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案

2022-07-28 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课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课程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图标设计的集体作业方式,让学生学习课程标志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美化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课程图标的设计

  难点:课程图标形象符号的概括表现、课程力标独特设计和象征意义的表达。

  教学准备:

  课程表展示板、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表

  2:引导学生说说每门课程的特点

  3: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图标设计,通过分析教材中体育、数学、作文、社会的课程图标导出设计方法。

  (1)构思

  设计形式:确定用什么形象符号进行设计

  图形搭配:主图形和副图形之间恰当搭配

  色彩搭配:色彩间相互衬托,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

  (2)画设计稿

  (3)着色(课件演示)

  4:拓宽学生设计思路

  课件出示其它课程图标引导学生欣赏

  5:提问:你觉得可以用哪些形象符号来表示其它的每门课程呢?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小结,强调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设计,个人的课程图标设计与从不同。

  三、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四、作业展评,小结下课。

美术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的方法。

  2、通过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学生能大胆尝试多种对印方法,主动探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3、通过探究学习,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

  底版、水粉用具等

  教学方法

  演示等

  板书设计

  对印的乐趣

  1、折纸对印法

  2、单纸对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中,经常会有一些美丽的纹理引起我们的兴趣和遐想,你知道这是什么的纹理吗?

  那这些实物上的纹理是怎么复制到纸的上呢?

  板书:对印的乐趣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对印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2、折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瓶花》、《蝴蝶》这两件作品是怎样对印出来的?

  (2)学生讲解制作要点

  3、单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熊》等作品。

  (2)介绍单纸对印的方法

  (3)出示所形成的图形:像什么?变转角度像什么?

  (4)展示有新意的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之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

  分析画面构图方法

  四、展示、小结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没有形成具体形的同学,看看你的画面有没有可取的部分?能不能和小组同学组合出一件对印作品?

  看演示,猜想。

  思考,讨论。

  小组研究后回答。

  欣赏后研究对印方法。大胆尝试。

  谈一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比较单纸对印与折纸对印的异同。

  观察。

  看教师完成的图形展开联想。到前面添加使之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

  结合想象出的内容适当添加。

  展示,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新作品。

  课件出示各种纹理。

  板书。

  提问:什么是对印?

  小结。

  提问,引导学生制作。

  小结对印要点:

  1、颜色饱满

  2、水分适中

  介绍单纸对印

  演示。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提问:印完后可以如何布置画面才能使画面更有情趣?

  引导。

  利用各种纹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以前了解到的版画与本课的对印知识相联系起来,并为以后的版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对印时要注意色彩及水分的控制。

  通过教师的演示,解决本课的重点。

  以教师完成的作品引导学生联想,并鼓励学生到前面自己动手添加,解决本课难点。

  指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修改、反思

  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印在小学的美术课中便已尝试过,既熟悉又充满诱惑力,而且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但由于过多的接触了一些具象知识,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本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进行创造活动。

美术课程教案3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装饰节日帽。

  2、会在轮廓内均匀涂色。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各式卡纸、剪好的节日帽、彩色笔、快乐的舞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节日帽材料,(空白)启发幼儿为节日帽装饰绘画的愿望与兴趣。

  2、和幼儿讨论可以怎样装饰,可以画花、画蝴蝶、画小鸟、画熊猫、画小鱼、画小鸡....

  3、幼儿自由装饰绘画,注意引导幼儿可以画的对称,也可以不对称,色彩搭配鲜艳,顺同一方向,涂色均匀。

  4、戴上节日帽,在乐曲中自由舞蹈。

  活动建议:

  和“六一”节日排练相结合,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更有积极性。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寻找美术的素材,我发现帽子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引导幼儿积极、快乐的投入活动。让幼儿在愉快、轻松、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

美术课程教案4

  活动内容:绘画<蔬菜总动员>

  活动目标:

  1、能够选择与蔬菜相似的颜色。

  2、学习蜡笔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活动准备:蜡笔、图画纸、示范画、各种蔬菜。

  活动过程:

