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小论文

2024-06-30 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数学小论文1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

  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妈妈,我们再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

  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 ,31.7×8=253.6元。 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 317-60=257元。 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其实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统筹时间,轻松生活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早上,妈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还要煮鸡蛋、热牛奶、热面包或是下面条、蒸包子,给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袜子,收拾房间床铺等等。妈妈总是说早上的时间不够用,太紧张了。

  自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帮帮我那可爱的妈妈呢?让妈妈早上过得既轻松又快乐!

  首先,我统计了妈妈早上要做的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洗漱5分钟,化妆换衣5分钟,煮鸡蛋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给我和爸爸找好衣袜需要4分钟,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吃早餐15分钟总共需要用时45分钟。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袜我们自己拿。这样可以给妈妈省下4分钟的时间。原本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41分钟。

  然后,我把剩下来的这些事情根据时间先后和用时多少进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煮鸡蛋8分钟的时候同时妈妈洗漱(5分钟)和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共计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的同时妈妈化妆换衣5分钟(共计5分钟),我们一起吃早餐15分钟。这样算下来妈妈一共用了28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45分钟的事情。这样安排的话,妈妈早上做同样的事情只需要28分钟了,能节省出17分钟的时间呢!

  根据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帮妈妈解决了早上时间紧张的问题。这样我每天给妈妈节约了17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节约了510分钟,一年(按365天计算)就可以节约6205分钟的时间。就相当于一年节约近103.42小时、约4天多的时间呢!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帮爸爸、妈妈来统筹计算生活用时,让我的数学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学真有用,可以让妈妈过得更轻松、快乐,我爱数学!

  数学老师比数学有趣

  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很有趣!他让我们时时常动手实践,不读死书。在他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记得上次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心知肚明,讲公式的话班里的“四大金刚”又要不懂,怎么办呢?还好老师专有一手绝活,本来应该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师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墙(小括号)外面站岗,城墙里面是老百姓(a, b),老百姓出来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这个计算定律。我们在大笑声中也更深刻的记住了新知识。

  沈老师叫大家订正作业也很特别。他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引着我们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进,直到看见曙光。就拿我上次的经历来说吧,《基础训练》上一道思考题:魔术师肯尼的橡皮筋拉动一次长度变为原100倍,收回一次长度缩小为原100分之1,问原长度为1.225c时,拉四次收三次时皮筋有多长?我写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满心以为这次又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作业发下来时居然多了个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下课,沈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亲自讲解。他先问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说是122.5,他说乘以4个100就是4×100么?这时我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会做了,可是老师把我拉回来,说肯定不是简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啊!这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时候!老师的话真是灵验!老师见我这样,说:“我们学简便运算时不是有抵消么?”听此一说,我又恍然大悟。我接着往下算,其中3个乘100抵消3个除以100,还剩下一个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错,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题都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多想几步就会柳暗花明!”这老师,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记住了这道题,不会错了。

  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学知识,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有趣、快乐!

  简单推理之我见

  下午,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份数学试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题:简单推理。

  对这一题,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学的身高。但要怎样做这题呢?此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分别判断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再走这类题目前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清题目与条件。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3.仔细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这道题目来说吧:“四(1)班几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张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陈明矮,张志比陈明高。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这一题中,已经给了我们4个数据。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如果你仔细看题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着看第三高的人,根据条件,这个人的身高不会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着看第二高的陈明,为什么说陈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细看条件,陈明不是最高,但我们又已经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陈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张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张志的身高。

  通过例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简单推理一类题了吧。我们只有冷静、仔细,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小数点移动想到的

  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数点的移动,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往右移动1位、2位、3位……,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个的去数这个数所乘的另一个因数末尾有多少个0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和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替换一下,然后其他的数字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没有数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

  例如:12.33×1000,我们把个位数上的“2”移到因数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写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别占据了1000的前两个“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个“0”依然照写即可,于是数字就变成了“12330”

  “0”占完了就在那个数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了,后面的数还是照写。例如:12.33333×1000就变成了12333.33.

