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2024-04-03 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创生教育,既体现了化学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也是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本文从有效教学和教学生成的概念入手,就教学生成视角的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生成;初中化学;有效策略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命令的角色,学生不再扮演服从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初中化学课程不能再照搬以前的模式,必须要做出转变,从教学生成视角来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有效性。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有效教学。关于什么是“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有很多的说法,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分为两种,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介绍。第一种观点:“有效教学”就是要看教学对学生、教学的进度以及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种观点:“有效教学”就是要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高。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来看,“有效教学”就是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于对教学的进度和对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部分。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的学到知识,并且有效的运用到实践学习当中。

  2.教学生成。教学生成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谓“生成”二字就是“生命成长”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相关建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初中化学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根深蒂固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对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很深的影响,很多的教学策略改革流于表面,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进。接下来就教学生成视角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改进教学策略有所帮助。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时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方向,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明确,这个明确有多个意思,一是应明确学生现在处在什么学习水平上,二是应明确学生应通过什么方式达到教学目标,三是应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不可好高骛远,制定一些天马行空的超出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最初的乐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现在的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比以前更加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仍然存在问题。教学方式流于表面,有些教学方式是为了使用而运用,将一些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课堂上,虽然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但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的知识。以上事实说明教师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方式、方式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第一,多阅读教育类书籍,学习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第二,多与他人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交流,通过彼此的交流借鉴来提高自己;第三,将自己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拥有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去的能力,要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3.既要“预设”,又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预设教学的重要性,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年轻的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先锋,有很多关于教学策略的新想法,他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时甚至花费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过于注重“生成”而不“预设”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扩展。还有的教师只注重讲授课本知识,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会的知识也要花费时间去进行教学。这两种情况都是错误的,都没有处理好“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通过预设教学使学生学到课本里的知识,又要关注学生在上课时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学的教学策略还很不成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初中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变化,从教学生成的视角来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凌雨晨.以学定教[D].上海师范大学,20xx:13-24.

  [2]唐明英.从创造及生成视角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化学教育),20xx,11:10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2

  一、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活跃、优质、积极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深化自身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水平,锻炼和提高自身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设计,首先应当从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入手。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书面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环境优化方面的重视度却不是很高,这样容易导致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降低,最终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摒弃低效、不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营造活跃、优质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初中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自身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自身化学学习质量的科学提高。

  二、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和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创新采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从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全面、科学的提高。初中化学教师丰富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提高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创新教学理念。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初中学生才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创新科学的教学理念,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全身心地融入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并且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增加实验活动的风趣和活跃的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第二,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从课堂上拓展到课堂外。初中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辅助教学验证,但是初中化学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初中化学实验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和反应,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初中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堂外。比如说对于有一些化学实验程序复杂和实验需要时间较长的高难度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专业的做化学实验的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实验气氛浓郁的.环境中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变得高效。

  三、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是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和把关初中学生的。每一个化学实验的细节,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正确性。以苏教版初中二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水的氧气分解实验》这一化学知识的实验教学为例: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准备好化学实验器材:铁支架、玻璃仪器、500ml的蒸馏水、低电压的小功率电瓶、绝缘电线,记住和学会运用这些化学实验器材,把将要做的《水的氧气分解实验》这一化学实验的实验流程铭记在心里。然后开始实验,首先将玻璃容器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然后将水倒入进容器里,用绝缘电线接通电源,然后用绝缘电线的另一头将电流通入水中,直至反应结束,实验时同步做好实验记录。重复实验5到6次,增强实验的准确性,排除干扰因素。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严格把关学生在这个化学实验中的小细节,比如说实验前和实验中数据记录是否准确等,这些微小细节都能影响到学生化学实验最终的效果和正确性。实验后初中化学教师还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验证学生化学实验的正确性,并且积极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质量,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变得科学高效。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以及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从而达到全面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设计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范例教学的优点及原则进行分析,总结初中化学应用范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范例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激情,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范例教学的基本概念是将课本中难懂的化学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不仅降低了化学的难度,还能够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初中化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但是有些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这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不理想.初中化学知识过于深奥困难是原因,更大一部分的原因仍然是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缺乏应有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化学是有一定厌烦心理的.只有将范例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才能改善这种局面.范例教学的优点是:(1)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热情,使其对于化学不再抱有厌烦心理.(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3)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例教学的出现,解决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