  1、观察与演示。

  (1)请幼儿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

  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看图片,都有哪些菜?说说这些菜新鲜不新鲜?为什么?师幼总结:新鲜的菜水分多,颜色鲜艳。教师启发幼儿,说出涂色应该有一定的力度,着色均匀。

  (3)教师示范,在画好的轮廓的边上涂上一圈,再在里面涂满涂浓,画上蔬菜宝宝的眼睛、四肢,才是漂亮新鲜的蔬菜。

  2、提出作画的创作要求。

  着色均匀、掌握一定的力度。大胆想象丰富画面。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要点。

  (1)画的蔬菜要大,画的品种要多。鼓励幼儿大胆画各种图像。

  (2)画的蔬菜要新鲜,颜色涂满,涂浓。

  4、幼儿自由评价同伴作品,引导说出作品的色彩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鼓励幼儿着色均匀,有力度。

美术课程教案5

  幼儿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环境、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孩子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孩子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孩子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观察背景:

  我搜索了所有关于画车的教案(包括少儿美教泰斗杨景芝的一篇教案《大街上的车》)都是停留在画常见的车的外形这一层面上,如何把司空见惯的题材上出新意,就要创新了,而自己的这个创新又必须能启发孩子们去创新,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男孩,男孩都比较喜欢车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 。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依据这一教学理论我设计这一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了不同汽车,了解其车辆的不同功能,并借着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鼓励幼儿设计出新型的功能独特汽车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幼儿通过游戏、讨论、想象、创作出新型汽车,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实录:

  目标 :跳出他们固定的框架,因而也生成了如下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活动轨迹: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不布局也让我费尽心思,就是能起到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3)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课件的选材都从“创新”入手,图片都经过我加工处理达到了吸引孩子眼神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原始的兴趣。活动中孩子还是很感兴趣。观看课件,启发孩子发散思维。(突破重点)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重点:幼儿对汽车外形的感知,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小猪嘴最馋了,它说呀,我想要一辆汽车,都有好多吃的。。。设计障碍,为启发孩子从汽车的功用和造型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突破重点)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突破重点)

  4、幼儿作画:难点:创设出高科技,不同寻常功用,及不同寻常造型的汽车。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出和这些车不同的,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促成难点)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促成难点)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新型汽车。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5大领域的整合。

  (1)社会: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

  (2)科学:设计高科技的,有特别功用的汽车。

  (3)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表述气车的形和特点。

  (4)艺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

  幼儿的美术基础较好,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画面的布局合理,设计了各种形状的汽车外形,及特殊功用的汽车。点评这个环节,孩子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孩子很有成就感,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

美术课程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衣服;

  2.会用多种图案装饰衣服;

  3.感受对称美。

  活动准备:

  1.范画两幅;

  2.收集有美丽图案的衣服;

  3.每人一张画纸、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穿什么?"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美丽的`衣服,引起幼儿对画衣服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衣服有什么?它是怎样的?"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衣服的主要特征。

  三、分享经验

  1.出示范画,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衣服。

  提问:

  (1)蝴蝶有什么?

  (2)它的身体、翅膀是怎样的?

  (3)蝴蝶喜欢做什么?

  老师示范和讲解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的翅膀。

  画出蝴蝶的外形特征,在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的翅膀,最后添画有关的背景。

  四、幼儿再次操作

  1.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幼儿用丰富的图案装饰蝴蝶,启发幼儿添画花丛、蝴蝶采花粉的情景,丰富画面内容。

  2.幼儿自由参观同伴作品后小结。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对幼儿的作品作评价。

  活动延伸:

  把幼儿作品挂在美工区,供大家互相学习。

美术课程教案7

  背景分析:腊梅花在我们当地的生活中不常见,在这次活动中能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腊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腊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轻松的认识腊梅花,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对活动对象及目标的分析:大班幼儿的表达能力已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和动作上,他们已经基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与想象来用