  小数点的重要性

  记得,第四单元的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把(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的数是2507,本应该是25.07,可是我有了坏毛病,把25.07的小数点点的像个0,这样让人容易看成是25007,扩大了1000倍,这个题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评理。妈妈看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我是农贸市场的收费员,如果我收了别人25.07元,我也向你这样,把25.07写成25007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低下头算了一下,吓得嘴巴都合不拢。如果妈妈也像我这样,不是要赔去两万多元钱吗?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似一个小小的点,如果我们总是粗心大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数学是分不开的。

  我所知道的小数

  小数,我们这一学期已经学过了,但我希望先回顾一下课内的,再离开课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开书,便看见了小数的第一课时上面有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小数的乘法是先把两个数末尾对齐,再和整数乘法一样乘,但所得出来的积还要数一下上面两位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了几位。小数的除法和整数一样列数式,但切记商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我们再去课外找: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的用法、知识等,我们得长大后再学习。

学生数学小论文2

  [摘要]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学习认知情感和情绪、数学认知材料和问题情景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式等是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认知能力是影响其数学学习及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的数学语言的认知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之一,包括对数学知识的阅读、转换、组织、表达、构造与符号操作能力等。因此,对影响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因素的探讨就显得很有意义,笔者试图从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三个方面作些有益的探讨,以期有所收获。

  一、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

  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知识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是学习者进行现实学习的前提。在认知结构的同化发展中,迁移对数学语言的学习影响较大的。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学习之间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二、数学学习材料

  数学材料是影响数学语言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地,可以从数量、变式、典型性、反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数量。数学学习材料的数量太小,学生对具体材料的感知就会不充分,就难以对具体材料所包含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鉴别,对数学语言和知识的掌握所必需的经验也难以建立起来,这样就会由于语言感知、转化不够而对知识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的比较不充分,最终无法建立理解知识和语言转化所需要的坚实的基础。相反,数量太多一则会数学的非本质可能得到不恰当的强化而掩盖了本质特征,二则会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受到不利的影响,多既能生巧也更能生厌。

  2.变式。变式是通过多种语言的转换而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一旦变更具体对象或变更对象的语言陈述形式,那么与具体对象紧密相连的那些非本质属性就消失了,本质属性就显露出来。数学知识的掌握就是通过变式进行比较而舍弃非本质属性并抽象出本质属性而掌握的。

  3.典型性。实践表明,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越明显,学习越容易,非本质属性越多、越突出,学习就越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择具体实例时,为了突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减少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的办法,通过多种语言形式表征,并对知识的本质可以做适当的归类练习。

  4.反例。反例提供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使人产生深刻印象,对知识理解的深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例的适当使用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和数学语言的理解更加精确,而且还可以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学生对本质的属性的表述不准确是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关键原因。但应该注意的是,反例是在学生对知识的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用的。

  三、非智力因素

  从数学与教育心理学来看,影响数学语言的认知的非智力因素中主要是情绪和情感。所谓情绪和情感,就是个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反应。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体需要为中介的。通常那些满足个体需要的对象,会引起满意、高兴、喜悦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妨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就会引起痛苦、忧愁、厌恶等消极的情绪情感。

  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认知活动中,必然伴随着情感体验,它常使学生依此来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体验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类是消极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常常处于这两种体验的交替状态。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促使主体对原有目标修正,或重新确立新目标,即使遇到思考不清楚的问题时,也能有勇气、有自信心,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常常处于消极体验中的学生,则有可能丧失信心,破罐破摔。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数学符号的学习效果。数学家A·巴特斯布说过:“实际上,我们学校的成绩在一个方面常常是消极的,那就是学生们学习后不但对数学符号冷漠,而且感到它们可怕。”这种现象看来是带有一般性的,这种情绪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为中介的,数学符号的高度抽象性使部分学生不能立即感到“满足个体的需要”;相反地,往往还会因其抽象、难懂而产生沮丧心情。(2)一些不适当的、夸大了的宣传,歪曲了数学符号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数学符号是抽象的,但它充满生机,有其数学思想,不是枯燥的。然而“公众的舆论”有时并不是公正的。有些好心的教师告诫学生说:“数学抽象、枯燥,你们要好好学习,否则将会留级。”这种讲法没有积极作用,只能使学生讨厌数学。