  1.基本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不要因为教学模式新颖,就抛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虽然缺点大过优点,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还是非常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想着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应着重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

  2.基础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也不能像传统模式那样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将两者灵活地融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只有在基础知识稳定巩固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

  3.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在进行范例教学时,教师虽然做不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但是可以尊重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初中化学应用范例教学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化学知识累积情况来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如果盲目地将全部知识一股脑地扔给学生,就会适得其反.化学知识繁多,又过于杂乱,学习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化学产生叛逆心理,最终影响化学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于学生不是谆谆善诱,反而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进行授课,在讲课过程中站在讲台上,复读机般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只能机械般地接受知识的侵入,从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在范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授课,将自身与学生摆在同一个高度上,采用幽默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科学地选择范例.在范例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选择范例,不能盲目地选择,一定要遵循范例教学的原则,并且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来选择范例.在选择教学范例时,一定要注意与教学进度计划做好连接,范例中要包含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即将学习的基础化学知识,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也能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要遵循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范例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选择教学范例时,教师要秉着科学性和基本性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肖丽.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校园,20xx,08(11).

  徐萍.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xx,18(33).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4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主要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培养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师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利于学生由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进入化学世界的重要大门。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本文首先就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1。客观因素

  ⑴从课程设置层面分析。在江苏省的绝大多数初中课程设置过程中,通常把化学课开设在初三。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新授课的教学,还要完成应对中考的复习工作,任务繁重。但是由于中考科目众多,很多学校一周只开设四节化学课,将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的非常紧凑,赶教学进度现象严重。实验教学仅仅就局限于教材上,学生对实验的直观感受少之又少,无法体会到观察实验现象的美妙,也就不能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⑵从考核机制层面分析。由于目前各地中考模式仍然是采用笔试,化学试题的改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于在很多实验题目中,对于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甚至实验方案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按着答案书写就能得分,做没做过实验没有得分上的差距。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动脑子思考,死记硬背就能满足考试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愿意进行课堂实验,“黑板实验”成为了错误的教育趋势。⑶从教学装备层面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常采购化学仪器和药品,如今的化学传感器也可以更快速地用于化学实验,这也需要教育部门的相关协调。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和试剂不齐全,即使教师有心开设实验教学,也没有条件满足。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大的阻碍,逐渐减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2。主观因素

  (1)从学生主观能动性上讲。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的考试压力很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向理论倾斜。在面对化学实验时,很多学生常常走马观花,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认为只要识记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

  (2)从教师职业素养上讲。很多的初中化学教师,主观上不是不愿意进行实验教学,而是年复一年的毕业班教学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放在实验教学上,自身的热情也有所消退。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只能从得分角度去考虑,这给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会说积极主动地找趣味实验或者优化教学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这种完全重复教材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延伸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旨。

  二、对策与建议

  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还能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效。

  1、注重规范展示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演示是学生直观获得正确化学操作和化学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教师提供规范的演示操作,才能利于学生事后的模仿操作。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操作过程中,教师准确的进行演示:组装仪器、配置粗盐溶液、过滤、蒸发。对于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述重点,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看”二“听”。等到学生自己操作时,可以避免操作的误区,三“做”。可见教师的示范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装置要搭建精美,实验步骤要与教材一致。当然如果教师要进行创新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要事先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

  2、注重实验方法的横向对比

  对比实验方法是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和实验技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教师主导性的参与。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在气体收集上,通常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下比较和分析。排空气集气:将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伸到集气瓶底部,用点燃的木条在集气瓶口进验满,“验满”后,就用一玻璃片盖在瓶口,待用。排水法集气:再迅速换1根短弯导管,将其一端浸入水槽中,并在倒置的充满水的集气瓶内通入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上,待用。