  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因此较中班和小班幼儿他们对于美术绘画非常喜爱,绘画不但可以体现美,表现美,更能让孩子们可以互相欣赏和直观的把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每次让孩子们画画,他们都会高兴的手舞足蹈,马上兴奋起来,但是她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技巧、形式与方法掌握的还是不全面,所以我设计了这节美术活动,运用吹点画的方法,让幼儿学会一种新的绘画技巧。

  活动名称:美丽的腊梅花

  活动目标

  1.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提升孩子审美能力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活动准备

  墨汁、红色颜料、棕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雪中腊梅的图片、范画一幅、乒乓球若干。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观察法: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只是形容孩子还是不能很直观的想到腊梅花的形态,利用课件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活动过程

  一、引导

  幼儿观看腊梅花的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接着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师:“孩子们想不想也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做画,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二、过程

  1.让孩子一起玩帮球球找家的游戏,先让孩子练习下如何掌握吹气的方向,以备孩子在吹树干、树枝时能较好的掌握生长的方向。

  2.让孩子休息下并观看教师示范吹树干、树枝。这是难点部分,详细讲解。先用毛笔蘸棕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在吹的过程边吹边讲解。

  3.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也可点上几个花苞。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排的美观,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注意手上的颜料不要弄到衣服和桌椅上,注意卫生。

  4.用彩笔添加花心。

  三、教师示范完毕,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作品展览

  完成作品并进行展览,互相欣赏评价。与幼儿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让孩子们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布置成的梅林,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让孩子们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有成就感,并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点画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漂亮好看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美术课程教案8

  美术鉴赏课与素质教育

  作者:许冉冉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指出:"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所以,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素质教育并不只是美术、音乐、体育某些方面的简单叠加。那么,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呢?

  一、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着审美需求,需要得到审美享受。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更是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要真正能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还需要通过实践的培养和锻炼。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尽管有时也带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它忽略了美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艺术、非艺术,什么是美和丑,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二、陶冶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高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同时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美术家一般

  在表现美术作品时,会反映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高一美术鉴赏课的第七课我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的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还如俄国著名的画家夏加尔,他创作的《生日》,很富有想象力,具有梦幻的特点,画上描绘的是他在结婚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相会的印象。那天夏加尔的生日,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人物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三、 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反映艺术家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同时,他的视觉传达效果又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其中对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观看法国著名的画家库尔贝的作品《石工》,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个正在劳动的工人,学生在欣赏之后说"他们穿的衣服很破,石头很沉,"说明他们很穷,劳动很辛苦。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四、可以娱情怡神,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鉴赏活动,实际上也是人们的一种娱乐的方式。由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如一幅宁静的风景画、一幅逼真的静物画、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画: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如马蒂斯充满了律动感和装饰性的作品:蒙德里安用直线和单纯的颜色,表现一种安宁和平静情绪的作品:米罗用单纯的线和明亮的颜色,表达他天真无邪心灵的作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尤其是那些带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更会使人看后开怀大笑,有益于身心健康。即使带有悲剧色彩的美术作品,你会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或悲伤,或怜悯,或恐惧等等情感得到了宣泄。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学生必修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我上第一节高一美术鉴赏课的时候,我就发现美术教师肩负的担子不轻,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改进学生对美术粗浅的看法和单一目的性的认识,我怀着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理念,设计课堂,引导学生。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我们应当教艺术。艺术是一种预兆的语言,它把人类的未来展示给我们。艺术把我们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艺术也是钥匙,它能打开一个浑沌世界以外大门。"中学美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发展。但这只是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真正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因此,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有一个过程有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化:

  (1)、使学生认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一方面要认识到美术鉴赏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美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少做一些表面文章,不要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做的却是应试教学的文章。只有做好教育主导者的工作,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美术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

  (2)、美术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保证。一改过去那种以升学绘画教学代替美术鉴赏课的现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的艺术语言都各不相同。又如欧洲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也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系统。我们只有以"宽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都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领悟其美感,更好地接受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认识世界。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发创 作热情与创造能力。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美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使学生潜在的灵明与自由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教学忌理性灌输和讲死道理,要留有疑点、空白处,留待学生去琢磨、开发和领悟,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综上所述,我国中学美术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我们只有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树立它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优势,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