  四、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教师是最直观的数学,数学教师是数学的形象代言人。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民主、开朗、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数学教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发展、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学术水平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和方式的关键因素,它们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方式。教师的言谈举止特别是语言对于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够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则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学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2)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和逻辑性,符合语言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合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3)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尽量用学生熟悉的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使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清楚明白;(4)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5)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简洁性,教学用语应简洁、明快,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加强对数学语言的提炼,并充分利用数学术语、符号和式子来表达有关内容。

  五、结论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选取合适的数学认知材料和问题情景,调整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和情绪,有效的迁移才能发生,学生的数学语言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珮玲,邵光华编著.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曹才翰,章建跃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刘云章著.数学符号学概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4][美]T·丹齐克著.数,科学的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学生数学小论文3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学生数学小论文4

  摘要:文章通过对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方法进行介绍,探讨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工程造价估算的有效性,并对价值工程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工程控制方法的完善,提高企业工程造价控制能力。

  关键词:模糊数学;工程造价;造价估算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造价控制已经从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发展到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设计阶段造价对工程总造价有着重要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之一。招投标对工程建设造价有着决定作用,在经济技术分析时,一味地增大技术保守参数,会造成投资严重失控。在对投标方案进行评选时,大多采用定性描述、估计评价,但是缺少定量分析,很容易造成主观臆断,难以对造价进行准确控制。在招投标等阶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可以将定性问题量化,实现工程造价控制。

  1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长期运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造价管理防范,但是目前依旧是采用前苏联模式进行控制,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影响比较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dTradeOrganization,WTO)之后,我国参与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计价方法受到了较大冲击。在工程造价实践中经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冲破传统工程造价哎管理理论的限制,采用全新的造价控制理念,促进造价控制手段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工程造价体制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新的造价体制仍未建立,对工程建设企业造价控制手段进行研究,有助于形成我国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2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我国造价管理体系采用定额、清单方式进行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2.1条块分割,政出多门

  为了减小造价管理对工程建设组织工作影响,我国采用多部门、多层级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派的专业工程管理机构、地方省市、造价管理机构等构成宏观的造价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等形成了微观的造价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在造价管理上存在重复公布的现象,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比较混乱。

  2.2静态管理为主,缺少动态管理

  采用定额方式进行造价管理,将工程造价最容易发生变动的部分固话,难以及时反映市场经济的现状;在资金管理中,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对资金管理缺少动态性,工程技术和经济发生分立,造价发生扭曲。

  2.3事后控制为主,缺少事前控制

  目前造价控制方法主要以审核批准方式进行工程项目预算,将实际发生的工程造价与预算造价进行对比,并对偏差进行及时调整,这种事后进行造价偏差处理的方法,主要面向资源和部门,不能通过事前控制减少无效作业活动,容易发生工程造价偏差。

  2.4立项阶段造价管理薄弱

  我国工程实践中造价管理主要以结算工程价款为目的,主要在工程实施阶段进行造价核算,不重视投资和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在造价管理中,缺少完善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计价和管理缺少足够的依据。

  3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

  3.1模糊数学理论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在工程估价中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可以快速进行估价,省去对代建工程繁琐的工程量计算。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快速测算,其方法如下。(1)根据同类型工程建设典型案例,对其造价资料进行分析,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特征元素;(2)根据同类型工程寻找比较基准,利用造价管理经验,初步确定对比典型工程的从属函数值;(3)利用模糊数学,对典型工程的`贴近程度进行计算,贴近程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工程贴近度采用欧氏距离进行计算;(4)计算典型工程的调整系数,当采用欧氏距离贴进度时,按照经验公式计算;(5)对典型工程测算的精确度进行检验,最终确定各元素的从属函数值;(6)利用确定的典型工程各元素从属函数,根据指数平滑法计算工程造价;(7)对工程测算结果进行检验,确保工程测算结果符合相关精度要求。分别检验典型工程“A”“B”“C”“D”的可靠性,对代建工程“X”造价进行估算,并检验工程“X”所求结果的可靠性,并以此计算“B”“C”“D”的精度,从而对比典型工程和待估工程满足精度要求,最终确定待建工程总造价。