  3、注重实验知识的内化延伸

  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明确探究的内容和主导方向,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不可单一的否定,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书上只提供了一些基本仪器如: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锥形瓶导管等,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分液漏斗、注射器、塑料隔板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后后自己设计并组装实验仪器,学生在组装仪器时,发生装置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等组装、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等组装、以及最简单的试管和导管等组装等等,在实验前让每组学生评价各自组装仪器的优缺点后确定一套最佳的装置进行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提醒,出现的实验异常让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异常原因,才能确保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和动力。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在进行汇报工作,效果更好。总之,在硬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进行化学教学,只有让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的本能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5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然而我国现今的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求引起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视,进而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争取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探索规律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这门学科特有的“神奇”化学反应现象总是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验动手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散自我创新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我国初中化学教育体系也在新课标的呼吁下得到逐渐完善,然而在个别学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达标,存在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等现象,若缺乏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会大大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打消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探讨总结了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求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展。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形成、提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锻炼自我操作能力出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以下探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化学特有的实验现象总能处处引人入胜,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随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不断自我发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学习化学。例如,在学习钠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会生成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钠消失的无影无踪;燃烧剧烈的火柴在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内时,会瞬间熄灭;没擦干的小刀在火上烘,刀的表面会变蓝;削皮的苹果放在空气中会变色等,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些现象若是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或者某张图片传达给学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精髓,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神奇所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观看完演示实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令人难忘的化学反应现象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同学们沉浸在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及时将实验教学与书本知识教学相融合,将实验想象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进而避免学生处于盲目的看热闹的状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现象,结合书本知识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在实验结束后,总结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积极寻找答案,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团队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相互探讨问题的环节,设置答案不唯一,有理即可的开放性问题,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保证时时刻刻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听讲效率,集中自我注意力,随时准备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实验演示时积极思考问题,进而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讲解化学知识点占据了课堂的很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突破被动学习的限制,对化学的学习完全遵循教师的路线,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窘境,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动手实验环节,鼓励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实验前组内讨论二氧化碳具有怎樣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后分组进行试验,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再通过组内讨论将结果总结下来交给教师检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效的占据了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这对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4.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化学实验中,真正做到用实践检验真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步骤方法是学生今后实验的基础,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要对学生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从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到清理实验现场,亲力亲为,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经验的积累,这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锻炼自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

  三、增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工业生产、军事医用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大力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的学习效率,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初中化学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顺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化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化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准备实验、进行试验、完成实验,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以致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角,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来不断培养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夯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发散自我的思维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建玲.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xx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xx.

  [2]孟建山.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xx,(03):71.

  [3]苏天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xx,(03):82-83.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6

  摘要: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旨在分析造成化学用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观念和方法上提出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以供初中化学老师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核心观念;科学方法;教学策略

  化学用语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它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化学用语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用语时,都会感觉不适应,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失去学习的动力。造成学习困难有如下原因:没有意识到化学式和数学式的区别和联系,如认为“+2”“2+”“2”意义相同,H2O中含有H2,CO2含有O2;不能区别化学式中的下标和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没有把化学内容所包含的宏观、微观、符号有机结合起来[1]。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物质进行宏观表述、微观表述和符号表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典型的思维方式。宏观表述是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可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微观表述是指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出的物质的结构、组成、反应机理等微观领域的属性;符号表述是化学独有的符号系统,有其独特的语言规则,是表示化学变化最丰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2]。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提出问题:古代五行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现在看来是否正确?怎样用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同时,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并追问:电解水是如何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呢?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动画过程,增强学生对微观结构的想象力,再通过符号表达式的书写,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抽象。接下来介绍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三千多万种物质。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物质从元素角度分类。让学生列举所学物质,教师板书化学式,学生根据组成元素把物质分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问题:讨论水和过氧化氢性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强化核心观念教学。

  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用语教学必须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结晶。化学对物质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质的结构模型、性质、用途、制法、分离和提纯等。教师可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使用过程的乐趣。如学习原子结构时,充分利用化学史,将科学家(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的原始实验,设计成一堂探究性学习课。通过提供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对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归纳,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的。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研究微观领域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搞好落实

  1.在学习元素符号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在第一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查找元素符号和名称,着重渗透N2、O2下角标的含义,画出构成水和二氧化碳微粒图。思考O和O2有什么不同。用“H2O”代替“水”和“水分子”,渗透“H2O”的宏观、微观意义。在学习离子符号和化合价时,会用是第一位的,理解是最看重的,不要因为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分化。2.在学习化学式内容时,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意义。总结写法顺口溜:正价左,负价右,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正误,从后向前顺着读;是否用括号,先看几个数[3]。重点放在利用化学式计算,使学生明确物质的微粒数与宏观质量之间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桥梁联系起来。3.在学习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是描写化学反应最贴切、最丰富的语言,不能脱离化学反应的实际,像背外语短语一样死记化学方程式。因此,教学中处理好了事半功倍,处理不好学生望而生畏。为了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总结如下书写顺口溜: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写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四、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所学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4]。例如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教学时,首先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引出分子的概念和性质;接着从水是由分子构成以及水的分解实验中,说明分子能分成更小的微粒,引导学生形成原子的概念,建立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由原子的构成中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引出元素的概念;再通过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离子形成过程的分析建立离子的概念,建立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总结出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分子、原子、离子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总之,化学用语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雪莲.初中化学用语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3-4.

