体现全体性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人人得到训练,才能个个得到发展。教师导读面向全体,是读的充分性的体现。教师要安排不同层次、不同坡度的读,让每个学生都有时间、有机会去读书。
四、要体现层次性
读的层次表现为: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熟读培养语感精读熏陶情感。这是充分地读的训练步骤,也可称为训练的坡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去感悟,悟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事理,蕴含的情感,通过吸收、内化,再有感情地朗读,即创造性地以声释义,培养其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平时训练引导上让学生拾级而上层层递进,水到渠成;让充分地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切莫让学生一步登天,违背儿童的认知思维规律。
五、要体现联系性
1、体现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在读的层次性上,科学地做到这三者的联系可提高读的质量,达到充分地读。
2、体现听说读写的联系性。如开展读后评,不同形式的读后评,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充分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以读练听,以听练说,以说促读,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途径。又如边读边注体会写读书笔记等,也被广大教师所重视,这些方法是读写结合、读写互促的`好办法。
3、体现课内外的联系。仅教材内课文的阅读量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杯水车薪。新课标也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课文只是例文要让学生在课内得法,迁移课外,内外促进,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要体现想象性
想象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想象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只有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对文本正确感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考,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然后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的感情发挥得恰到好处。
【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让学生充分地读的教师随笔07-24
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充分地读(网友来稿)12-06
读《论语》心得 (教师随笔)12-06
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充分地读(七年级)12-06
读《论语》有感 (学生随笔)12-05
如何面对差生 教师随笔12-05
读《如何读懂学生》有感04-17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学生随笔12-05
读《论语别裁》有感的教师随笔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