  3.2模糊数学理论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实例

  预估工程:某位于北京市的钢筋混凝土框剪剪力墙结构住宅楼。拟定特征元素为T=[基础、装修、水电消防、层高、结构形式、层数、门窗类型],共选取了6个典型工程:A1,A2,A3,A4,A5,A6,通过计算预估工程与各已建工程的贴近程度,m与A1的贴近程度为0.55,m与A2的贴近程度为0.575,m与A3的贴近程度为0.575,m与A4的贴近程度为0.55,m与A5的贴近程度为0.50,m与A6的贴近程度为0.535。依据就近原则,将贴近程度进行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取贴进度大的3个工程作为估价的基础,并使用贴近程度γ来表示,贴近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0.575,0.575,0.55,0.55,0.5,0.535,取3个最大值。计算预估工程的单方造价:则η=1.2,E'x=ηEx=1.2×1353=1623.6,预估工程单方造价1623.6元。将预估工程造价作为已知工程,根据以上步骤对工程A1进行估算,计算出工程的单方造价1278元/m2,误差为4%,因此预估工程结果可靠。

  4价值工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为地上6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4m,建筑面积5844m2,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二级,墙体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C15,现浇柱、剪力墙、梁、板、楼梯混凝土强度为C30。为了保证施工有序进行,按照不同施工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确定了施工顺序。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技术方法和经济分析两部分,所有重要施工方法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体现,并充分考虑经济价值。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施工技术措施安排,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在最初就应该慎重考虑,减少主观臆断,避免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工程项目在施工方案选择上差别,会对造价造成极大地影响。根据方案价值评价和评分情况,确定主体结构最优施工方案,价值工程的应用保证在不影响其他目标的情况下降低施工成本并且可以最大化项目的功能。价值工程能够识别浪费和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提升项目的价值。价值工程为提高项目价值,降低项目费用提供了可靠地方法,锻炼了团队的开拓意识,发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晓宁,赵华容,李殿伟,等.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xx(5):69-73.

  [2]王连常,陈晓霞,许晖.商业银行内审远程风险监测模型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xx(1):53-57.

  [3]蒋素琴,叶鸿伟.激光喷丸诱导三维残余应力场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xx(12):127-132.

学生数学小论文5

  年龄问题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数学小论文6

  我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一定的看法。

  其中,并非都需要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许多种,我先说出其中的五种。

  第一种,个位相加等于,十位数字相同。

  第二种,十位数相加等于,个位数字相同。

  第三种,十位个位相加既不不等于既,也不相同,没有任何规律。

  第四种,个位相加等于,但是十位数字不相同。

  第五种,十位相加等于,但是个位数字不相同。

  第六种当然,我并非知道所有种类,但是也略知皮毛,至少是可以写出前三中的简便方法来的。

  我列几题来看第一题,多少。

  和个位相加等于,十位数字相同,是第一种情况。

  可以这样计算,末尾,的结果是积的百位和千位,的结果是积的十位和个位。

  这题的积是。

  第二题,属于第三种,可以将它乘法变加法,三步完成,第一步,个位相乘,积的末尾为。

  第二步用,交叉相乘加起来,写进。

  第三步,十位相乘,加进的,等于,这题的积是。

  第三题,属于第二种,十位数相加等于,个位数字相同。

  用,积的'千位和百位是和。

  最后末尾相乘,十位和个位是和,这题的积是。

  当然还有一种指算法。

  我就不多说了,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看了我的方法,你们觉得是我的好,还是数学报上老土的方法好。

学生数学小论文7

  一、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数瓶子

  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二、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三、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方法。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学生数学小论文8

  记得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六年级老师在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争着回答:“圆形。”

  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老师又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老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老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由此可见,我们要善于编辑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不再锁定在课堂上,封闭在课本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

学生数学小论文9

  一、对离散数学的理解

  由于《离散数学》是一门数学课,且是由几个数学分支综合在一起的,内容繁多,非常抽象,因此即使是数学系的学生学起来都会倍感困难,对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大家普遍反映这是大学四年最难学的一门课之一。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及应用、通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以研究量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学习离散数学的目的是为学习计算机、通信等专业各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论基础。

  1、定义和定理多

  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定义、定理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核心。在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实体则是大量的定理和性质。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考查学生对定义和定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要真正理解离散数学中所给出的每个基本概念的真正的含义。比如,命题的定义、五个基本联结词、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三个推理规则以及反证法;集合的五种运算的定义;关系的定义和关系的四个性质;函数(映射)和几种特殊函数(映射)的定义;图、完全图、简单图、子图、补图的'定义;图中简单路、基本路的定义以及两个图同构的定义;树与最小生成树的定义。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好离散数学是至关重要的。