美术课程教案9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习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习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三.教学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小组学习式”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二周 《老师您好》

  第三周《我是生活的小主人》

  第四周 《方方圆圆》

  第五周 《趣味动漫》

  第六周 《线的表现力》

  第七周 《新发现》

  第八周 《有趣的图形》

  第九周 《线描外形》

  第十周 《红灯停绿灯行》

  第十二周 《花手帕”》

  第十四周 《留住秋天》

  第十五周 《盘泥条》

  第十六周 《图形拼接》

  第十七周《纸盒之城》

  第十八周《幸福乐园》

美术课程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大胆地表达对波洛克作品的认识和感受,感受画面中运用的颜色和线迹;

  2、学习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自由、大胆地创作,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波洛克作品若干,波洛克作画过程的照片,课件,音乐;各种作画工具与材料:画布,水粉笔,刷子,皮球,瓶子,各种树叶,喷雾器,小石头,珠子,轮胎,花片,沙子,豆子等;袖套,围裙。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歌表演:《粉刷匠》,简要介绍波洛克的故事;

  2、欣赏《会聚:第10号》

  (1)整体感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画面的感觉;

  师:“你在画上好像看到了什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你心中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从颜色、线迹等方面来欣赏,师:“你在画上看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中哪些是先画上去的?哪些是后来才画上去的?”

  “你在画上找到了哪些线条?猜一猜画家是怎样把这些线条画上去的。”

  (3)、播放波洛克作画过程的影片,结合实物演示(滴流、甩动、泼洒)介绍波洛克作画方式。

  3、欣赏《会聚:第10号》,《茶杯》,《NO5。1948》,小结:这些画看起来很乱,但却觉得很和谐,很有意思、很美,《会聚》意思是各种颜色的聚会。

  4、幼儿自选材料作画

  要求:(1)挑选自己需要的工具来创作。先想一想,选什么样的工具,要怎么用;(2)要节约纸张和颜料,小心别打搅别的小朋友作画。(3)注意看自己的作品,如果觉得已经很美了就要停止作画;

  5、延伸活动:交流展示幼儿作品。观看现场作画的录像,幼儿间互相交流。

  师:你是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怎么作画的,你觉得哪一幅画最有意思?

  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活动后感

  本周进行了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当我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议论“大嘴怪”怎么吃东西。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对牙齿模型进行认真地观察、并互相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前面的牙齿是门牙,门牙旁边的是犬牙,犬牙旁边的是磨牙,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过程。接下来我先请大家讨论怎样制作牙齿切碎机,在亲手制作“大嘴怪”时,孩子们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他们根据牙齿的各部分关系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排牙齿,然后根据画好的牙齿剪下来,再把它们粘贴到剪开的纸盒里。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就动手剪,结果牙齿的构造没剪对,被旁边的小朋友一说,他们只好重新剪过,耽误了些时间。粘牙齿是本活动的难点,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为小手指不够灵活粘起来很费劲。不久大家都把牙齿粘好了,接下来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齿切碎机:给它画上眼睛,头发,耳朵等。这一过程都难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齿切碎机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请幼儿给牙齿切碎机喂食,大家用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给牙齿切碎机做食物,“嗷,咕咚”,牙齿切碎机一口一口吃东西了,哦,大家玩得真开心啊!我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区角中,让孩子可以随时玩一玩。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体验中进一步对自己牙齿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美术课程教案11

  教材分析

  选用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第二册》第七课《大鱼和小鱼》。鱼是学生很喜欢的动物,也是在生活、电视中经常看到的,学生对鱼很熟悉,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

  二、教学要点:

  重点与难点:

  1、亮的并充满画面的大鱼。

  2、学习经过对比来表现大、小鱼的造型与画面的构成。让学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花纹的描绘。

  三、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图片、大鱼和小鱼制作图、白纸

  2、学生:画纸、彩笔、油画棒、黑线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叫小丑鱼,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家,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小丑鱼一起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录像)

  大家观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在海底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大鱼和小鱼》