  [2]南佩廷.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xx:1-2.

  [3]王国峥.化学用语学习瓶颈的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xx(21):34.

  [4]张利平.走进名师课堂[M].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3-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7

  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某些限定的条件下带学生去了解大自然的神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

  一、调气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

  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教师通常把整个实验过程作为实验的主体,学生作为实验的观察者,学生只能是实验的见证者,而没有亲身经历实验变化的神秘。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的实验目标,在实验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尽可能使初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和智慧,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平衡和发展。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教师应积极改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尊重实验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试点示范,积极调动课堂气氛,鼓励自主探究例如,在研究“实验室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性质”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室二氧化碳的生成步骤,并采用上排气法收集气体。在实验开始前,我给学生演示实验,然后告诉学生预防措施,确保每个初中学生能自己动手做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重演示,让学生充分看懂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演示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去了解化学实验变化中的魅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参与到实验中去。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在采用严谨的经营态度一方面,标准化的演示过程和成品化学语言帮助学生抓住实验的重点,另一方面应注重实验的整合与创新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实验课开始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程开始前,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鸡蛋进瓶子”和“吸空气”,对嗅味气体的正确操作进行了补充,并进行了盐酸和氨水的嗅味演示试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严格规定,学生们轻轻地用手在瓶子的口中慢慢地吸入少量的气体,并纠正那些把鼻子倒在容器口的学生的实验操作,以直接闻到气体,并阐述了错误操作的危害。通过这种实验的整合和创新,学生不仅逐渐对感兴趣的实验产生了兴趣,而且复习了巩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三、精理论,让学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教师讲授要具有针对性,避免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造成困扰。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小组实验阶段学习实验理论知识,并在实验操作中成为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检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重新规划分组实验的教学时间,并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反应结果等内容纳入实验教学中。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在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盐酸,硫酸的个人反应,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盐根据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准备在实验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实验期间,和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老师要求学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认真总结实验规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消化和吸收实验中的化学知识,也形成意识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有生活,让学生把化学学到生活中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初中化学教科书通常选择一些家庭实验和有趣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生活的化学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忽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但只有正式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实验,不作过分的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有积极的把所学变为所用才能真正的学会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和有趣的实验,优化实验内容。例如,“自制冰袋的使用”“制作简单的家用净水器”“探究鸡蛋壳的成分”“探索化学气体成分”和“软饮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探索高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为初中生带来新的实验经验,拓宽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它将为初中生道德、智力、身体和审美发展的发展铺平道路。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化学教师必须积极提高教学水平,面对实验教学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双向互动的有效开展,进而优化初中生的化学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8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对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影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想学好化学就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实验所包含的化学原理的科学性。此外,包括实验的科学方法等。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2、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条件是否具备,如化学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否科学准确,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化学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方法是否在初中实验室可以获得。这就需要化学教师针对学校现有实验资源选择合适的化学实验。

  3、鲜明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大脑受到剧烈刺激的时候,大脑中的皮层部分会出现兴奋中心,这时候大脑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效率是最高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化学实验效果的鲜明性充分突出出来,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进而促使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做好实验的鲜明性,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的主要现象呈现给学生,而避免次要方面干扰学生的观察。

  4、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及实验的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一些无毒、无害的化学药品和一些不会发生危险性的操作方法,为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化学实验思想。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所选择实验的原理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要得当,安全性高;在操作时,要保证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操作要熟练、准确;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5、简易性原则。如果实验过于复杂,不仅降低实验的成功率,也增加学生理解化学步骤的难度,并且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对实验装置进行简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减少装置的数量和其他仪器的连接数目,并要使用一些简单的装置代替复杂的装置。但是这种简化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以一味地简化,否则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学质量和实验的安全性也不利。