  2、 方法性强

  在离散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和掌握离散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做题时,找到一个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知道了一道题用怎样的方法去做或证明,就能很容易地做或证出来。反之,则事倍功半。在离散数学中,虽然各种各样的题种类繁多,但每类题的解法均有规律可循。所以在听课和平时的复习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在平时的讲课和复习中,老师会总结各类解题思路和方法。作为学生,首先应该熟悉并且会用这些方法,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对于一道题,进可能地多探讨几种解法。

  3、 抽象性强

  离散数学的特点是知识点集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由于这些定义的抽象性,使初学者往往不能在脑海中直接建立起它们与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联系。不管是哪本离散数学教材,都会在每一章中首先列出若干个定义和定理,接着就是这些定义和定理的直接应用,如果没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离散数学确实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离散数学的学习中,要注重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今后从事各种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学习离散数学中所遇到的这些困难,可以通过多学、多看、认真分析讲课中所给出的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再加上多练,从而逐步得到解决。在学习《离散数学》时,大家最应该注意学习过程是一个扎扎实实积累的过程,不能打马虎眼。离散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离散数学的关键是对离散数学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有关基本概念的准确掌握,对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算的运用,并要多做练习。在此特别强调一点: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结论,是学好离散数学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同学们要准确、全面、完整地记忆和理解所有这些基本定义和定理。

  4、 内在联系性

  离散数学的三大体系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但是这三大体系前后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认真的分析可寻找出三大部分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和规律性。如:集合论、函数、关系和图论,其解题思路和证明方法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5、知识点集中,概念和定理多

  《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概念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概念的理解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不管哪本离散数学教材,都会在每一章节列出若干定义和定理,接着就是这些定义定理的直接应用。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定理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则是定理和性质。

  二、对离散数学的建议

  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是《离散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介绍一些知识点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学习《离 散数学》的过程,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由于这些概念(定义)非常抽象(学习《线性代数》时会有这样的经历),往往不能在脑海中建立起它们与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是《离散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面临的第一个困难,觉得不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一开始必须准确、 全面、完整地记住并理解所有的定义和定理。具体做法是在进行完一章的学习后,用专门的时间对该章包括的定义与定理实施强记。只有这样才可能本课程的抽象能够适应,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离散数学中一些概念很容易混淆,个人比较喜欢总结一些东西的共同和不同,虽然有时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从而导致自己陷入牛角尖。但从中确实收获不少。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比较的方法,讲清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让我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避免判断的错误。

  总结

  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离散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但是深入的学习还是有些困难,老师的指导已经足够明确,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要靠自己的参悟和不懈努力去上更高的一层楼,谢谢老师。

学生数学小论文10

  =20xx分之20xx

  啊!终于算出来了!在我伸懒腰时,脑子里又有一个“亮点”,也可以反过来用20xx又20xx分之20xx:

  =1÷(20xx又20xx分之20xx÷20xx)

  =1÷(20xx÷20xx+2006分之20xx÷20xx)

学生数学小论文11

  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挥汗如雨,那份敬业呀!可是学生却是自顾自的忙别的事,哪里听进去一点。那副无所谓,不在乎的表情,看着都让人心酸!

  每次老师拿到考试的卷子,虽然也有没教过的题目,可绝大多数还是讲过的,只听到很多老师说,这个题目教了,却没有几个老师能很有把握的说,这个题目我班上的学生一定考的很好,考完一数,还是有十几个或几十个写错了!还是说明课堂效率有问题,我发现学生对该课程有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很难想象学生对一门毫无兴趣的课程会学的相当好。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以下做法值得借鉴:

  一、精彩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就要十分重视开课。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往往与是否有一个好的开头密切相关。每堂课的开头语一定要自然,新奇。最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中巧妙地提出问题,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进入课题,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要求学生要根据路线图描述路线,可以这样开课,老师得到了一份神秘的藏宝图,谁能叙述出这份藏宝图的内容,这藏宝图就归他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也被点燃。因此,每节课的开课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二、讲授得当,形式多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数学课的讲授,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陈旧呆板,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投其所好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在课堂中巧妙穿插,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简便方法计算时,看到学生满脸疲惫,教师可以做魔术师刘谦的几个招牌动作,说:“看!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老师要施展魔法,把减号后面括号里的数释放出来,计算就会更见简便,听我念咒语‘减号后面拆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变!”学生马上吸引过来,算完后,教师教学生念咒语,让学生到前面变魔术,使学生记忆深刻。