  (二)、欣赏:美丽的海洋世界

  1、学生:看到了各种类型的鱼,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鱼一样玩一玩。

  2、教师:大海里的鱼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我们来辨认一下(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棱形)

  请位同学回答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鱼。

  3、教师:鱼之所以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就因为它有着特殊的身体,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4、学生说,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5、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

  (三)、观察

  1、花纹

  例如:(1)、波浪线

  (2)、弧线

  (3)、圆

  2、颜色

  在这个海底世界你们看到了多少种颜色(请一位同学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四)、大小对比

  教师:这条小鱼很调皮,总喜欢和别人比谁的个子大。

  (1)你们觉得他是大鱼还是小鱼?

  学生有的说是大鱼,有的说是小鱼。(引起争论,引导观察)

  板书:大小对比

  (2)小游把他的小伙伴也叫来了,现在你们看看他是大鱼还是小鱼?(出示两条鱼的图片)

  谁大谁小,我们要把他们放到一起比较才能知道。

  这张图上哪条鱼大?哪条鱼小?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教师小结:作画时应有正确的作画习惯,敢于充满画面并画大。

  六、作业要求:

  1、今天每个同学也送小丑鱼一件礼物就是帮小丑鱼和他的小伙伴们画一幅全家福,还帮它们设计的最漂亮衣服,先想一想,然后抓紧时间画。

  2、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评价

  4、下面请同学们当小评委,评一评我们的画(他评、自评、点评)评价标准:形状、花纹装饰、学习方法。

  5、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4、教师小结:海底世界真是太美了,让我们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朋友。启发学生创作灵感。在音乐中感受自己的创作快乐。在欣赏同伴的作品时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

  在生活、电视中观察鱼的不同特点。观察不同的鱼。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面。

美术课程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

  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

  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

  《秋瑾》王公懿版画

  《父亲》罗中立油画

  《秦始皇兵马俑》秦朝

  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看一看)

  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

  学生活动:

  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

  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愉悦和成就。

  (三)、欣赏评述,拓展思维(赏一赏,辨一辨)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不同门类、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各美术种类的特点,探索各种材料所体现的美感。学习美术作品所传递的美术文化。(对作品进行分析,比如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个性、经历等;材质的不同,美术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区别;中国画为何姓“中”,宣纸外国有生产吗?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又让我们想到什么?只是一建筑物吗?)

  2、展示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对学生进行竞猜,辨析各美术材料和种类。(提供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让学生分组选择对猜。)

  学生活动:欣赏,竞猜。

  (四)、归纳感受,拓展探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这堂美术课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身边美术材料,巧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注意环保,关注新兴的高科技材料。

  3、浅谈现代艺术与大自然的。(以罗伯特.史密斯的防波堤为例)

  学生活动:谈课堂感受,说身边可以用来创造美术作品的材料及由此带来的思考。

  设计意图:放飞学生的想象,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成功展示自我,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美术课程教案13

  大班美术《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影的方式表现海底世界,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

  2、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知,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2、材料准备:课件、剪刀、胶棒、各色彩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剪影,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1、出示图片

  ――猜猜它是谁?

  ――说说这张图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图片是黑的,虽然只有轮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图片上的一些特征推测出他就是喜羊羊。这种黑色的只有轮廓的图片就叫做剪影。

  2、出示剪影――海底生物

  ――根据它的外形,说说你觉得是什么?为什么?

  小结:这个剪影由各种形状组成,我们推测可能是海马、海龙;从弯弯曲曲的长条形状看像是海底的植物,我们推测可能是海草、海带,也有可能是其它的海底生物。

  二、欣赏马蒂斯的剪贴画《海底世界》

  1、幼儿欣赏《海底世界》,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出示《海底世界》,说说海底生物的不同形态。

  ――你还找到了什么海底生物?

  ――你为什么觉得它是××?学学它的样子。

  ――请大家一起来扮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小结:你们扮演了许多有趣的海洋生物,都有着不同的形态。

  ▲感受画家运用色彩表现海底五光十色的手法。

  ――这些海底生物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海底世界里?