  二、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调整教学结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常在开课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其中最开始的就是对于各种简单实验器材的认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有关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容易使学生对于课程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些化学实验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进行预习,然后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转变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侧重于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就制约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力求以创新作为实验的突破口。此外,化学学科也是一门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学科,这样就使目的和结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例如,在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现象与课本描述的氢气燃烧的现象有所区别,即燃烧时氢气只有黄色火焰而没有课本上所述的淡蓝色火焰。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玻璃中含有的钠元素对于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学生自己想一个办法来显示氢气燃烧的真实情况。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的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3、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该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及各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了解,那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验的一次成功率,同时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在教学中得到普及,这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手段和平台。由于初中化学实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使学生对于所有知识都进行详细的、全面的复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 1)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资料,在对于该方面进行复习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看;

  ( 2)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幻灯的方式,对于待复习的化学知识进行二次播放,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总之,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9

  一、准确性———目的启示

  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

  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假如发现实验结论与教材说的不一致,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多维思考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全面性,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实验合理性的必要能力。

  三、有效性———笔墨记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最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眼睛直盯着实验,这固然是注意力集中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记忆力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看得非常清楚,但实验操作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就会遗忘。因此,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还应当培养起对记忆认知的有效性,而这离不开笔墨记录,即学生应当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笔墨来记录好实验现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最开始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中,石灰石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加入氧化铜进行加热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就由黑色变为红色,由此导入另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时,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这一个实验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出现,其出现的都是与物质反应有关,对于这种涉及环节多、实验现象多的实验,学生在观察时就应当及时做好笔录,以便保证实验现象的有效性被持久地通过文字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科学性———求真务实

  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它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由于实验本身就代表着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特别是对于验证结论的实验来讲,在还没有真正操作实验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实验的最终现象与结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具备科学性,即以一种审视、求问、求真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与预期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学生更是要科学地去看待与分析,不能盲从预期的结论,也不能一味地偏信表面上的实验现象(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实验资源选用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现象,故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科学地去分析,其标准是否符合物质本身的属性、是否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规则,等等。由此可见,实验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是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较好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鉴别实验结论的真伪性。观察是以视觉为主,以其他感觉为辅,带有目的性、计划性、方向性、持久性等多个特征的一种知觉形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科角度来讲,化学本身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而这些抽象性的达成与实现就有利于实验的演练与践行。因此,观察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特别是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从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这四个方面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外探究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成绩考核中兴趣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成功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饱满的激情,这是化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1、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在化学教学中要开展生活情境创设,通过对悬念进行巧妙的设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这个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化学实验,在实验现象中让学生有着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学生有很深刻的学习印象,求知欲望就能激发,如镁带燃烧、妙笔生花、魔棒点灯、冰棒点香烟等,来进行问题的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化学学习中的很多新奇的现象,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向往,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2、诱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实验、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设计、严密的`推理、热烈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成为学习的主线,学生在动口、动手以及动脑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加大。比如在学习铁的性质的时候,学生想要了解铁能够生锈的原因,老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思考,让学生了解一下铁能够生锈有几种情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追问为什么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可是铁却比铝更容易锈蚀呢?通过比较来激发学生对于两种金属物质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有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注重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有认同、要在认同的过程中想方法证实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各自的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学习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单质的时候,学生们知道金刚石、石墨等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可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学生提出很多的见解,也对其作出很多的假设和解释,虽然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正确和科学的,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极积性,最后在师生们的共同分析下纠正错误的分析,并形成和得到了科学的知识。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例子来证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优化,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失败与成功,并收获了知识。

  三、设计探究实验,优化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设计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熟悉感,感觉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在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时,课本中设置有几个小实验,教师可适当改进如下,并提前一两周在教室里进行实验:A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放上一个干净的铁钉,在试管口加胶塞;B把这个铁钉全部浸没在煮沸的水中,上面再加一层植物油;C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有水的试管里面(水是开水,让铁钉露出来一半);D把干净的铁钉放在有盐水的试管里(同上);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共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跟氧气以及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食盐等物质能加快铁生锈的速度。然后,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铝比铁活泼,但生活中铝比铁更耐锈蚀,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四、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化学的知识点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为说明加维生素C可抗氧化,让食物保持新鲜,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做这样一个实验: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小块去皮的苹果,第二天观察反应,可长时间不变色。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联系被蜜蜂蛰后用肥皂水涂可以减缓疼痛;治疗胃酸过多时可用含Al(OH)3的胃药等。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个中原理。课程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创新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开展,要对知识获取有一定的重视程度,还要重视学生的获取知识过程,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实现有机统一。老师对课堂教学进程开展优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也不断提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1