  2.化繁为简

  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只会使课堂更枯燥,可以用生活中的浅显的例子做解释。比如: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说:“如果三角形是所有的男孩子,那么等腰三角形就是男孩子里面比较漂亮的,而等边三角形就是最漂亮,最帅的那一个,看看,我班上谁是等边三角形。”

  3.小组讨论

  当那一节课所教授的内容较难、又适合探讨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四人为一组,选出其中一人当小组长,当他完成或已掌握所学的内容时,可以辅导一下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减轻教师的负担,并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还可以适当缓和一下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成功中去体会学习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三、语言准确,生动幽默

  “言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借助于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语言,反复思考教学中要讲的每一句话,绝不能草率从事,讲定理时要措词恰当,不能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

  第二,把握语言的节奏感。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教学语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相反,平淡无味的教学语言则会使学生昏昏入睡。曾听过有学生私底下说:“不是我要睡觉,而是老师不停的在讲台上唱催眠曲,不由自主就睡着了呀!”因而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数学教学语言的节奏,特别是下午的课,教师的声音就更加需要感染力,把扩音器的音量放大,让学生睡着了都能惊醒他。

  第三,语言生动多变,风趣幽默。学生一般都觉得数学学科抽象、难懂。因而数学教师讲课时要多一点风趣、幽默,多一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少一点说教。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既可驱走枯燥,又可使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那是相当好。比如: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的整洁,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左一块修正液,右一个洞。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的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起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布下几个陷阱,便命令老师去东征西讨,痛苦啊!”学生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的重要。

  四、表扬与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在表扬和批评这对矛盾中,提倡以表扬为主。

  许多老师上课总是盯住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每次批评就拿他下手,一天几次,或是一节课就要点几次。好比耗羊毛,总在一只羊身上耗,把那只羊耗成了裸体,那只羊该多难过呀!等到那几个孩子的自信,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的喜爱都被耗光了,那就只剩下厌恶了,学习还能好起来?其实学困生更需要表扬与关心,而有很多学习好的学生也需要提醒敲打,有时批评一个班长,比批评十个捣蛋鬼分量更重,表扬一个差生比表扬十个优生更得人心。当然要把握好尺度。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与爱,我们是被派到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即使批评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唉!如果你上课不说闲话,学习该多好呀!”“如果考试时认真点,这个小错误一定可以避免的,不就及格了?真可惜!”让孩子觉得老师也在为他的小错误难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责。

  总的说来,只要让孩子觉得你喜欢他,他自然就喜欢你,才会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有位诗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每天上课、下课,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其实,课堂是研究的最佳场所,教师处于研究的最佳位置,我们可以从一节课的对比,一个案例的解析、一次学生访谈、一个问题小调查开始进行自我对比,自我提升,于是,当我们真正走进课堂的时候,会惊呼:这边风景独好!

学生数学小论文12

  “你碰到问题就不会自己想一想再问吗?!”妈妈火冒三丈。哎呀,谁叫我这个头脑不是数学头脑呢?做难一点的题目就开始问这问那,唉,还是自己想想吧!

  我呆呆地望着这道数学题:同学们去植树,如果每人栽8棵,则少7棵树;如果每人栽7棵,则多出8棵树,问有多少个学生?他们一共要植树多少棵?讨厌,又是盈亏问题,这奥赛快乐训练就不能出些别的题吗?但是气归气,到头来不还是要做吗?这道题有两种方案,每人栽8棵和每人栽7棵,这样每人少栽1棵,原来的少7棵就变成多8棵两种分配总差额是:7+8=15(棵),诶,这样接下来的步骤不就和前面的例题一样了吗?先根据方案找出个体差,再根据结果找出总差,然后求出总差中包含个体差的个数,最后根据数学公式:总差额÷个体差=个数来求出结果。这道题也可以运用这个公式啊。得到:

  学生:(7+8)÷(8-7)=15(个)