  小结:画的底色用了许多色块拼贴起来,画家想要告诉我们海底世界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整个海洋世界真热闹!

  2、认识《海底世界》作者:马蒂斯

  这幅《海底世界》,是法国赫赫有名的画家马蒂斯的作品。他年轻的时候,画了好多漂亮的画,他在80多岁的时候,拿不动画笔了,就在纸上涂上好多漂亮的颜色,然后把彩纸剪成有趣的图案,贴成一幅幅大的剪贴画。

  引导幼儿发现海底生物的不同形态,以及海底五彩缤纷的色彩,感受作品简洁、夸张的风格。

  三、幼儿分组创作《海底世界》

  提出要求:每个小组要先用彩纸把五光十色的海底粘贴出来,然后开始剪海底生物;剪的生物又要简单又要像,为了让你们的海底世界热闹起来,所以要多剪一些海底生物。

  四、分享与交流

  和好朋友说说自己创造的《海底世界》,分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海洋世界》充满了幻想的意境,在孩子欣赏作品时,老师主要用对话式展开,调动孩子自身所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如老师用优美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特点想象、表现海洋里的动物。虽然只是指一指这个简单的动作,却立即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打开了孩子记忆的闸门,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及创造――这正是一种真切地审美感受。在幼儿操作―剪贴画的时候,可以同时在电视中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孩子们在操作的同时,借鉴电视中的一些海底生物的形态,让他们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美术课程教案14

  教学名称:小鸭子游泳(棉签画)

  教学思路:相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签字笔等幼儿园常用的绘画用具来说,棉签画更适用于小班幼儿。因为,用拇指和食指捏东西小班幼儿更容易掌握。而且,大块的鲜艳的颜色更能激发年龄较小幼儿的绘画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习圆和椭圆的基本画法,并能组成小鸭的基本形态。

  2、学习用棉签画鸭子,巩固用棉签作画的技能。

  3、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每日红色、黄色、黑色、蓝色水彩颜料各一盘。

  2、棉签,毛巾若干。

  3、不同动态贴绒小鸭三只,字卡等。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1)教师边出示贴绒小鸭边朗诵儿歌。激发幼儿画小鸭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三只贴绒小鸭,说出小鸭的基本外形和生活习性。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字卡。

  提问:小鸭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字卡(圆圆的)。

  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字卡(椭圆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字卡(扁扁的)。

  它们喜欢在那里玩耍呀?出示字卡(水里游泳)。

  那小鸭在水里游泳的时候,两只小脚都看不见了,它的身体看上去像什么?(若幼儿回答困难,再补充问:想象一下它的身体像什么数字?)出示字卡(数字2)。那现在我们来画一个像数字2的鸭子好不好?

  2、教师示范画小鸭。

  1)教师用棉签蘸黄色颜料,边示范边讲解。用蘸好的黄色颜料,在纸上画个圆圆的脑袋,一个椭圆的身体,提问:如果2字是一只可爱的鸭子,那它还少了什么?教师待幼儿回答后。示范用红色的颜料画上嘴巴。边示范边强调,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待颜料稍干后。用黑色画一只眼睛,再用蓝色颜料画上波浪线。小鸭子在游泳。

  2)提问:画小鸭时哪里画的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小鸭游泳的姿势不一样。

  3、幼儿练习

  1)鼓励幼儿大胆的画出小鸭子游泳的不同姿势。

  2)要求幼儿注意画纸的卫生。教师注意指导提示幼儿将小鸭的身体画粗些。

  3)及时展览,讲评幼儿作业。

  4、放音乐,教师扮母鸭,幼儿扮小鸭,带领幼儿学鸭子游泳,游出教室。

  (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

美术课程教案15

  课题: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美术课程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课程《圣诞袜》教案07-01

新课程下的美术11-25

美术教学课程反思02-19

美术教学课程反思04-04

儿童节美术课程教案(精选6篇)05-26

课程教案06-24

美术课程的教学反思07-11

《美术》课程教学计划03-31

美术新课程培训总结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