  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已经奠定了知识基础,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全面接触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阶段。化学的发展奠定了科技发展的基础,化学知识为人类研究世界物质组成提供了基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这一课题的提出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进入初中阶段,学科开始细化,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分出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初中时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学习的内容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的效率,人们提出了多种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自主学习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对自主学习有多种解释,例如:自主学习,自主式学习,学生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其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应该自主的支配自己,自己为自己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特点

  化学学习往往是以研究一种物质为例教给学生研究方法,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举一反三。而初中生自主学习较传统学习模式相比主要有自主性、能动性、有效性、独立性、创造性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自主性: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交于学生自己支配,由学生自己决定“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第二是能动性:要求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展现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的吸取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融会贯通。第三是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意义一是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二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有一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使自主学习更加的有效。第四独立性: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依靠教师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了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创造性:在科技技术成为第一发展力的21世纪,创造性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自主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加工,从旧的知识中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新知识。所以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3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措施

  3.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一个人的行为主要受大脑的支配。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化学教师讲授“皂化反应”的有关内容时,可以先拿一块肥皂让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用处,没有它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然后再让学生开始做有关的皂化实验。这样学生们就会明白我学会这个实验我就可以制造出肥皂,就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

  3.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还是生活上的引路人,大多数学生还是渴望能与教师建立友谊,渴望得到任课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所以教师在平常应该多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对待一些化学成绩不好却在别的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智力,告诉他应该把时间和注意力多分一点到化学上,并给与他绝对的肯定。3.3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初中生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每次化学实验课开始之前,可以挑选几个学生做课外实验,并让做实验的学生讲述实验原理。每节课都设置这样的小环节,让学生课下准备,让他们像教师一样的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思维。

  4总结

  自主学习的实现对初中生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应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简贵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3,(36):224-224.

  [2]章健.例谈自主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12):80.

  [3]石爱珍.浅谈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师,2013,(8):69-7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2

  一、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实验规范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实验学生易于出错,甚至有一些实验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个时候,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实验的模拟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熟练实验的操作技能,并规范实验的操作,这样等学生通过网络技术熟悉了实验操作之后,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信心会大增,并且对于实验的畏惧心理也会相应地降低。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旦操作失误,往往伴随而来的是那些实验仪器的损坏,或者引发其他的事故。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酒精灯,如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将酒精洒落,很容易诱发火灾,而网络技术在这里的优越性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无论面对着多么复杂的实验,无论面对的是多么危险的操作,学生都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在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纠正,让学生熟悉每一个实验环节,这样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科学实验,就能有效杜绝危险的发生。

  二、网络技术能够再现危险性实验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的化学实验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实验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有些化学药品有毒,或者有着一定的危险性,而有的实验反应又过于强烈,这样的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学生是不允许操作的,而有的实验过程极短,实验现象难以让学生进行分步观察和判断,这些实验都是我们在常规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难以完成的,针对这种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模拟。

  例如:粉尘爆炸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甲烷的'燃烧实验,这样的实验因为实验反应太过剧烈,所以在平时做这些实验的时候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演示的实验;

  而对于浓硫酸的稀释和将水慢慢地注入浓硫酸,这样的实验,又因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并且在稀释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则会引发危险,这样的实验根本就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既能降低实验的危险性,又能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能够了解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感悟实验原理。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即使是失败了,或者是操作失误、不当,也仅仅是网络环境中的演示过程,并不会带来任何的危险。

  三、结语

  网络技术以其直观性、多样性、安全性、易操作性等特点,满足学生对于实验过程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的需要,同时用实验来促进化学教学。

  把网络技术引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既能够满足新课改所要求的化学课对于实验的要求,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作为一个自然学科对于实验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3

  国际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励。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现代教育面临着新挑战,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它在培养人才、塑造人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乃至竞争能力,它也就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人为本,渗透科学教育思想

  初中学生摆脱了儿童的幼稚和依赖心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喜欢尝试新事物。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趣味实验、小故事、谜语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化学教学时利用“清水变牛奶”、“无色的酚酞试液使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等现象比较明显的实验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实验时,获得对化学世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在施教过程上是不平等,但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时期,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才能构建起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尊重学生,就要做到客观公正看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精心呵护并加以引导,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切忌用岐视的眼光、批评的言词,否则易让学生形成敌对情绪、自抛自弃的行为,让教师以前的努力倾刻间都化为泡影。