  树:8×15-7=113(棵)或者15×7+8=113(棵)

  答案不就出来了吗?有15个学生,一共要植树113棵。

  这认真想,还就有了思路和兴趣了,我便“唰唰唰”地往下做:鼓号队同学排队,如果每行站8人,则多24人;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4人,问一共站多少行?有多少个学生?同样的思路,求出两种分配的.总差额为24-4=20(人),再运用公式得到:

  行数:(24-4)÷(9-8)=20(行)

  学生:20×8+24=184或者20×9+4=184(人)

  我越做越高兴,自己能解出这么多难题,并得到一个重要的公式:总差额÷个体差=个数,以后可以更好的运用来解难题。

  做着做着,我渐渐悟到:其实做难题并不难。

学生数学小论文1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学生数学小论文14

  “照相啦!照相啦!”熊爸爸扯开嗓门叫了起来。听到爸爸的叫声小熊们立马闻声飞奔过来。小熊们排好队伍准备照相,有5只小熊排成一排,分别是:熊大、熊二、熊三、熊四和熊五。但是熊大不愿站两边,熊三也不想站中间,这时熊爸爸提了个问题,请小熊们想想有多少种排法。小熊们都陷入了沉思……

  熊二很认真地开始考虑爸爸的提问,它想先考虑熊大不站两边的`情况,应该有:(4×3×2×1)×3=72种,再考虑熊三不站中间的情况,这下熊二纳闷了,熊三在考虑熊大时排列过了,分不清熊三还有多少种排法,只好重新考虑。熊二又陷入了沉思:那我先算剩下的三只小熊,再去考虑熊大和熊三,应该是:3×2×1=6种,然后熊大还有5—2=3种选择,加上熊三还有5—1=4种选择,还是不对,如果当熊大站在第二或第四位置的时候,熊三只有3种选择,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用上述的这些方法来排列小熊拍照的顺序。熊二思考了许久,能否把这两种情况分开计算再相加。因为熊大不能站在两边,所以有三种可能即第2个位置、第3个位置和第4个位置,熊大站在第2个位置时熊三有3种排法,其它小熊有3×2×1=6种变化,计算得3×3×2×1=18种;当第4个位置与第2个位置情况一致所以也是18种排法;当熊大站在第3个位置时熊三有4种排法。其它小熊同样有3×2×1=6种排法,计算得4×3×2×1=24,把这三种情况相加可得24+18+18=60,熊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熊爸爸,熊爸爸认真地考虑了一下,猛地点了点头,根据熊二的方法,小熊们排好队美美地拍了一张合影。

学生数学小论文15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许多商场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什么满“12减6、5”全场五折起“”满500减50“,看的我眼花缭乱。

  我跟着妈妈在新世纪商场里穿梭,琳琅满目的商品搭建了一座百转千回的迷宫。逛了好长时间,妈妈才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996,妈妈觉得这双鞋非常精致,很是中意,而且正值商场搞活动,这款鞋”满12减4“,比平时买便宜多了。妈妈让我帮她算一下,一双鞋打折下来多少钱?我想:996÷12=83,83x4=332,996——332=664。”妈妈,这款鞋打折下来可以便宜332元,只需664元。“”664啊?还是有点小贵啊!宝贝,你再陪妈妈转转。“说着,妈妈拉着我的`手离开了新世纪。

  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泰富百货商场,这里人头攒动,比起新世纪商场来,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妈妈拉着我的手在人流中正艰难地前行。”妈妈,这儿有专柜,打6。5折,一次性消费满500就可以减50,要不,你再进去看看。“”嗯,这儿也有这款鞋。宝贝,你在帮妈妈算算,这儿需要多少钱?便宜的话,我就在这买了。“996x6。5≈647,647 >500,这样的话,还可以减去50,647——50=597,妈妈这鞋只要597元,比刚才新世纪的便宜多了,你就在这买吧。”“嗯,就听你的。”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原来“打折”也有学问,生活可处处都有数学啊!

【学生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小论文02-23

有关数学小论文08-24

数学小论文(15篇)02-23

数学小论文15篇02-23

学生数学小论文1000字(通用10篇)08-19

高一数学学生总结小论文07-14

数学小论文作文(精选20篇)07-20

数学小论文的暑假作文09-09

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小论文(通用6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