  二、开拓创新,渗透科学教育精神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的教学,尝试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事实性实验为起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在化学教学时,教师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到盛有浓氨水的试管中,酚酞试液立即变成了红色。教师提出建议“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酚酞试液与浓氨水不接触,也能发生同样的现象?”当教师提供了一只大烧杯、两只小烧杯、两支试管、胶头滴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长滤纸条、一团脱脂棉、浓氨水、酚酞试液。学生豁然开朗。一方法是一只小烧杯放浓氨水,一只烧杯中放酚酞试液,用大烧杯罩住两小烧杯。另一方法是两支试管分别盛两种液体,用导管将它们连接起来,过一会儿,看见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当学生为自己的设计感到兴奋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学生归纳总结出氨气挥发性,氨气分子跑到酚酞试液中去了。教师将教材中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实验,实验设计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因,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

  在信息时代,知识储量迅速增加,网络上的各种习题铺天盖地,市面上辅导书层出不穷。如何选择习题进行有效教学成为教师关心的.话题。为了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我把化学计算题型进行分类,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含杂质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前面几种是基础题,最后一种是提高题。学生对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一个重要的量溶液的质量很难理解。我又将它分为两类,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在学生多次错误尝试中,逐渐减少错误,最后寻找出正确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方法。教师选择精典题目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整体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熟视无睹的物品就是我们化学用品。路边的小石子、废弃的铁铜、厨房里的油盐酱醋、家庭中的汽水、蜡烛等都能为化学所用。教师根据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学仪器不健全,从校外广阔的自然资源寻找化学药品和替代品,弥补教师想让学生做的实验不能做的遗憾。

  三、从做中学,渗透科学教育方法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学与做的结合,是知与行的结合。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对杜威的继承和改造。现在开展的“做中学”与杜威的“做中学”有所区别。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现在的“做中学”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夏帕克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我们国家引入的。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要充足

  教师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实验提供学生无法自备的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尽可能的给所有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趣

  当我展示一瓶气体时,介绍这是一瓶氧气,学生半信半疑。怎样检验是不是氧气?请学生自己来操作实验。当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中复燃时,学生都很惊奇,学习气氛很活跃,探究氧气的奥秘的热情高涨。设置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教师要学会“忽悠”学生,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出错。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以便用实验来验证。如根据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铜变成铜锈的条件,由于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OH)CO],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作如下猜想:有铜、氧气,水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水,二氧化碳时能不能生锈?有铜、二氧化碳、氧气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氧气、水、二氧化碳能不能生锈?添加盐酸又怎么样?添加食盐又怎么样?这样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合理猜想。

  (四)相互合作,验证假设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方法。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进行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相互间配合,完成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五)表达与交流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教师再结合学生们的观点,把一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学生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4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观察、实验、调查、阅读、讨论、资料收集和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或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属性,发现事物的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一切探究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材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通过观察,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了的空气的存在?(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3)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空气中成分的变化?当然,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教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2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探究学习活动过难或过复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偏离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在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多与与其他学生的学生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肯定少批评,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用蛮强的激情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好化学恒心和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学习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3利用探究实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与传统实验教师做实验,教师提问题,学生来验证不同,探究实验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发现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前并不知道实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且在实验器材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实验步骤不同,或者加入的剂量的差异,实验的结果也并不相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了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课时,关于铁的生锈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铁生锈的的原因,思考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而探究实验则是让同学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看看钢铁生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会造成什么样的经济损失,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更有同学提出,不锈钢产品为什么也会生锈。所以说探究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学探究习惯。在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集体评议、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多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把教学变成一种交流和对话。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多听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探究习惯,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征途上的领路人。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下,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督者。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教学的内容,明确探究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监督和引导学生探究的全过程,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远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目标。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探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恰倒好处的应用探究式教学,对于贯彻落实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大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寻求探究式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的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和课程内容;再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实践该课程的策略和评价方式。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验教学;实验拓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提出相关建议,建议“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其内容包括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1]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作为中学化学第二课堂,很好地采纳了化学课程标准的建议,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研究又一次从侧面推进了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扩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认知[2]。教师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研究过程中,既是教学者,又是开发者,这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实的化学知识、敏锐的思变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些都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

  1.课程目标

  作为初中化学的选修课,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为了改变教师的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1)在“做”中学,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课程的实践过程应该是学生“做”的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他们要运用已学知识去提出和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数据处理、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评价与改进,这些过程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能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学习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实验越有趣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和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知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来源于生活,更易产生共鸣,擦出思维的火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3](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等开发设计的。这类课外小实验首先要求与初中化学知识紧密相联,其次这些实验由于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的,所以可操作性相当重要,要慎重考虑其操作的简捷性,不能过于复杂,所用物品或仪器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的物品,否则即使实验本身设计得再精彩也是不可采纳的。再次还要求所设计的实验趣味直观、生动形象,并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自制净水器,可采用找材料、设计方案、加工处理、讨论完善、尝试制作、实验展评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外实验的实践中主动发展。又如土壤pH值的测定,雨水pH值的测量等许多课外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吸引力了。(2)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并不是化学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都是很好的教材。应该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生活是学生的教科书”。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是很多。通过家庭小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胡萝卜、紫萝卜和各种有色花瓣制作酸碱指示剂。(3)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开发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研发实验,这类实验将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利用学生的提问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利用学生的提问来进行拓展性实验的开发正是迎合了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化理解和应用的需求。所以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一定的选择,从而开发课程资源。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盐的性质之后,学生主动提出要检验日常生活中吃的钙片中钙含量是否真实。②利用学生的探究过程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解放的时间,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时机。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推想、对比,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拓展性实验内容方向发展。探究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分析能力,通过探究、讨论所用物品、仪器等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最后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来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作出多元的评价。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污染内容时讲到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学生对降雨比较感兴趣,都想要探究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怎么样,于是就产生了“调查周边地区水体的水质以及调查自来水厂的水质并测定各种水的pH值”等实验。(4)利用教研组集体智慧开发课程资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在的教研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对于实验也会有自己的思考,要充分挖掘这些思考中有关实验的灵感,然后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来开发课程资源。

  3.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和化学教材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它包含了初中化学知识,又应用了中学化学知识,同时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恰当的补充和拓展。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的拓展性实验。

  三、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

  1.课程实践策略

  (1)利用实验,积极探究,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种种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5]由此可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结论性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明显冲突的点来进行探究,或者利用教材上的结论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验证。比如在学生学完酸碱中和反应后,可以对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进行检验。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又很好地应用了中和反应。(2)利用实验,少数带动多数,全面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对实验的把握能力更是有所差异。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化学基础的差异性,探究过程或实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学生之间就要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及时沟通。这样不仅少数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探究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帮助一批处于被迫实验、动手能力又比较弱的学生,还可以共同探讨实验结果,集思广益,使实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程评价

  美国课程著名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4]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用评价的结果去分析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综合评价,找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才能的舞台。(1)查阅资料能力的评价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需要查阅资料。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实验能否顺利展开以及学生到底是真的带着疑问和探究的思想去进行实验,还是按部就班地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作出评价。虽然本课程的每个实验前都介绍了该实验的相关知识背景,但是这些有限的知识还不足以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因此,要求参加本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前,针对课程中所包含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等作一定的文献查阅,以达到初步认识实验。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10%。(2)实验原理的评价本课程实践过程中要针对课程中包含的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纸笔测验。测试的重点要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不要做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并且不要孤立知识点,要将知识点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该评价占总成绩的20%。(3)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发挥好指导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定的评价。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合作能力的评价等。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4)实验结论的评价实验结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等。实验结论的评价是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实验数据等的处理能力。同时以调查报告或者写论文的形式来总结实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如在调查周边地区水质以及测定各种水的pH值这一实验时,要求学生对周边水质情况写调查报告,该报告中就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对取得的样品的筛选能力,对样品的水质检测能力,对检测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最后归纳和总结能力。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

  四、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结论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开发和实践,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

  [2]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陕西:西北师范大学,2001:22-31

  [3]陈新峰.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5):62-65

  [4]汤新华.美国的教师评价制度:多元评价———以德克萨斯州拉斯弗瑞斯诺斯学区为例[J].中小学管理,2009,9:53-55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2-06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12-0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22篇)10-12

初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05-24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12-12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1-22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7-16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20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1-22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04-26